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35篇
  29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为对照,在南疆研究滴施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对棉花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棉花优质高产高效化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棉花滴施艾氟迪后株高变矮,单株果枝数增加,单株铃数、铃重增加,籽棉产量增加6.8%,皮棉产量增加7.9%,对棉花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12.
在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选用棉花品种(系)1601、1602、1606、1607、1609、科研5号、P443、Q14-37、新陆早35号和QM-2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棉花品种生育期、适宜机采的性状、产量以及品质等指标,以筛选出适宜机采的优质棉花品种,结果表明,与对照棉花品种新陆早35号相比,1601产量较高,品质好,较适合机采,适宜在奎屯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13.
514.
麦棉两熟种植系统棉田土壤速效磷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豫北不同麦棉种植方式为研究对象,探索在生育期内土壤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在棉花单作、麦棉3-1式套作(3-1)、麦棉6-2式套作(6-2)3种种植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中,分别在麦棉共生期、棉花生长关键时期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法取样,地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在3种种植方式下的A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种植方式对于土壤AP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麦棉共生期,棉花单作下的AP含量显著高于3-1式20.98%(5月12日)和24.26%(6月7日);小麦收获后,棉花生长中期(7月3日、8月4日),3种种植方式间其含量差异不明显;棉花生长后期,其含量为:棉花单作6-2式3-1式。在3种种植模式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AP含量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AP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明显地受到了小麦、棉花种植位置的影响,且在不同时期下分布趋势不同。半方差函数显示,AP在3种种植方式下、垂直方向的空间依赖性均较强,模型拟合R~2均接近于1,C_0/C+C_0均小于25%,说明在本研究取样尺度下,种植模式对其垂直方向的空间结构影响不明显。【结论】麦棉两熟种植改变了上层土壤AP的时空分布情况,但在本研究取样尺度下对其垂直方向的空间异质性无影响。运用空间网格取样法取样,地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麦棉种植模式下土壤AP的时空变化情况,可以为麦棉两熟种植田间管理提供相应指导,对两熟种植下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15.
介绍了东台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分析了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水稻生产技术服务的实践成效,提出了在今后水稻生产中开展技术服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16.
综述了国内棉花氮营养诊断和推荐施氮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土壤矿质氮测定、叶绿素仪速测、叶柄硝态氮测定、数字图像分析、遥感与光谱分析、氮临界浓度稀释模型等。新疆棉区的文献报道居多,但此类研究缺乏持续性和协同性,有待加强协同攻关。  相似文献   
517.
 一些真菌病毒严重影响寄主生长、产孢量、致病力。本研究对来源于湖北梨轮纹病菌携带真菌病毒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挖掘具有生防潜能的真菌病毒资源。随机采集湖北省梨树发病枝干,分离、鉴定获得13个梨轮纹病菌株,其生长速率、致病性存在差异。提取dsRNA检测,发现12个菌株均携带不同大小的dsRNA片段。观察其dsRNA带型,HBWH-14 dsRNA含有1~7 kb 9条带,其他菌株携带的dsRNA条带位置均位于HBWH-14所含dsRNA带型中的某1条或多条对应的条带位置。RT-PCR检测发现部分菌株携带产黄青霉病毒BdCV1、双分体病毒BdPV1、单分体病毒BdTV1以及未分类的BdRV1。本研究未发现梨轮纹菌株所含病毒种类与致病力存在直接的相关性。HBWH-14原生质体脱毒获得后代100%携带的dsRNAs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518.
轻简化基质育苗棉苗栽前离床期耐受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棉花轻简化基质育苗技术下的幼苗离床耐受生理相关特性,为其安全存放和运输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了育苗基质添加保水剂和不添加保水剂的处理,以中棉所50为材料,研究了29 d苗龄的幼苗不同离床和复水条件下的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室内条件下棉苗离床的耐受过程中,幼苗叶片逐步失水,引起从叶片外部表层细胞结构到内部生理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影响移栽成活率。其中,离床3 d内是安全期,叶片含水量的损失不到5%,且及时复水后能达到幼苗离床前初始状态的98%以上,移栽成活率均在99%以上;此时叶片表层细胞结构相对完整,细胞连接相对平滑,保卫细胞相对饱满。离床5 d为临界期,此时复水仅能达到初期的93%左右;第5至7天叶片失水最快,这个阶段相对含水率日均下降15百分点;当失水降到50%以下(11 d后)时,叶片表层细胞皱缩较严重,细胞壁皱褶明显,气孔塌陷较深,复水后恢复能力弱。失水过程中真叶内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力随离床时间增加而上升/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在前5 d上升,5 d后开始下降。【结论】保水剂有利于维持离床棉苗体内水分,缓解离床期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519.
随着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在棉花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性诱剂为代表的理化诱控技术已经成为目前防控棉铃虫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自研的湿式诱捕器QS-1和干式诱捕诱捕器QS-2为试验器具,比较二者诱蛾效果,结果表明:QS-1诱捕器诱捕到棉铃虫成虫的时间早于QS-2,诱蛾量是干式诱捕器的1倍以上,QS-1诱捕器的试验区棉铃虫百株卵量比干式诱捕器试验区降低16%。通过比较2种诱捕器综合效果,结果表明,QS-1用于监测棉铃虫越冬代成虫效果好,对2代棉铃虫诱集防治效果也好于QS-2;QS-1是湿式诱捕器5d左右,需要清理补充一次洗衣粉水,QS-2是干式诱捕器不存在补水环节,降低劳动量,简化栽培QS-2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2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比较了基质育苗棉苗施用保叶剂后的离床条件下的光合生理指标和变化。结果发现:保叶剂喷施后,离床叶片气孔导度在1 h、24 h和72 h分别下降到初始状态的90.9%、81.8%和51.5%,光合速率保持为初始状态的99.1%、85.2%和65.9%蒸腾速率分别为98.6%、91.8%和61.6%,明显高于清水对照。保叶剂处理的光合指标下降速率明显低于清水处理,维持了离床苗逆境状态的活力,有利于移栽前的保护。同时,保叶剂对苗床苗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