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策略对高产奶牛停奶期的影响。对于产犊间隔在12~13个月的奶牛,随着产奶量的增加,停奶期的代谢和健康问题也随之增加。22头初产和经产奶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其中一组自由采食秸秆,另一组饲喂青贮(干物质4 kg/d) 自由采食秸秆。在开始停奶时,奶牛平均产奶量为17.1±0.8 kg/d,在停奶期开始的第3 d和第5 d早晨将奶挤净。测定瘤胃液的挥发性脂肪酸(VFA)、pH和NH3-N,并对停奶期的第3、4、17 d进行原虫计数。在停奶期2个处理组奶牛瘤胃总VFA均降低,但秸秆组显著低于青贮 秸秆组。2组试验牛瘤胃pH均显著提高,秸秆组显著高于青贮 秸秆组;在停奶期2处理组NH3-N均显著降低,但秸秆组NH3-N趋于更低。秸秆组试验牛在停奶期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浓度显著提高,但与青贮 秸秆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停奶期对血糖浓度无影响,但2组胰岛素浓度均显著降低。泌乳期奶牛血浆中瘦素(leptin)比停奶期低。停奶期间奶牛血浆中β-羟基丁酸和尿素浓度显著降低。试验结果表明,停奶期奶牛血液代谢和瘤胃环境产生显著变化,对仅以秸秆为日粮的奶牛影响更严重。  相似文献   
42.
沈红  王吉峰 《饲料研究》1998,(11):33-35
胆碱是β—羟基乙酸三甲胺羟化物,是动物机体内维持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胆碱在动物生产中正以超过其它维生素的使用速度增长着,特别是亚洲集约化养殖业的兴起,胆碱的使用量将更大。营养学上将胆碱划归为B族维生素类,但它又不同于其...  相似文献   
43.
酶制剂作为肉仔鸡饲料添加剂越来越受到养殖户青睐.由于饲料中都含有植物细胞壁成分,而动物自身又不能合成酶来分解大量的高纤维饲料,只能依赖消化道中的微生物来分解一部分纤维性细胞壁.家禽肠道短,微生物含量少,不易分解此类物质,而酶制剂中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等,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家禽对粗  相似文献   
44.
乳中所有的中、短链脂肪酸是在乳腺中从头合成 ,大部分长链脂肪酸来源于血液 ,反刍动物乳腺内中链脂肪酸的合成被酰化作用所终止 ,这决定于从合成酶系中清除乙酰辅酶 A( Co A)酯 ,而这个清除过程由微粒体甘油三酯合成体系完成 ,而中、短链脂肪酸仅在甘油的 sn- 2和 sn- 3位置酯化。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速率依赖于外源脂肪酸的供给。本文旨在研究外源脂肪酸对分离乳腺组织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1材料 :C14标记的月桂酸、硬脂酸、亚油酸和 9,1 0 - 3H标记的棕榈酸和油酸由英国白金汉郡放射化学中心提供 ,未标记的脂肪酸用薄层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旨在测定饲养水平及生长激素水平对架子牛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 (增重∶饲料为 G∶ F) ,胴体成分 ( BC)、血清生长激素 ( ST)、IGF 和 IGF结合蛋白 ( BP)的影响。为期 2年的试验中 ,40头架子牛按体重(平均体重 BW为第 1年为 3 1 6kg,第 2年 3 0 5 kg)采用 2× 2拉丁方试验设计 ,主因子为 b ST( 0或 3 3μg/kg BW.d) ,饲养水平为自由采食 ( AL )或限制饲喂 ( 0 .75 AL)。注射 b ST日增重 ( ADG)为 1 .2 5 kg/d,比非注射组 ( 1 .1 4kg/d)提高 9.6% ( P<0 .0 5 ) ;自由采食组 ( AL)日增重1 .3 9kg/d比 0 .75 AL组 ADG提高 3 9% ( P<0 .0 5 ) ,且饲料转化率 G∶ F提高 8.1 % (由 1 2 .3提高到 1 3 .3 g/kg,P<0 .0 5 )。 b ST和饲养水平具有互作效应 ( P=0 .0 1 ) ,注射b ST的自由采食 ( AL)组日增重 ( 1 0 .6% )高于 0 .75 AL组 ADG( 7.8% ) ( P=0 .1 0 ) ,0 .75 AL 组肉牛的血清生长激素 ( ST)水平 ( 1 3 .0 ng/ml)高于 AL组 ( 8.6ng/ml) ( P<0 .0 5 ) ,b ST处理组血清生长激素 ( ST)水平 ( 1 6.3 ng/ml)高于 b ST未处理组 5 .2 ng/ml( P<0 .0 5 )。由于 b ST×饲养水平的互作效应 ,外源 b ST对提高 0 .75 AL组血清ST的作用大于 AL组 ( P<0 .0 1 ) ,b ST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相比 ,血清 IGF- 、IGFBP-3升  相似文献   
46.
