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3篇
  12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菜机械损伤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五月慢"青菜为试材,分别在常温和2℃低温贮藏5d和15d,按照大量、少量、无损3个等级对青菜进行折伤、刺伤、砸伤3种损伤处理,采用伤口染色、测定电导率、亨特L值色泽测定、伤口糖含量测定等方法,测定3种损伤处理青菜的电导率、伤口微生物总数、伤口糖含量、伤口色泽L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伤口染色法可以快速直观检测出3种机械伤,即使少量损伤也能检出,可用于样品抽查;电导率法可以检出大量砸伤和大量折伤的青菜;损伤引起电导率升高,在常温下,损伤青菜的电导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在2℃低温下则相反;伤口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对3种青菜损伤的检测效果均不理想;伤口微生物检测法可用于检测贮藏后期青菜的大量砸伤和大量折伤;亨特L值色泽测定法检测效果较好,损伤引起伤口L值下降,能检测砸伤和刺伤,青菜在常温和2℃低温贮藏,伤口L值持续下降,而对照L值不变或上升。  相似文献   
9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井冈霉素·1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WP133g、200g/100kg种子对小麦抽穗期的根部全蚀病防效为44.0%、52.2%,对乳熟期的白穗防效为29.4%、35.9%;虽显著低于化学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FS和125g/L硅噻菌胺SC常规剂量拌种的防效,但它无毒、无污染,与化学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在防治全蚀病和病害抗药性治理中,可作为替代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3.
综述了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的产量及构成因素、灌浆、农艺性状、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夏玉米高产机理的研究,分析了夏玉米高产攻关的难点和突破点,得出夏玉米高产攻关中应该重视水肥运筹,提高高产田块的重演性,深入分析超高产机理的研究,最终实现夏玉米连续超产,实现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4.
在地质条件复杂,周边是风氧化带的老矿井,通过对煤层赋存和矿山压力分布及顶底板情况进行论证,成功应用了轻型综采支架,提升了回采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采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5.
安徽省萧县禾谷类孢囊线虫发生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安徽省萧县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发生和分布规律,2007-2010年间进行了田间调查.利用随机调查法采集土样360份,用漂浮法分离孢囊,计算雌虫、孢囊的数量以及CCN发生率;每取样点选30个孢囊测计卵密度,利用频度法分析卵密度发生量(egg density occurrencequantity,EDQ)频度,以及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EDQ差异.依据孢囊阴门锥形态和de-Man法鉴定种类.结果表明,萧县马井镇麦区线虫种类为Heterodera avenae,调查田块中87%田块发生CCN,中等海拔(31~40m)田块的EDQ显著高于低海拔(21~30m)的EDQ (P<0.05);沙土地田块中,前茬为大豆时的EDQ显著高于前茬为玉米时的EDQ (P<0.05),不同土壤类型田块EDQ差异不显著.本文首次揭示了安徽省萧县禾谷类孢囊线虫发生和分布规律,为当地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为了满足市场对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的需要,[方法]以圣68为母本、圣62为父本杂交育成玉米单交种圣瑞999。[结果]2011-2012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0035.7 kg/hm2,比对照郑单958(CK)增产6.3 %。2012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336.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2013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倒性突出、耐密性好、品质优良。适宜河南、山东、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陕西关中灌区、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及山西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9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洛玉4号进行适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夏播玉米最适播种期确定为6月15日之前,这个时期播种比较容易取得高产.超过6月20日播种产量将受到较大影响:最晚在7月5日播种.仍能在10月上旬正常成熟,并且有相对较高的产量.该播期可做为遇到自然灾害年份最迟播期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浙江天童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向阳  由文辉  陈小鸟  靳亚丽  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35-6837,6855
[目的]探讨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差异。[方法]对浙江天童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4种林型中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4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存在差异,优势类群也各异,线虫为优势类群,但弹尾目在4种林型中均为常见类群,木荷林优势类群只有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常见类群;处于传统意义上演替顶极的栲树其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并未达到最高,而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在群落类群数(30)和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44.62%)达到最高;马尾松林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都最多,因而其密度-类群指数、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也最高;栲树林样地的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结论]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差异明显,其总体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
安徽省小麦根际线虫的鉴定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调查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等在安徽省小麦根际发生种类和分布,利用"zig-zag"法对萧县等有代表性的24个县市的小麦地进行土壤平面或分层取样,分别用FenwiekOostenbriak法和贝尔曼法分离土样中的孢囊和根土样中的移动线虫,并根据田间孢囊平均含卵量测算田间卵密度,用扩散系数法判断田间分布型。依据de Man法,结合雌虫阴门锥形态对比等方法进行线虫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萧县禾谷类孢囊线虫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在田间为聚状分布,最高卵密度为42.8粒.g-1,其二龄幼虫(J2)垂直分布集中在0~100 mm土层,占该层线虫总量36.1%,J2在该层虫口密度为2.8头.g-1。在萧县等8个县市发现CCN,其中萧县70.6%调查点发现CCN。另外,在小麦根际还发现咖啡短体线虫和剑线虫等重要植物线虫。  相似文献   
100.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病毒侵染时玉米植株的生育期关系密切.普通玉米品种 6叶龄以下为敏感生育期,6叶龄以上为非敏感生育期.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杂交玉米适播期较长,如能根据传毒昆虫灰飞虱的消长、传毒规律,合理确定玉米播种期,使玉米敏感生育期最大限度地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即可避免或大幅度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安徽淮北地区春玉米在 4月上中旬、夏玉米在 6月中旬播种,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轻.因此,上述时间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安全播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