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52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86篇
  72篇
综合类   524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360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分析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指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强化思想教育;强化实践锻炼;定向培养人才;建立激励机制;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到位。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盆栽及大棚试验,研究了1,3-二氯丙烯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92%1,3-二氯丙烯EC以180L/hm2、120L/hm2和80L/hm。熏蒸处理土壤,均能明显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程度,刺激植株生长;且用药量与防治效果呈正相关。在大棚番茄种植前,同种浓度施药18d后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1.65%、79.36%和80.34%;对根结的控制效果分别达83.00%、81.75%和68.10%。在大棚番茄种植前,用92%1,3-二氯丙烯EC 120L/hm~2熏蒸处理土壤,可有效控制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为了使畜禽寄生蠕虫形态学分类更加方便、简捷,采用Visual Basic可视化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根据绦虫纲、吸虫纲、线虫纲和棘头虫纲的各目、科和属的虫体形态特征建立数据库,通过资料查询系统,可方便快捷的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同时模拟寄生虫形态学分类检索的步骤,以虫体名称与虫体形态双向检索,建立分类检索系统。本系统对从事畜禽疫病防治、公共卫生检疫、食品卫生检验,海关进出口检疫以及市场检验等项工作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运用基于温度的发育速率生物物理学模型,对桔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Ehara),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和桔锈满Phyllocoptruta oleivora(Ashmead)的发育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害螨各螨态发育的低温阈限顺次为0.96~13.81℃,6.06~11.83℃,17.21~21.1℃;高温阈限为27.77~31.56℃,24.43~44.86℃,39.84~44.93℃。桔始叶螨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及雌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11℃、3℃、0℃、2℃;桔全爪螨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及若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1℃、5.5℃、6℃、2℃和1.5℃,原蛹、第2蛹和雌成螨为0℃;桔锈螨卵、第1若螨、第2若螨及雌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3℃、9.5℃、10.5℃和11℃。发育适温,桔始叶螨为8~28℃,桔全爪螨为,10~35℃,桔锈螨为19~42℃。  相似文献   
995.
发酵鸡粪样品中大肠埃希氏菌与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检查鸡粪作为再生饲料的安全性,对发酵前和经两种方法发酵处理后的鸡粪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检测.结果表明,发酵前新鲜鸡粪样品可检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数为1.39×108个·g-1,经直接发酵和复合微生物发酵处理的鸡粪样品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数分别减少至2.3×106个·g-1和2.6×104个·g-1,与发酵前样品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复合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的大肠埃希氏菌数明显少于直接发酵样品.  相似文献   
996.
螯合诱导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土壤中添加螯合剂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目前一项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但由于Pb在土壤中的的存在形态不一,导致植物有效性较低,利用植物对土壤中铅的修复效率十分有限,所以向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的螯合剂有助于植物对铅的吸收。如今螯合诱导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热点和发展的趋势。该文主要介绍了螯合剂种类的划分以及螯合诱导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应用现状,综述了Pb污染土壤螯合诱导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螯合剂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未来螯合诱导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997.
针对近年来我国肉类食品出现的安全问题,建立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发生动物疫情或出现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对动物源头养殖、运输、屠宰、销售等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和溯源,以决定其归属关系以及历史踪迹,从而可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加以解决和信息披露,有效制止和打击动物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有损食品安全的行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本文就基于电子识别技术的可追溯动物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建设思路、影响因素、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98.
秦岭山区大鲵生态繁育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回归自然生境又创建生态繁育工程的研究方法 ,依大鲵繁苗的生产实践和养殖中的生物学参数 ,论述了以基岩、植被定水源 ;以纬度与海拔定气候 ;以地形交通定场址 ;以工程设施保安全的大鲵生态繁育工程技术。为依法保护和开发利用大鲵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油茶花发育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茶成花过程的转录组测序及其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总共获得28448847个 reads,5742023480 bp 数据量,GC 含量为46.52%;拼接成大于200 bp 以上的 Unigenes 有94476条,N50长度为806 bp,其中1 kbp以上的Unigenes 共12643条,占Unigene总数的13.38%; Unigenes 在各数据库中功能注释数目,在 COG中有9095条,在 GO中有27201条,在 KEGG中有6431条,在 Swissprot中有24534条,在TrEMBL中有36393条,在Nr中有36400条,在Nt中有30858条;茎尖中FLC,FCA和FT基因表达量较 AP1,AP2和 PI 基因低,FT基因( ID:Unigene60063)是油茶成花的关键基因,PI 基因( ID:Unigene56059)与雄蕊发育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福建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定量核算福建省森林碳汇潜力对碳循环研究从区域尺度向全国尺度转换,协调能源需求与碳排放之间的矛盾都具有深远意义。采用森林清查资料着重探讨福建省不同林分类型、林龄结构和土地权属变化对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影响。从1978年到2008年,森林面积从8.55×106hm2增加到11.50×106hm2,森林植被碳储量从136.51 Tg增加到229.31 Tg,森林植被碳储量随着林分类型、林龄结构和土地权属的变化而变化。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选择林分类型和林龄结构来实现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增减,可通过增加成熟林、阔叶林和国有林的比例来进一步提升福建森林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