24头经产荷斯坦奶牛(体重775±24kg;体况评分3.4±0.11)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瘤胃内乳糖发酵产生的丁酸对代谢和泌乳的影响。日粮处理组为玉米基础日粮组(CON)和基础日粮加15.7%乳糖(干物质计)处理组(LAC),产犊前21d~泌乳(DIM)21d饲喂试验日粮。在产前2、7、14、21d和产后2、7、14、21d采集血样,在产前21、7d和泌乳7d采集瘤胃液,在泌乳7d和14d进行肝脏组织切片检查。产前产后28d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MI)分别为12.8和17.7kg/d。处理组间无差异。LAC组未降低产前干物质采食量(DMI)。各处理组对泌乳前70d的平均产奶量(45.7kg/d)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对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非酯化脂肪酸无显著影响。LAC组与CON组相比提高了瘤胃中丁酸浓度,产前分别为11.3%和9.2%±0.45%,产后分别为13.0%和10.3%±0.67%;同样,提高了血浆β-羟基丁酸浓度,产前分别为6.1和4.2±0.31mg/dL,产后分别为14.6和8.34±1.7mg/dL。相对于CON组,LAC组降低了肝脂的含量(占净重14.7%和8.6%±1.5%),日粮处理组对肝糖元无显著影响。饲喂乳糖可以提高围产奶牛瘤胃丁酸的浓度和血浆β-羟基丁酸浓度,降低肝脂,但不影响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47.
用4头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回肠瘘管的荷斯坦泌乳奶牛为试验动物进行2个试验,估测补饲B族维生素在奶牛小肠前后的消失率。每个试验采用含Cr2O3指示剂的全混合日粮(TMR)饲喂12d,对照组不添加维生素,试验组添加维生素。试验1:奶牛补饲维生素9d,后4d为采样期,其中VB1 300、VB2 1600、烟酸12000、VB6 800、生物素20、叶酸2600和VB12 2500mg/d,在十二指肠前VB1消失率为67.8%、VB2 99.3%、烟酸98.5%、VB6 41.0%、生物素45.2%、叶酸97.0%、VB12 62.9%;试验2:给奶牛瘤胃后灌注维生素5d,后4d为采样期,维生素添加量为VB,10、VB2 2.0、烟酸600、VB6 34、生物素0.02、叶酸111和VB12 0.4mg/d,试验结果表明,除烟酸和叶酸外,瘤胃后灌注的维生素在到达十二指肠时尚未降解,说明大部分维生素在瘤胃被降解和利用。各种维生素的小肠表观吸收率差异显著,补饲维生素对小肠消失率并没有负面影响。除烟酸和叶酸外,试验组维生素小肠绝对消失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因为维生素在瘤胃内有损失,所以奶牛日粮中添加B族维生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8.
选用10~30泌乳日龄的经产奶牛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橡胶地板对奶牛发生肢蹄损伤、行动评分、临床跛行和蹄的生长和磨损的影响。试验牛分两组圈养在完全相同的散栏中,其中一栏为水泥地面(水泥,n=82),而另一栏则用橡胶垫将水泥面板完全覆盖(橡胶,n=84)。所有奶牛分别在10~30,74~94和110~130泌乳日对奶牛:①后蹄损伤;②基于行动评分的临床跛行;③右侧蹄壁的生长和磨损进行3次评价。试验开始时,两组牛的泌乳胎次、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IM)、体况评分及第1次评价时肢蹄损伤的比例没有差异。两组牛在每次评价时肢蹄损伤的发生率没有差异。但是,水泥地面处理组发生蹄部磨损的几率或加剧的程度高于橡胶地面组。在两组牛中,蹄的外侧比内侧更容易发生损伤。第3次评价时,水泥地面组跛行发生率并因此需要治疗性修蹄的比例高于橡胶地面组。与水泥地面组相比,橡胶地面组牛在第1和最后1次评价之间,蹄的生长和磨损较低。两组牛中,处于第2个泌乳期的牛的蹄磨损率高于处于第3个或以上泌乳期的牛。试验结果表明:柔软的散栏地面,如联锁的橡胶,有利于奶牛的蹄部健康。  相似文献   
49.
L-肉碱是线粒体脂肪酸氧化所必需的因素,但添加肉碱抑制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养分代谢尚未阐明。对其他品种奶牛研究表明,L-肉碱对围产期奶牛有独特的益处。8头荷斯坦奶牛(132±36d泌乳期)重复4×4拉丁方设计,试验期14d,处理组采用因子合并,真胃灌注水和灌注L-肉碱低(20g/d;5~14d);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50%前5d的干物质采食量,10~14d)米乳平衡日粮。  相似文献   
50.
不同蛋白水平对犊牛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蛋白水平对犊牛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血清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9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分为A、B、C 3组,分别饲喂等能值粗蛋白含量为18%、22%及26%的3种代乳品。分别在犊牛12~20日龄、22~30日龄、32~40日龄、42~50日龄和52~60日龄期间进行五期消化代谢试验。【结果】3组犊牛11~61日龄内各生长指标变化曲线相似,22%组犊牛增重速度比18%、26%组分别高9.75%、24.19%。随日龄增长犊牛对DM的消化率逐渐下降,对EE的消化率略有上升,对日粮氮的消化率有上升趋势;3组犊牛对日粮氮的平均消化率分别为69.39%、75.36%及74.55%。日粮钙磷的消化率和存留率全期内趋于稳定,26%组犊牛对日粮磷的平均消化率为63.83%,显著低于18%组的70.40%及22%组的69.73%。22%组血清TP、ALB、GLOB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血清GLU含量以22%组为最高,试验结束时22%组为5.38 mmol•L-1,显著高于18%组的3.71 mmol•L-1及26%组的4.09 mmol•L-1。【结论】蛋白质水平和不同生理阶段影响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22%蛋白含量组犊牛的相关性能优于其它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