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51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6篇
  37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研究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各生育期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有助于分析气候变化对土壤养分循环过程的影响。本研究结合人工气候室和盆栽控制实验,模拟3种气候情景(当前环境CO2浓度和温度、仅CO2浓度升高、CO2浓度和温度均升高)和2种水分条件(充分供水和轻度干旱),研究了谷子(Setaria italica)开花期、开花后10 d、灌浆期和收获期4个生育期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对CO2浓度升高和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CO2浓度由400 μmol mol?1升至700 μmol mol?1显著抑制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二者降幅分别为2.86% ~ 7.99%和8.63% ~ 27.00%;而温度由22 ℃增加到26 ℃显著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二者增幅分别为2.10% ~ 9.83%和10.03% ~ 24.96%;CO2浓度升高和增温的交互作用对两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谷子4个生育期均无显著影响。谷子生育期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有显著影响,CO2浓度升高与生育期的交互作用对两种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但增温与生育期交互作用仅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NH4+和MBN对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有较高的解释度。CO2浓度升高抑制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增温提高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两者在多数谷子生育期表现为拮抗作用;谷子生育期影响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有效N含量是影响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2.
思得富多元长效生物有机复合肥在春小麦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得富多元长效生物有机复合肥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发明专利。该复合肥是根据植物营养学、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学原理 ,将有益的微生物、有机肥和无机肥科学配合在一起的多功能新型肥料 ,可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减少环境污染 ,对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有良好作用。2 0 0 0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根系是作物氮素吸收的主要器官,研究CO2浓度倍增和增温对根系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的养分管理策略。  【方法】  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对照(大气CO2浓度400 μmol/mol+正常环境温度,CK)、CO2浓度倍增(CO2浓度800 μmol/mol+正常环境温度,ECO2)、增温4℃ (CO2浓度400 μmol/mol+增温4℃,ETem)和CO2浓度倍增+增温4℃ (CO2浓度800 μmol/mol+增温4℃,ECO2+ETem) 4种气候情景,每种气候情景设置充分供水(80%田间持水量)和轻度干旱(60%田间持水量) 两个水分条件。调查了冬小麦根系生长(根生物量、根冠比、总根长、根总表面积和根总体积)和氮素吸收的情况,分析冬小麦氮素吸收与根系生长的关系。  【结果】  1) CO2浓度倍增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根系生长均无显著影响,而增温4℃和轻度干旱显著抑制了开花和灌浆期的根系生长。2) CO2浓度倍增、增温、轻度干旱共同作用均显著抑制了冬小麦根系生长,其中增温和轻度干旱对根系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3) CO2浓度倍增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灌浆期根氮含量,而对地上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增温4℃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各生育期根氮含量和地上部氮含量;轻度干旱增加了根氮含量和地上部氮含量,且仅对地上部氮含量有显著影响;CO2浓度倍增与增温交互作用仅对根氮含量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增温与轻度干旱交互作用对根氮含量和地上部氮含量增加均有显著促进作用;CO2浓度倍增与轻度干旱交互作用,以及CO2浓度倍增、增温和轻度干旱三者交互作用对根氮含量和地上部氮含量增加均无显著影响。4)根氮积累量及地上部氮积累量均与根系形态指标对CO2浓度倍增、增温、轻度干旱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具有相同变化特征,且根氮积累量和地上部氮积累量与各生育期根系形态指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温和轻度干旱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二者对根系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CO2浓度倍增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根部和地上部氮素吸收的影响总体不显著,而增温和轻度干旱对根部和地上部氮含量增加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根部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增加均有抑制作用,增温是影响氮素吸收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54.
