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74篇
畜牧兽医   2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不同氟源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氟在动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作用 ,但它又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元素。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在养殖业中 ,氟中毒过去多见于牛羊等大家畜 ,但是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 ,因高氟饲料引起的家禽氟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众多研究表明 ,畜禽氟中毒是一种多器官受损害性疾病 ,高氟对动物的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软组织等都有损害 ,而并非仅限于骨骼和牙齿[1,2 ] 。本试验采用不同氟化物人工诱发雏鸡氟中毒 ,以研究高氟对鸡新成疫 (N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探讨氟中毒对家禽免疫机制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  相似文献   
53.
2 DNA多态性标记的判定 DNA多态性能作为一种性状的有用标记,其最佳的判定依赖于性状的遗传性质.具备遗传成分的性状主要遗传模式有:常染色体、性连锁的显性和隐性、单基因的不完全外显率和多因子性状.前四类可集中地概述为Mendelian性状,动物育种家的主要关注是它们支配着很多不同类型疾病,这可归结于特异性基因的突变(在编码区或调节区).  相似文献   
5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青农灰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各组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 500、3 000、6 000和12 000 IU/kg的维生素A。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维生素A能显著提高1~4、5~12周龄青农灰鹅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降低死淘率,但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2)4周龄时,添加6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了血清尿酸含量(P<0.05),添加3 000和6 000 IU/kg维生素A极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但对血清总蛋白、血糖和尿素氮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12周龄时,添加6 000 IU/kg维生素A显著降低血清血糖和尿酸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了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但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血清总蛋白、尿素氮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3)随着饲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及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作为衡量标准,1~4周龄青农灰鹅饲粮维生素A适宜添加水平为8 000 IU/kg,5~12周龄为9 000 IU/kg;以血清生化指标作为衡量标准,1~4、5~12周龄维生素A添加水平均以6 000 IU/kg为宜。  相似文献   
55.
"H7N9禽流感"事件发生后,我国禽产品价格暴跌,市场低迷,产品积压异常严重,肉禽产品无人问津;养殖企业、场户深度亏损,周转资金链断裂;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禽产品产业发展前途产生了怀疑,甚至失去了信心。本论文针对目前形势,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禽产品生产现状、养殖模式、经营模式、前景和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促进禽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详实阐述了针对产业发展的对策,期望对同行们准确定位禽产品的未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旨在研究铜对5-16周龄五龙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和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以确定铜的最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5周龄五龙鹅324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铜含量为5.87 mg/kg),Ⅱ~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30、60、120、240 mg/kg铜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采用不相关比较法进行分析,饲粮铜添加水平为21.80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铜添加水平为16.25 mg/kg时料重比最低。2)生长激素、胰岛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与5-16周龄鹅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利用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由此可以得出:1)由曲线方程可知,5~16周龄五龙鹅获得最佳生长性能时的饲粮铜添加水平为16.25 mg/kg。2)饲粮中添加30 mg/kg的铜可显著提高代谢能、粗蛋白质、粗脂肪、磷、粗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3)饲粮铜添加水平对机体激素的分泌有显著影响,其中对生长激素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57.
肥肝鹅饲料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鹅肥肝是一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鹅产品,它是在短时间内人工强制填饲高能量饲料使其快速育肥,从而导致肝脏积贮大量脂肪,形成比原肝重5 ̄10倍的鹅肥肝。这种肥肝营养丰富、质地细嫩、风味鲜美、肥而不腻、  相似文献   
58.
共轭亚油酸对鸭肉营养组成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肉鸭饲喂不同梯度的共轭亚油酸(CLA)日粮来探讨其对肉鸭营养再分配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樱桃谷鸭240只(P>0.05),按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每个处理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CLA在基础日粮中的比例分别为0%、1%、2%和3%.试验全期共56d,在42日龄和56日龄进行屠宰,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CLA日粮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腹脂率和皮脂率(P<0.05或P<0.01),显著增加了6周末的胸肌率(P<0.05);显著增加了胸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2)CLA日粮能显著增加6周末胸肌的硬度(P<0.05),但对胸肌系水力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9.
鹅IGF-I基因cDNA的克隆、分析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GenBank中读取鸡、鸭、鹌鹑、火鸡等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设计引物,运用RT-PCR法从五龙鹅的总RNA中克隆了IGF-I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662932).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龙鹅JGF-I基因的编码区长462 bp,与鸭和鸡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8.1%;分子进化树进一步揭示了五龙鹅与鸭、鸡及其他动物的进化关系;同源建模分析发现该基因有3个α-螺旋组成.克隆鹅IGF-I基因表达序列,然后连接到pET-32a载体上进行原核表达.经SDS-PAGE分析发现原核表达产物约为28 ku的融合蛋白,Western杂交分析表明,重组蛋白为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60.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铜对先天性缺铜大鼠生长发育、器官指数、铜沉积量、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模型期和干预试验期。模型期选取怀孕10 d的SD大鼠72只,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模型组大鼠孕期饲喂缺铜饲粮(铜含量为0.33 mg/kg),对照组大鼠孕期饲喂正常饲粮(在缺铜饲粮基础上添加6.0 mg/kg五水硫酸铜),持续到哺乳期结束,验证建模是否成功。干预试验期选择24日建模成功的缺铜幼龄大鼠108只,随机分成6个试验组,Ⅰ~Ⅲ组为硫酸铜组(缺铜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3.0、6.0和9.0 mg/kg五水硫酸铜),Ⅳ~Ⅵ组为枯草芽孢杆菌铜组(缺铜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3.0、6.0和9.0 mg/kg枯草芽孢杆菌铜),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在铜添加量相同条件下,Ⅳ组体重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Ⅳ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组血清铜蓝蛋白(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或极显高于Ⅱ组(P<0.05或P<0.01),Ⅴ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Ⅵ组血清AKP活性和肾脏中铜沉积量显著或极显高于Ⅲ组(P<0.05或P<0.01)。2)在硫酸铜组中,Ⅱ、Ⅲ组体重、体长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血清C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或P<0.01),Ⅲ组血清AKP活性显著高于Ⅱ组(P <0.05),Ⅲ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GSH-Px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及肾脏中铜沉积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血清M DA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 <0.01)。在枯草芽孢杆菌铜组中,Ⅵ组体重、体长,血清AST、GSH-Px和CuZn-SOD活性,心脏、肝脏、肾脏中铜沉积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Ⅳ组(P<0.05或P<0.01),Ⅵ组血清CP和AK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Ⅳ、Ⅴ组(P <0.05或P <0.01)。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铜能提高先天性缺铜大鼠体重,血清CP、AKP、ALT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肝脏、肾脏中铜沉积量,效果优于硫酸铜,且降低了饲粮中铜添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