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91.
应用改良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片、镜检,分析比较番荔枝属3个资源的核型.结果表明,阿蒂莫耶番荔枝、刺番荔枝为2倍体.而圆滑番荔枝为4倍体,阿蒂莫耶番荔枝、圆滑番荔枝有随体.核型公式分别为:阿蒂莫耶番荔枝2n=2x=14=14m;刺番荔枝2n=2x=14=12m+2sm;圆滑番荔枝2n=4x=28=14m+14sm.刺番荔枝属于1A核型、阿蒂莫耶番荔枝属于1B核型.光叶番荔枝属于2B核型.  相似文献   
92.
利用SMART技术构建荔枝果皮cDNA文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新采收荔枝果实的果皮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荔枝果皮cDNA文库。结果表明,初级噬菌体文库滴度为1.1×10^6pfu/mL,重组率为88.1%,文库的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为850bp;扩增文库滴度为2.6×10^9pfu/mL。对2444个克隆进行了测序,获得表达序列标签(EST)2136条,平均测序长度562bp。这些EST拼接成为836个簇,含单一序列549条,重叠群287个。初级文库的冗余度为60.8%。  相似文献   
93.
部分杧果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ISSR技术分析了38个杧果(Mangifera indica L. ) 品种的亲缘关系。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重复性好、扩增带型清晰的引物, 共扩增出79条可重复性带, 多态性带比例为86.7%。扩增结果可区分38个品种中的37个(含红金龙或贵妃之一) 。各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0.682之间, 平均为0.393。UPGMA聚类将供试品种分成了5类。对分类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11份莲雾资源的同工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1份莲雾资源叶片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和淀粉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可区分供试的不同品种和品系,但同一名称不同来源的试材除青莲雾外未表现出酶带多少的变化。聚类分析显示,红色果皮的各类资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次是红色果皮的资源和白皮莲雾,而绿色果皮的资源与红色果皮和白色果皮的资源亲缘关系则较远。   相似文献   
95.
海南主要芒果品种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芒果的叶片性状变量(包括叶形、叶长、叶宽、嫩叶颜色和叶缘等5个方面),对海南22个芒果主栽品种运用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类芒果品种包括吕宋、台农1号、白玉、椰香、青皮、紫花、粤西1号、桂香芒、广西红芒、三年芒、龙眼香芒、桂热10号共12种;第2类芒果品种包括白象牙、海南土芒、海豹、金煌、黄象牙芒、扁桃芒共6种;第3类芒果品种包括云南小芒、红象牙、兴热1号共3种;第4类芒果品种包括黄玉芒1种。这与前人用其它方法分类的结果类似。分类结果可应用于芒果品种的识别与选育。  相似文献   
96.
对我校232名已毕业大学生的4年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园艺学院学生学习成绩有呈逐届下降的趋势,且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呈现一定的差异,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  相似文献   
97.
探索荔枝漆酶(LAC)基因家族的数量、结构和进化关系,可以为解析漆酶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索荔枝果皮褐变机制提供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对LAC基因家族成员数量、保守结构域、家族成员的亚细胞定位及染色体位置、系统发育和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器官和采后贮藏果皮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荔枝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1个LAC家族成员,编码的氨基酸残基长度在127~958 aa,分子量在14.07~103.47 Da,等电点在4.42~10.34;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有19个LAC家族成员定位在叶绿体中,17个LAC家族成员定位在液泡中,其他成员分别定位在内质网、细胞外基质等。61个荔枝LAC家族成员分别定位在10条染色体上,其中第13号和8号染色体上LAC基因数量最多,且呈簇状分布于染色体一端。系统发育树将荔枝LAC家族分为5个亚组,第Ⅴ亚组最大,有30个家族成员,第Ⅳ亚组最小,仅有8个家族成员。荔枝LAC家族的结构域组织相对保守,具有典型的Cu-oxide漆酶结构域。荔枝LAC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了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可能与漆酶家族功能多样性相关。1...  相似文献   
98.
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枝叶还田方式,有机肥、无机肥种类和施用量对荔枝秋梢总长,末次秋梢长度、粗度、复叶数、小叶数、叶面积、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T6和T7处理的秋梢总长、末次秋梢小叶数等性状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枝叶还田对秋梢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19年...  相似文献   
99.
为了寻找一种高效的荔枝果实瞬时基因表达方法,本研究以荔枝品种‘新球蜜荔’(Litchi chinensis Sonn. var. ‘Xinqiumili’)为试材,利用农杆菌注射法对荔枝果实组织进行转化,研究了果实发育时期、菌株种类、注射部位、取样时间、菌液浓度等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果肉已完全包裹种子的Ⅱb期果实进行连体注射,在果柄、果皮、种子、果肉分别注入OD600值为2.4的农杆菌菌株GV3101,4 d后取样进行检测,4个组织的GUS染色率较高。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适用于荔枝果实的基因瞬时表达系统,为今后快速鉴定荔枝果实相关基因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探明荔枝漆酶基因LcLac的表达与果皮褐变之间的关系,通过筛选‘妃子笑’荔枝果皮cDNA文库和3′-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荔枝LcLac全长cDNA序列(EU 527187.1)。该序列全长1 779 bp,5′-UTR长26 bp,3′-UTR长52 bp,含一个1 70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含56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氨基酸残基序列与欧亚槭树等物种的漆酶蛋白相似性较高。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Lac在荔枝花中表达量最高,果肉中表达量最低。在采后贮藏前期,随LcLac表达量上升果皮褐变指数升高,且褐变指数较高的‘妃子笑’果皮中LcLac表达量高于褐变指数低的‘紫娘喜’果皮。贮藏中后期严重褐变果皮中LcLac表达量比贮藏前期低。采后贮藏前期果皮中LcLac的上调表达可能对其褐变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