为了提高核桃的破壳质量,必须对核桃壳体的力学性能展开研究。考虑到核桃表面的沟壑及核桃壳体不同区域厚度不同对于力学分析造成的影响,通过三维蓝光扫描仪UP200对去核仁后的1/2核桃壳体进行扫描,利用GEOMAGIC软件对核桃壳体进行修复建模,得出核桃壳体的三维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对1/2核桃壳体进行3种方式加载进行云图分析,得出最佳破壳方式。仿真结果表明:沿着Y=X方向加载,变形分布面积最大,破壳效果最好。设计试验,每组选用30个核桃,共进行3组不同方向的加载,结果表明:沿着Y=X方向加载得到的破壳率、整仁率和高露仁率最高,该方向加载核桃的破壳效果为0.8437,可为后期核桃破壳机械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可导致仔猪严重腹泻,死亡率极高,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毒。免疫接种是预防TGEV感染有效手段,TGEV疫苗开发对防治TGEV感染具有重要价值。制备纯净种毒是疫苗株基础。本试验通过细胞培养、病毒培养、间接免疫荧光、RT-PCR、理化试验、中和试验、纯净度检测等试验技术对TGEV自主致弱毒株HR/DN1进行系统特性,结果表明,该病毒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均与TGEV相符,且该病毒具有繁殖滴度高、传代稳定、病毒纯净等特点,符合种毒制备基本条件,为开发TGEV疫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6.
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对河套灌区盐渍土水盐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14  
为探索不同耕作措施的控抑盐效果,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耕翻(CKT)、地膜覆盖(CKP)、秸秆深埋(CKS)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P+S)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葵花田土壤水盐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P+S措施可稳定蓄水保墒,尤其针对20~40cm土层具有持续保墒效果,收获期P+S处理>20~40cm土层含水率为20.69%,比CKP高5.62%,比CKS高38.03%,比CKT高39.80%;2)P+S措施可显著抑制积盐。播前到收获期,P+S处理积盐量为0.06g/kg,分别比CKS、CKP和CKT处理低35.11%、133.78%和276.89%;3)P+S措施可建立"高水低盐"的土壤溶液系统,显著提升并延续灌溉淋洗在>20~60cm土层形成的淡化效果,形成"苗期根域淡化层";4)P+S措施可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含水率,从而抑制矿化度较高的潜水蒸发,防止"盐随水来",提高产量。研究成果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土实施地膜覆盖与秸秆深埋改良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7.
山区地形和下垫面的复杂性,让近地自然风的形成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鹤峰近地自然风的发生时间有明显的规律, 11:00-18:00出现概率较高,是防止干冷风形成烤烟青烟的重点时间段;6:00-9:00出现风的概率较小,是适宜定向喷药的最好时机;22:00-23:00出现的概率最小。  相似文献   
158.
采用NY/T761-2008方法,用振荡代替高速匀浆,测定果蔬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表明:杀螟硫磷和对硫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7%和76.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4%和0.2%,均符合要求。该方法简便易行,适合批量处理样品,提高样品处理过程的平行性,且节省时间和人力。  相似文献   
159.
小麦品种叶片水势与抗旱节水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给叶片水势(LWP)在小麦抗旱节水鉴定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设置干旱胁迫(D)和非胁迫(W)两种水分处理,研究了21个冬小麦品种苗期(X1)、抽穗期(X2)和乳熟期(X3)的LWP变化及其与籽粒产量(Y)、抗旱指数(DI)、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所有品种LWP下降,下降幅度在品种间和生育期间存在差异,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的LWP分别平均下降0.34、0.21和0.12 MPa,品种变异系数分别为-44.1%、-43.3%和-98.3%.随生育进程的变化,LWP下降幅度有70%的品种呈"偏正态"型减小,30%呈"L"型减小.聚类分析表明,抗旱品种的LWP遗传距离小(0.6~0.7),水地品种大(0.85~0.95).回归与通径分析表明,LWP与Y、DI、WU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DI>rWUE>rY,但不同生育期LWP对抗旱节水性有交互弥补或抵消的效应.综合分析认为,抽穗期LWP选择-0.2527~-0.1702 MPa,利用LWPX1、LWPX2、LWPX3相互结合评价抗旱性;以LWPX2为主,兼顾LWPX3评价WUE、兼顾LWPX1评价产量的策略,是抗旱节水小麦较理想的水分状况评价与选择决策.  相似文献   
160.
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斑马鱼的毒性,将受精后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CLR(0、0.6、1.2和2.4 mg/L)。结果表明,144 h后斑马鱼生长受到抑制、体长显著降低,同时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MC-LR可能通过调节HPT轴重要基因的表达来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继而干扰鱼类胚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