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23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01.
农作物品质受农作物遗传发育特征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在相似的遗传背景条件下,CO_2浓度持续升高影响农作物中碳水化合物合成、有益和有害元素吸收的权重逐渐加大,从而引发所谓的"隐形饥饿"和农产品卫生品质下降.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CO_2浓度升高影响农作物中碳水化和物合成、有益和有害成分吸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团队近年的研究结果,提出:随着产地环境污染由局部向整体扩延,CO_2浓度持续升高对农作物卫生品质的潜在影响不断加剧,包括增加或减少农作物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吸收;强化农作物对土壤中有益或有害物质的非均衡吸收等.本文还对比了目前国内外CO_2浓度升高对农作物品质影响研究的常用手段与方法,并对相关研究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这一研究方向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2.
不同种类蔬菜对土壤镉吸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蔬菜对土壤镉的吸收能力,在北京市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同步采集土壤和蔬菜样品各220个(包括16个蔬菜种类).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了土壤及蔬菜中总镉含量.应用箱线图、方差分析、聚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蔬菜种类在自然条件下对土壤镉吸收能力的差异,并探讨了土壤pH、镉含量等对蔬菜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蔬菜对镉元素的吸收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叶菜类的吸收能力大于果菜类蔬菜,油菜吸收镉能力最强.叶菜类蔬菜其吸收系数变异性较大,而果菜类较小.自然条件下,土壤镉活性较差,土壤pH、镉含量的差异性没有对蔬菜吸收土壤镉的能力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为有效测量土壤环境中的砷污染,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为结合膜的梯度扩散薄膜设备(LDHs-DGT)。对设备的基本性能以及适用条件进行了探究,对不同水分管理下土壤As(Ⅲ)和As(Ⅴ)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探究了不同水分管理下的不同深度砷的形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在较宽的pH(4~8)和离子强度(CNaNO3<0.7 mol·L-1)范围内对As(Ⅲ)和As(Ⅴ)进行有效的提取和检测,其中,LDHs结合膜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0μg·cm-2和85μg·cm-2,结合膜在6 h内实现全解离;且LDHs-DGT具有较好的抗干扰特性,As(Ⅲ)和As(Ⅴ)在结合膜上没有明显的竞争吸附效应,对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也能较好地反映DGT设备的实用性。综上所述,LDHs-DGT具有制备简单、适用范围广、检测效果好等特点,可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4.
为明晰极端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机理,指导盐荒地开发与水盐调控,开展了砂性土条件下,不同粒径及潜水矿化度(1、30、100、250 g/L)组合的毛细水上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后期毛细水上升规律稳定时段:粗砂土柱,潜水矿化度越大,毛细水上升高度越小;细砂土柱,1 g/L处理毛细水上升高度明显大于其他3组;粉土土柱,不同处理毛细水上升高度由大到小为:30、100、250、1 g/L。试验初始阶段,除粗砂外并不表现为矿化度越大,毛细水上升速度越小的趋势。相比高矿化度,粒径是控制毛细水上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土体颗粒较细时(细砂、粉土),高矿化度不仅改变毛细水重力,也使得土体孔隙结构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二者综合作用于毛细水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105.
土壤筛选值在镉污染稻米产地环境评价与分类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科学地进行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以稻田镉(Cd)污染为例,以全国典型稻米产区土壤与稻米Cd含量对应样点数据为基础,以土壤Cd与稻米Cd非对应性超限值情况即误判率为判定参数,分析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对稻米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及类别划分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株潭、广东北部等区域采用筛选值评价产地环境质量存在较多误判情况。在高误判区,采用实地采样多参数分析混合线性建模的方式筛选影响稻米富集Cd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除土壤Cd全量及pH等因子外,土壤钙(Ca)也对稻米富集Cd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及类别划分时,对于以筛选值为依据误判率较高的区域,应加入其他土壤关键因子进一步研究,以避免误判。  相似文献   
106.
湖南省某县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湖南省某县稻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Cd、Pb、Cr、As、Hg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利用单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稻田土壤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结合地统计信息绘图技术、条件推理树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湖南省某县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该县稻田土壤Cd、Pb、Cr、As、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29、49.9、79.2、19.8、0.244 mg·kg-1。综合污染指数大于3的重污染点位数占14.2%,轻污染及以上点位数占74.9%,说明该区域稻田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值为84.9,总体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其中Cd对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的贡献率为65.97%。结合空间差值研究发现高Cd分布区主要位于该县工业基地周边,结合条件推理树模型建立,发现该稻田中重金属Cd的来源主要与企业距离有关,此外,单位农田畜禽粪便承载量、距离工矿企业距离、反映投入品添加量的粮食均对Cd的污染具有贡献作用。结合主成分分析,Cd、Pb污染主要与工业污染源及交通运输有关,As、Hg污染主要与居民活动、生活及工业废弃物堆放及污灌有关,Cr主要与自然活动有关。湖南省该县重金属总体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其中Cd是该农田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Cd污染主要与工业污染源有关。  相似文献   
107.
以全国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为数据源,依据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筛选出时间、空间分布不连续的3组402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Cu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5~6.5与有机质含量1%~2.5%、pH值5~6.5与有机质含量2.5%~4%、pH值7.5~8.5与有机质含量1%~2.5%的3种土壤条件下(阳离子交换量均为15~30cmol( ).kg-1),土壤中Cu的有效态含量与全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81,0.694,0.617;3种土壤条件下均能在Cu有效态含量与全量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8.409-0.558x 0.019x2(R2=0.492,P<0.001),y=e(2.902-29.884/x)(R2=0.518,P<0.001),y=9.011-1.206x 0.059x2-0.001x3(R2=0.535,P<0.001)。相对人工控制条件下的盆栽试验而言,上列回归方程来自自然条件下的大样本田间统计,对农业生产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天津市郊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由于长期污水灌溉的影响,天津市郊蔬菜普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冲击,为此对采自天津市郊的5大类21个品种、171个蔬菜样品的重金属进行了分析,对单项污染指数法计算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各重金属元素的综合主成分得分,得出天津市郊蔬菜重金属污染程度Cd>As>Pb>Zn>Cu>N i的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各类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各类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大体相同,都以Cd和As污染为主,且各类蔬菜中Cd和As的变异系数都较高,Pb和Zn污染程度都相对较低,且变异系数也都较低,显示出天津市郊蔬菜重金属污染来源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9.
侯占勇  赵玉杰  吴玉新  张勇鹏 《现代园艺》2022,(13):186-187+189
通过调查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分析全市自然保护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与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0.
病毒性传染病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由病毒性传染病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危害性极大,种猪场母猪流产率在5%~20%,新生仔猪死亡率高达80%左右,比传统普通疾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更为严重,成为影响提高母猪繁殖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据统计,有50%的病毒性传染病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因此,种猪繁殖场应高度重视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提高母猪繁殖率,增加效益、减少损失.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病毒性传染病大约有8种,其中非典型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等4种病毒性传染病危害性最大,给母猪繁殖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