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13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水稻和玉米是我国农业种植中的主要经济作物,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较深的影响。本研究玉米生产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分析。  相似文献   
22.
毒死蜱对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毒死蜱对鱼类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测试生物,评价了毒死蜱对其的急性毒性及对胚胎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对稀有鮈鲫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7.59(5.14~9.86)、0.393(0.326~0.447)、0.047 8(0.038 2~0.054 9)和0.027 2(0.021 9~0.041 9)mg/L,毒死蜱对稀有鮈鲫4个生命阶段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成鱼幼鱼仔鱼胚胎;稀有鮈鲫暴露于毒死蜱后最明显的中毒症状是脊柱畸形;此外,质量浓度为6.13~35.8 mg/L的毒死蜱在48 h时可明显促进稀有鮈鲫胚胎的孵化。  相似文献   
23.
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毒性及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蝌蚪毒性,室内毒性与田间风险的关系。通过监测氰氟草酯在田间的降解规律,解释其对泽蛙蝌蚪的室内外毒性差异。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的24h-LC50和48h-LC50分别为0.718 和0.677 mg·L-1,属于高毒级。田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00 g·L-1氰氟草酯乳油施药剂量为300 g·hm2以下对泽蛙蝌蚪无影响;100 g·L-1氰氟草酯EC施药剂量在1 500 g·hm-2,蝌蚪死亡率为86.7%。降解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在田间条件下降解极快,1 500 g·hm-2处理,田水中氰氟草酯2 h含量为0.112 mg·L-1,远低于理论初始浓度42.9 mg·L-1。因此,虽然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高毒,但在田间对泽蛙急性毒性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4.
大白菜DREB类转录因子cDNA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干旱处理的大白菜自交系85-1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大白菜DREB类转录因子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命名为BcDREB1(GenBank登录号为:EU924266).序列分析表明,BcDREB1核苷酸序列长663 bp,编码214个氨基酸,含有一个典型的AP2结构域,具有DREB转录因子的典型特征.将该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中,成功构建了大白菜BcDREB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cDREB1,为进一步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生态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型校园是解决校园绿化,水资源短缺,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植物景观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在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生态型作为研究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导向,对当前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采用查阅文献、相关书籍并结合实践,指出当前绿化在总体规划、植物群落建造、物种多样性、人与环境的关系、植物本身的意境美、及养护过程中存在问题。将生态设计的理念深入到植物造景中,强调了生态设计的重要性。最后以生态学为基础,从建设生态群落、科学绿化、生态设计、人文精神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校园植物景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旨在探讨苜蓿草粉对肉兔脂质代谢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120只生长兔分为6组,即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20%(试验Ⅰ组)、30%(试验Ⅱ组)、40%(试验Ⅲ组)、50%(试验Ⅳ组)和60%(试验Ⅴ组)的苜蓿草粉,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①除试验Ⅴ组外,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随苜蓿草粉的增加而降低;②肝脏和肌肉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随苜蓿草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只有肌肉中的总胆固醇含量在试验组间存在差异性,即试验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均不显著(P>0.05);③血清、肝脏及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量随苜蓿草粉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提示,在肉兔日粮中添加40%~50%苜蓿草粉能起到降低肉兔血液和肌肉中总胆固醇含量,提高兔体抗氧化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根据植物抗霜霉病基因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利用三维PCR方法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ensis)‘85-1'BAC文库进行筛选,从19 200个BAC克隆中筛选到含有目的基因的10个阳性克隆.利用HindⅡ对其中的94一G-17克隆进行酶切,回收1~5 kb的DNA片段并连接到载...  相似文献   
28.
为科学全面评价苜蓿生产性能,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量(15.0、22.5、30.0kg/hm~2)为主区,以8个不同秋眠级的苜蓿品种为副区,采用决策指数法对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决策指数先升高后降低,表现出22.5kg/hm~230.0kg/hm215.0kg/hm~2的趋势。(2)从品种角度看,先行者的根据决策指数最高,排第1位,其次是WL-525HQ,第3是WL-343HQ。(3)秋眠型决策指数最高,但之间差异不大,其仅比最低的半秋眠型高0.82%。结果提示:根据决策指数,在生产中播种量应选择22.5kg/hm~2,品种应选择先行者、WL-525HQ和WL-343HQ。  相似文献   
29.
播种量和品种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和株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5.0,22.5,30.0 kg/hm2)为主区,8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为副区,研究其对植株分枝数和植株高度的影响,旨在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苜蓿的播种量不同对其1、2级分枝数均无显著差异,且不同品种之间分枝数差异也多不显著;从不同年度看,不同品种的1、2级分枝数均表现出2014年>2013年>2012年的变化趋势。2)不同品种间2级/1级分枝数比值,2012和2013年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绝大部分显著高于2014年。3)播种量对植株高度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品种的植株高度表现出30.0 kg/hm2<22.5 kg/hm2<15.0 kg/hm2的趋势。因此,适当减少紫花苜蓿播种量对1、2级分枝数没有影响,但提高了植株高度。  相似文献   
30.
【目的】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白菜-结球甘蓝二体异附加系。【方法】以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单体异附加系为材料,对其自交后代进行细胞学及SSR鉴定。【结果】37株自交后代中2n=22植株的比率为10.81%,通过对4个2n=22的植株进行核型分析及SSR鉴定,确定其为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二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二体异附加系后期Ⅰ虽然出现染色体落后现象,但在后期Ⅱ中染色体的分裂方式以11-11-11-11为主,其比率为69.55%。【结论】获得了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二体异附加系,其外源染色体与甘蓝07连锁群相对应;该二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以附加1条的染色体为主(n=11),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二体异附加系的获得为研究芸薹属A、C基因组的亲缘关系,以及向大白菜中导入结球甘蓝的优良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