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51篇
畜牧兽医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简要介绍了家养梅花鹿仔鹿代乳料技术研究、应用历史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计算机技术发展了几十年,其对各种数据准确、迅速的处理能力和延伸开发出来的各种功能为多数行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畜牧业也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开发各种软件应用于畜牧业的生产和加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把在传统养殖业中已有一定应用基础的计算机技术与具有自身特点的特种养殖业结合起来,必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对计算机技术在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3.
饱和交叉口信号配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交通量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平面信号交叉口交通量趋于饱和。信号交叉口的配时合理与否,对交叉口运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对于非饱和交叉口配时,可以运用Webster模型,对饱和交叉口的信号配时研究,还没有成熟的模型,本文将尝试建立一个适于饱和交叉口的指导配时的模型。  相似文献   
24.
限饲对东北梅花鹿消化代谢及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取4只体况相近的3岁东北梅花鹿公鹿,采用4×4拉丁方设计,饲喂同一种日粮,分4个不同限饲水平A(2.5kg/d)、B(2.0kg/d)、C(1.5kg/d)、D(1.0kg/d),利用尿嘌呤衍生物法并结合消化代谢试验,测定限制饲喂条件下东北梅花鹿尿嘌呤衍生物组成及排出量,可消化干物质和可消化有机物进食量与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PD)的关系及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尿中嘌呤衍生物包括49%~56%尿囊素、35%~38%尿酸、6%~15%黄嘌呤和次黄嘌呤;限饲条件下,东北梅花鹿尿中嘌呤衍生物、肌酐酸排出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消化干物质DDM(Ir=0.8592,n=16,P<0.001)和可消化有机物DOMI(r=0.8605,n=16,P<0.001)与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PD)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限饲使可消化干物质、可消化有机物质进食量和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使干物质、有机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钙、磷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限饲对尿氮和粪氮排出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显著影响氮沉积量(P<0.05),且随饲喂量降低,氮沉积逐渐减少,当饲喂量降到D水平时,出现了氮的负平衡,表明氮的摄入量已不能满足梅花鹿维持需要,需要动用内源氮来满足自身维持需要。  相似文献   
25.
狐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狐狸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狐的营养作为影响毛皮质量及养殖者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备受关注,科研工作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中通过对狐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特点的分析同时结合近年来狐营养方面的研究,分别从狐能量水平、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与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的需要量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狐营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6.
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冬毛期蓝狐72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4%、7%和10%豆油的4种试验饲粮,以探讨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脂肪对日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日增重高于其他组,Ⅱ组公狐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料肉比低于其他组,其中Ⅱ组母狐的料肉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公狐Ⅱ组的日食入氮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粪氮排出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公狐和母狐的日尿氮排出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Ⅱ组的日沉积氮、氮沉积率、氮表观消化率和氮生物学效价高于其他组,并且日沉积氮、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高于Ⅳ组。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蓝狐的食入脂肪量、脂肪消化率和可消化脂肪量也随之增加,达到了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的差异。母狐Ⅰ组的总胆固醇极显著地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甘油三酯以Ⅲ组最低,公狐Ⅲ组的甘油三酯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5),母狐Ⅲ组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影响(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血清总蛋白呈现先升后降,公狐以Ⅱ组最高,Ⅰ组最低,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的体长、干皮长、针毛长度和针毛直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母狐Ⅱ组的绒毛长度极显著地高于Ⅳ组(P<0.01),公狐Ⅰ组的绒毛直径显著地高于Ⅲ组(P<0.05)。综合各项试验指标,冬毛期蓝狐日粮中添加4%的豆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7.
经调查,近年来食毛症在毛皮动物群体中发病率很高,特别是新养殖户在应用配合全价饲料后,发病率竟达到20%,有的高于50%,对广大养殖户危害很大。食毛症的病因可以归纳为营养代谢障碍型、寄生虫诱发型和自咬症前期轻微并发型。发生食毛和磨断毛的区别是后者多发生在臀部和腹部,而前者则从尾部、后腿、腹部、腰胯直至颈部;另外发生食毛的部位边缘整齐,几乎和剪刀剪的一样,而磨断毛的边缘不整齐,针绒毛高低不平。具体诊断和治疗如下。  相似文献   
28.
不同脂肪对育成期蓝狐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豆油、猪油和脂肪粉3种不同脂肪对育成期蓝狐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7周龄健康的蓝狐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含6%豆油、6%猪油和6%脂肪粉的3种试验日粮。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筛选出适宜添加的脂肪类型。结果表明,各组间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饲喂豆油有降低日采食量的趋势;脂肪粉组的日增重显著低于豆油组和猪油组,公狐组间差异显著(P<0.05),豆油组和猪油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肉比以豆油组最低,脂肪粉组最高,并且豆油组公狐和母狐分别与脂肪粉组差异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饲喂脂肪粉能提高干物质消化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消化率以豆油组最高,其次是猪油组,脂肪粉组最低,豆油组和猪油组均极显著地高于脂肪粉组(P<0.01);钙消化率以豆油组最高,并且显著地高于猪油组和脂肪粉组(P<0.05),磷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试验指标,育成期蓝狐日粮中添加豆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9.
糊化淀粉尿素氮水平对梅花鹿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了梅花鹿饲粮糊化淀粉尿素氮水平对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糊化淀粉尿素氮水平对血氨含量、血糖含量、鹿尿量、鹿排尿素氮总量等指标的影响,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对梅花鹿血清尿素氮含量、尿中尿素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糊化淀粉尿素氮水平达到0.75%(23.85g/d·头)对梅花鹿生化指标没有不良影响,6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添加0.75%的糊化淀粉尿素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0.
梅花鹿饲粮适宜精粗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饲粮精粗比对梅花鹿采食量和瘤胃液主要消化代谢参数(pH、NH3-N浓度、纤毛虫数量)的影响以及各指标动态变化规律为依据,得出梅花鹿饲粮适宜的精粗比为0.470.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