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篇
  42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赵丽丽  王小利  陈超  董瑞 《核农学报》2020,34(2):240-246
为探究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NRT1.1)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黔草1号高羊茅为试验材料,采用RACE和RT-qPCR技术对高羊茅NRT1.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扩增,并对其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高羊茅NRT1.1的理论等电点为4.81,平均亲小性为0.919,含有约32.63% α-螺旋、7.63% β-转角和53.73%不规则卷曲。结果表明,NRT1.1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2 328 bp,编码60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93.9 kDa,且高羊茅NRT1.1与黑麦草NRT1.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RT-qPCR表达分析发现,高羊茅叶片NRT1.1受低氮处理0.5~1 h时表达量达到峰值,显著(P< 0.05)高于对照组;在干旱和热处理下,NRT1.1表达量分别在6 h和12 h时达到峰值,且显著(P< 0.05)高于对照组;在盐处理下,仅在6 h时NRT1.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其余时间均受显著(P< 0.05)抑制。本研究结果为解析高羊茅NRT1.1基因的表达模式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牧草促生菌分离鉴定及对大豆促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豆(黔豆 1号)为研究对象,从贵州不同地区采集的根瘤样品中,挑选菌落隆起、边缘整齐、有粘液,且固氮酶活性较高的 6个菌株进行鉴定并制成复合接种剂,分析不同组合处理对大豆的株高、根长、根瘤数、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产量等的影响,测定了营养品质粗蛋白(CP)、中性纤维(NDF)、酸性纤维(ADF)、全磷(P)、钙(Ca)的含量,旨在从中筛选出与大豆植株共生匹配最佳的组合菌株。结果表明:经鉴定其中 4株是根瘤菌(R286-1、R287-3、R310-1、R325-3),2株为内生细菌(R286-5、R287-5)。与单一接种根瘤菌处理相比,大多组合接种剂可显著促进大豆的茎粗,地上部分干物质重量 B2,D1和 D2的效果最明显,A1、B1和 D1增加根系生物量的效果最佳,根瘤数 A2、B2、C1和 D1结瘤最多。加施内生细菌能显著提高植物的 CP含量,复合菌剂比 CK提高 4.6%~13.1%,Ca含量仅 D1比 CK下降11.3%,其他组合提高 4.1%~20.8%,明显降低了ADF含量(除A1、B1、B2、D1)。综合分析,应用生产潜力最大的 4个菌组为A2、B2、C1、D2,为大豆菌肥的研制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3.
<正>随着农村机械化的普及,喂牲口的逐渐减少,农民用机械化收割完庄稼之后,通常都直接在地里把秸秆焚烧了,焚烧秸秆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对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4.
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是一种优良的冷季型草坪草和牧草.本研究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94份高羊茅材料进行RAPD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高羊茅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位于0.59-0.85之间,以0.8为值分为3个类群,P7与P9各单成一支,与其他材料的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贵州高羊茅引种选育工作的回顾,认为“八五”以来贵州省高羊茅在资源搜集鉴定、适应性评价、入库数量、引种推广和新品种选育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抗病品种的遗传背景较为狭窄、专用草坪品种的选育和开发亟待加强,抗旱耐热、耐瘠薄与特色草品种选育有待进一步提高、杂交品种仍然是空白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羊茅品种在生产中的贡献率,对今后育种主攻目标、种质创新、育种技术与方法改进、生物工程应用、探索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与产业化开发模式、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和国内外技术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在贵阳市花溪区黄壤旱地上进行田间试验,观测和分析了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秸秆低量,中量、高量覆 盖,地膜覆盖对贵单8 号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评价和筛选出最佳的免耕覆盖组合模式,结果表明 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玉米单株氮,磷,钾平均吸收量分别增加了9.7%,11.8%和26.3%,2,不同耕作方式对 根茎叶分配量的影响为免耕>翻耕,翻耕\免耕条件下;氮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量为秸秆中量处理>地膜处理>秸秆高 量处理>秸秆低量处理>不覆盖处理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各处理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5.1%~7.9%翻耕和免耕 下,玉米单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玉米亩产量均以秸秆中量覆盖处理最高地膜覆盖处理次之,秸秆高量覆盖处理大 于秸秆低量覆盖处理,不覆盖处理最低与传统的翻耕耕作方式相比免耕种植有利于贵单8 号玉米植株吸收氮磷 钾营养元素免耕地膜覆盖和免耕秸秆中量覆盖两种模式的产量较高,在生产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7.
