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31.
用激素调节巨峰葡萄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提高巨峰葡萄的座果率和果实品质,简而易行,节约开支,且效果明显。试验表明:0.1mg/kg的三十烷醇、500mg/kg的助壮素和100-150mg/kg的矮壮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
1出土、上架、绑蔓 在埋土防寒地区,春季葡萄枝蔓出土上架是一项重要工作。通常在春季萌芽前即应出土,并及时上架、绑蔓。应使葡萄枝蔓均匀、牢固地分布在架面上并维持树形。绑蔓用料,习惯使用坚韧的麻绳、塑料绳。在辽宁省,过去主要用浸透水(浸24小时)的稻草和马兰。  相似文献   
33.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树龄5a、6a、9a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年限蓝莓根际土壤的PLFA标记存在差异,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与9a植株相比,6a植株多1个16∶1w9细菌类群,5a植株多a15∶0和16∶1w9 2个细菌类群,5a植株蓝莓根际土壤PLFA总量最大;与非种植区土壤相比,蓝莓根际特有a17∶0、i17∶1w5、7cy17∶0、9cy19∶0 4个细菌类群,且总量与树龄高度相关,可与a15∶0和16∶1w9的细菌总量联合推测栽培年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速效钾的质量分数与树龄呈负相关,且栽培区土壤均低于非种植区土壤。蓝莓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假单胞杆菌、AM真菌和腐生真菌等与根际土壤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蓝莓根际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和真菌构成,对蓝莓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4.
35.
本课题根据内蒙古果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寒地果树获得丰产为主要目标,进行了苹果、梨、葡萄丰产综合技术,单项增产措施、抗寒栽培、生物学指标、抗寒生理及丰产生理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丰产栽培方面:选出了适于我区发展的品种;提出了提前结果和早期丰产的措施及生物学参数;总结了葡萄嫁接栽培、苹果和梨高接栽培等抗寒栽培方式的技术关键;肯定  相似文献   
36.
<正> 葡萄是内蒙古主要栽培果树种类之一,已有200余年历史。过去栽培的主要是龙眼、托县葡萄、园白等东方品种群的品种。大多栽植在沿山小气候较好的局部地区或庭院。由于东方品种群的品种多数生长旺盛,根系强大,适应性较强,故在埋土防寒的情况下,一般尚能正常生长结果,保证一定产量。解放后,从外地引入了许多优良葡萄品种,如玫瑰香、葡萄园皇后、莎芭珍珠、红玫瑰等,因多属生长势较弱或中等的类型,根群相应分布较浅,因此冻根成了葡萄生产上的严重问题。许多葡萄园缺株断垄,长期不能满架,产量很低,致使生产上放任粗放管理,产量更加不能保证。加之每年防寒及管理费工,所以葡萄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  相似文献   
37.
显微化学观察表明,越冬期间,葡萄枝条组织中的淀粉、还原糖、脂肪及拟脂类物质的分布,数量和变化动态与其抗寒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抗寒种类淀粉积累早而数量多,水解晚但速度快且彻底,还原糖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且韧皮部多于木质部;脂肪及拟脂类物质含量高,密集于形成层处,组织间含量与其抗寒力正相关。抗寒性强的种类其枝条木栓层厚,细胞层数多,木栓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38.
葡萄落叶前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长季山葡萄与玫瑰香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无明显差异。随着秋季温度的降低,山葡萄叶绿体相互聚集,片层结构稳定,内部淀粉粒减少且脂滴增加;液光膜内陷,形成一些吞噬泡。落叶前,玫瑰香叶绿体中的淀粉粒亦减少,脂滴有增加的趋势,但片层结构清晰度明显下降,未见叶绿体聚集和吞噬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酰胺态氮、铵态氮及硝态氮3种氮素形态配比对基质栽培韭菜产量、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在等量氮素的前提下设置11个处理,即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配施比例分别为0-0-0(CK1)、100%-0-0(CK2)、0-100%-0(T1)、0-0-100%(T2)、50%-10%-40%(T3)、50%-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