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本试验旨在研究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数量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0.86±0.62)kg的健康"长×大"二元生长猪1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对照组生长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生长猪饲喂由95%基础饲粮和5%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组成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3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生长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32%(P<0.05)和12.23%(P<0.05),料重比降低了8.58%(P<0.05);2)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乳酸菌的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3)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3.44%(P<0.05)、20.51%(P<0.05)和11.01%(P<0.05);4)试验组生长猪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8.85%(P<0.05)、33.31%(P<0.05)、15.85%(P<0.05)和45.86%(P<0.05),血清中尿素氮和结合珠蛋白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9.29%(P<0.05)和52.72%(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饲料可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增加粪便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源卷曲乳杆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组成以及血清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20.35±0.53) kg的二元杂交(长×大)生长猪12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卷曲乳杆菌冻干制剂(卷曲乳杆菌添加量为5.5×109CFU/kg),饲喂期为30 d。饲养试验结束当天采集新鲜粪便用于16S rRNA V3~V4区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组成的测定,采集血清用于长链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 32%(P <0.05),料重比降低了5.68%(P<0. 05); 2)饲粮中添加卷曲乳杆菌能够提高生长猪粪便菌群物种丰富度,增加厚壁菌门及乳酸杆菌属和光岗菌属的比例; 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粪便中丁酸含量增加了6.20%(P<0.05),乙酸含量减少了9.88%(P<0.05); 4)试验组猪群血清中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12%(P<0.05)和6.28%(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5.5×109CFU/kg卷曲乳杆菌能够影响生长猪的粪便菌群组成,增加粪便中丁酸的含量,并改善血清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从而对生长猪的肠道健康及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饲用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密度培养是提高微生物产量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将高密度培养技术应用于饲用乳酸菌的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加速乳酸菌制剂的商品化进程,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就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培养方式进行了综述,为饲用乳酸菌的高密度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对北京黑猪保育阶段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35±2)日龄、体重(7.53±0.21)kg的北京黑猪仔猪120头,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干酪乳杆菌组和金霉素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试验猪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干酪乳杆菌和金霉素);干酪乳杆菌组试验猪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活菌冻干制剂的饲料,每千克饲料中有效活菌数在4.0×109CFU;金霉素组试验猪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预混剂的饲料,每千克饲料含金霉素75 mg。试验期30 d,在试验第28天时采集新鲜粪样,用于16S rRNA的V3~V4区测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干酪乳杆菌组和金霉素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2.71%(P0.05)和8.58%(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7.34%(P0.05)和4.52%(P0.05)。2)通过对粪样菌群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干酪乳杆菌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和金霉素组。3)3组粪样中共含有17个菌门,206个菌属,对照组、干酪乳杆菌组和金霉素组粪样中分别含有198、200和197个菌属。由此可见,在北京黑猪保育阶段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可改善仔猪肠道内菌群结构,进而提高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6.
1前言 刚断奶的仔猪采食的饲料由原来的母乳转变为固体或粉状的配合饲料.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腹泻、死亡等现象,给养猪业带来很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仔猪的消化系统尚不健全.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差.如果饲料中添加过量的植物蛋白质(如豆粕等),其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能破坏仔猪肠黏膜.影响仔猪的消化与健康。  相似文献   
27.
<正>微生物固态发酵豆粕工艺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是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等蛋白质类抗营养因子与改善营养效价的可行方法。发酵豆粕工艺过程的目的之一是达到较高的蛋白质水解度(DH),以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降解大豆抗原蛋白质消除其抗营养因  相似文献   
28.
乳酸菌微胶囊及其合生素对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乳酸菌微胶囊及其合生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5日龄断奶仔猪48头,分成对照组、乳酸菌组和合生素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05%乳酸菌微胶囊的基础日粮和添加0.1%菊粉+0.05%乳酸菌微胶囊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乳酸菌组和合生素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9.63%(P<0.01)、24.85%(P<0.01),CD4+/CD8+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70%(P<0.05)、5.56%(P<0.05),单核-巨噬细胞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2.21%(P<0.05)、13.17%(P<0.05);合生素组与乳酸菌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作用效果比乳酸菌组有提高的趋势。试验证实了乳酸菌微胶囊及其合生素能促进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探讨了在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对北京黑猪育肥阶段肠道消化物菌群组成及乳酸、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体重为(62.77±0.59)kg的北京黑猪120头,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酪乳杆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阉公猪与母猪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抗生素和干酪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冻干制剂(每千克饲粮中有效活菌数为2.0×10^9 CFU)。在试验猪平均体重为92 kg时,选择20头猪进行屠宰,采集空肠和结肠中的消化物,用于分析菌群组成及乳酸、短链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显著提高了空肠中厚壁菌门和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Terrisporobacter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结肠中拟杆菌门、乳杆菌属和未标记拟杆菌目_S24-7_群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2)与对照组相比,干酪乳杆菌组结肠中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显著降低了空肠中山嵛酸和顺-15-二十四碳一烯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二十二碳六烯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结肠中棕榈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北京黑猪育肥阶段饲粮中添加干酪乳杆菌,减少了空肠中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结肠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结肠中乳酸的含量,提高了丁酸的含量;提高了空肠中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降低了结肠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肠道内的这些变化有利于猪群健康和生长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0.
对照组采用以普通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基础日粮配方,试验组在同一基础配方中以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配制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饲料,以早期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对断奶仔猪的饲喂效果。选用30~33日龄长大杂交一代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上述2种日粮。每组30头,分3栏每栏饲养10头。检测仔猪生产性能、腹泻率、死陶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用于断奶仔猪日粮可提高日增重(14.50%)、降低料重比(9.50%)、降低腹泻率(29.1%)和死陶率(50%);提高血清白蛋白和白球比(18.73%和1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