黔草1号高羊茅新品种的栽培及利用推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草1号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cv.Qiancao No.1对土壤要求不严,具有绿期长、颜色深绿、适应性广、抗旱、耐高温等特点。植株自然高度76~97 cm,独山种植生育期180 d。丛生型须根系,单株分蘖可达287个,种子千粒重2.1 g,种子发芽率85%~98%。种子生产用种量22.5 kg/hm2,收种后可多次刈割利用再生草,其鲜草产量可达34 500 kg/hm2;可单播或与其他高羊茅品种及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三叶草Trifoliumspp.等混播,用于运动场草坪建植、高等级公路生物护坡及生态治理工程等,单播用种量300kg/hm2。已在生产上进行较大面积利用,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寻找有助于增强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菌种,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生理调控作用。以4种来自贵州省不同地点且不同植物根际的枯草芽孢杆菌菌种(R29-1、R9-1、R59、R60)为材料,运用隶属函数和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分析干旱胁迫下玉米种子发芽指标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接种4种枯草芽孢杆菌均增强了玉米萌发过程中的抗旱性,抗旱性评价为R60>R9-1>R59>R29-1>CK2(15% PEG),尤其接种枯草芽孢杆菌R60与R9-1能够更好地提升玉米抗旱性。接种枯草芽孢杆菌能同时提升玉米萌发过程抗逆性与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减轻细胞膜受到的伤害,因此接种枯草芽孢杆菌R60能有效促进玉米的萌发及萌发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9.
通过青海湖地区紫花针茅型中度与重度退化草地群落光能转化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地上部分固定能量的季节动态基本相同,都呈“单峰”曲线,在8月下旬地上部分固定的能量达到最大值,其值分别为194188KJ/m^2、872.61KJ/m^2。两退化样地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现存量的热值大于凋落物的热值,以植物生长旺盛期热值含量最高,枯黄期次之,返青期最低。地上部分植物量与能量固定之闻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地上植物量每增加1g/m2,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植物群落贮存的能量将随之分别增加18.687KJ/m^2、18.055KJ/m^2,在地上0-10cm区间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固定的能量分别占地上总能量的79.25%、81.15%。中度与重度退化样地地上部分对总辐射转化率的变幅分别为-0.076-0.13、-0.022-0.045,对太阳总辐射的转化率分别为0.03%、0.013%。  相似文献   
110.
控释氮肥养分控释效果及合理施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试验采用{3,3}单形重心设计方法,研究了普通尿素和2种包膜尿素D90、D60配比对土壤NH4+-N、NO3--N及矿质态氮(Nmi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包膜肥料初期溶出率均12.0%,微分溶出率在0.26%~2.49%之间。各处理土壤NH4+-N含量均随时间逐渐降低,而NO3--N和Nmin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整个培养期内单独施用尿素处理,土壤NH4+-N、NO3--N及Nmin含量最高;2种控释肥单施或其配比施用土壤NH4+-N、NO3--N及Nmin含量最低;尿素与控释肥配合施用,土壤NH4+-N、NO3--N及Nmin含量居中。不同时期内土壤NH4+-N的来源不同,0~20d内,尿素对土壤NH4-N含量贡献最大;30~50d内,土壤NH4+-N主要来自D60;整个培养期内尿素对土壤NO3--N和Nmin的贡献均最大。肥料配比中随着尿素比例的减少,土壤NH4+-N、NO3--N及Nmin均逐渐减少。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混料设计在肥料配比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