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8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0篇
  21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61.
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的发生部位。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独立的遗传物质DNA,能够参与细胞质遗传。目前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已经被解析,但其在不同菌株中的多态性仍未见报道。本研究结合已经公布的金针菇菌株4019-20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和注释了重测序的3株金针菇(6-3,6-21, L22)线粒体序列。基因组比较分析表明: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长度在87 646~88 508 bp,编码蛋白数量均为15个,编码tRNA数目为26个,编码rRNA大亚基和小亚基的基因各1个。除4019-20菌株含有9个内含子外,其余菌株均含有10个内含子。进一步对四株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菌株中含有4个差异片段,其中差异片段Ⅰ为cox1基因第4内含子(菌株4019-20缺失)。同时,我们还检测到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中有两个片段存在移位现象,在移位位点处存在~1.6 kb和~2.8 kb的多态性片段。本研究结果能为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一定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2.
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耕地保护工作存在城镇发展规模过大,耕地占用比重过高;耕地保护思想落后,城镇化认识错误。城镇规划发展无序,现代化发展滞后等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3.
设计林下床栽、林下附生、林下悬挂和大棚床栽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铁皮石斛提取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黏质沙雷氏菌H30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分别为12.64、11.93和8.49mm,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2、31.25和250μg·mL~(-1);林下床栽的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铜绿假胞杆菌和黏质沙雷氏菌MG1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分别为9.35和9.33mm,MIC分别为62.5和125μg·mL~(-1)。同时,林下附生的铁皮石斛提取物多糖含量为78.5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36.01%,在各铁皮石斛中含量最高。相关性研究显示,多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51。浸出物与黏质沙雷氏菌MG1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84。可见,不同栽培模式影响到铁皮石斛的功能成分,进而也影响了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4.
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HT66是一株分泌高水平吩嗪-1-甲酰胺(phenazine-1-carboxamide,简称PCN)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发现phz基因簇上游存在着PhzI-PhzR双元调控系统。显色实验表明,野生株信号分子抽提物不能使指示菌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026显紫色,但能使指示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NTL4显蓝色。研究采用基因无痕敲除方法构建了突变株ΔphzⅠ、ΔphzR;与野生株相比,ΔphzⅠ突变株丧失了PCN合成能力,对终极腐霉的抑制作用明显下降;而且突变株ΔphzⅠ的信号分子抽提物也不能使指示菌NTL4菌显色。由此可见,菌株HT66以高丝氨酸内酯作为群体感应的信号分子,且吩嗪的生物合成受到了PhzI-PhzR的严格调控。进一步形态观察表明,突变株ΔphzⅠ的菌落颜色变为乳白色,鞭毛泳动性与野生株相比大大降低,但其群体从动性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玉米逆境响应基因ZmGST23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是植物抗氧化系统的重要成员,在初生代谢、次生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及逆境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GenBank中公布的玉米谷胱甘肽-S-转移酶23基因(ZmGST23)m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NM_001111524)为依据,采用RT-PCR方法从玉米(Zea mays)自交系F83中克隆得到ZmGST23基因66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22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4.84kD,理论等电点为5.68.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GSTs所特有的N端及C端结构域,并含有典型的G位点及H位点,属于Tau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ZmGST23编码蛋白与高粱(Sorghum bieolor)GST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且在不同物种间存在明显的种属特性.启动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ZmGST23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多个响应逆境及植物激素的作用元件,包括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响应元件、生长素(auxin,IAA)响应元件、赤霉素(gibberellin,GA)响应元件、厌氧响应元件、防御及逆境响应元件以及干旱诱导的MYB转录因子(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MYB)结合位点.胁迫诱导表达分析表明,ZmGST23的表达显著受干旱脱水、水涝、盐、ABA、IAA、GA、低温及高温等非生物胁迫的诱导.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ZmGST23基因在幼芽和成熟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幼根、花丝、苞叶、雌穗及雄穗中表达量较低,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将ZmGST23基因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ASY-E1中,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用0.5 mmol/L的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3-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表达1~4 h后获得30 kD的诱导蛋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进行玉米抗性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以新春6号和新春10号为对照,采用干旱水分胁迫和正常灌溉对照的处理方法研究33份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的抗旱性,探讨利用小麦野生祖先资源进行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创新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利用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对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种研究方法评价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得出的结论不完全相同;筛选出了3份抗旱性较强的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结论]利用小麦野生祖先种创制人工合成普通小麦进行小麦抗旱种质资源创新是可行的;3份人工合成小麦资源2012-XK008、2012-XK071及2011-46的抗旱性较强;对照新春10号抗旱性较强,可作为新疆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67.
<正>斑鳜又名岩鳜、石鳜和铁鳜,目前市场售价200元/千克以上,是普通翘嘴鳜的3~4倍,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2013年宿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宿迁市湖滨新区蒙恩繁殖养殖场引进鸭绿江野生斑鳜亲本35组,在宿迁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开展池塘网箱养殖斑鳜,繁殖斑鳜水花30万尾,培育5厘米以上大规格斑鳜鱼种18万尾,培育成活率60%,向市场提供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10万尾。现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一、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电力使用便利、无污  相似文献   
68.
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是猪上呼吸道的常在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猪只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5~8周龄的猪最易发病,特别是近几年来养猪业明显规模化、集约化和饲养密度的加大,猪群中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持续性感染,猪体免疫力普遍下降,使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给广大养猪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副猪嗜血杆菌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现将2008年一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杂交种富农1号、郑单958和辽单565的成熟鲜果穗为试验材料,通过0℃、-5℃、-10℃、-15℃、-20℃和-25℃低温处理12 h,研究不同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当种子水分含量低于15%时,低温冻害对种子的萌发活力影响不明显;当水分含量处于15%~25%之间、温度低于-20℃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明显;当水分含量处于25%~30%之间、温度低于-15℃时,会明显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同一水分下,温度低于-20℃时,郑单958和辽单565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幅度最大,富农1号下降幅度远小于前两者;当温度降至-25℃时,3个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都降到了最低值。  相似文献   
70.
棉花DUS测试指南修订版现存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0年棉花DUS测试指南修订版在测试性状的选择上比2008版指南更为实用高效的优势进行了总结,但对一些必测性状的划分定级还不够准确细化,在实践应用中仍存在对某些假质量性状是否选择、标准品种的确定以及近似品种应如何选择等问题,分析探讨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广大棉花育种者和棉花后续测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