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对格姆滩"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调控之下,人工播种的垂穗披碱草及入侵的优良乡土牧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能充分利用群落资源,生态位较宽,相反,阔叶型杂类草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生态位宽度较窄.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分布较广,因而与其它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也较大.有着相似利用资源能力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2.
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统次级生产力的优化放牧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嵩草(Kobresia parva)高寒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系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藏系绵羊放牧系统中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的试验数据,构建了放牧家畜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模型:Y=a-bX(b>0),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单位面积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Y=aX-bX2(b>0);计算出各放牧系统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冷季和暖季草场分别是1.68头·hm-2和2.52头·hm-2,高寒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季为7.23头·hm-2,高寒草原冷季、暖季和全年连续放牧草场分别是4.33,6.45,2.36只·hm-2。  相似文献   
123.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蔬菜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要求运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如:基地环境优化选择技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生物不超标,生产出优质、卫生、营养、无污染的蔬菜.为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提高蔬菜市场竞争力,确保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制定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24.
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被牛羊所采食。本试验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采自西藏日喀则市的白草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草染色体总长度为45.87 μm,平均臂比为1.23,核型不对称指数为54.83;所有染色体的臂比在1.08至1.70范围内,其中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1对,其余17对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所有染色体未观测到随体出现;白草染色体基数为9,核型为2n=4x=36=34 m+2 sm,属于四倍体植物,核型类型为1A,是进化较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125.
放牧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规范制定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放牧型人工草地的建植区域、草种选择和组合、播种方式、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围栏、鼠害控制、农艺措施、建植后的合理利用和管护等内容。对于迅速恢复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及利用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范中详细阐述了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和管理措施,确定了建植区域、所用草种、播种方式、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围栏、禁牧及鼠害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对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7.
对黄河源区黑土滩上建植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利用太阳能提灌系统进行喷灌试验,通过50天的灌溉试验后,对人工草地的地上﹑地下植物量和土壤水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区的地上总植物量﹑禾草和莎草均高于对照区(P﹤0.05),而灌溉区的杂类草地上植物量低于对照区(P﹥0.05);灌溉区土层深度在0~10㎝﹑10~20㎝﹑0~50㎝的地下植物量高于对照区(P﹤0.05),而灌溉区土层深度在20~30㎝﹑30~40㎝﹑40~50㎝的地下植物量和对照区相比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灌溉区每个土层土壤水分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  相似文献   
128.
对"黑土滩"退化草地上种植生长第5年的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Qinghai)人工草地进行围栏封育,封育期为5年,以冷季放牧利用的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为对照,分析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禁牧封育使5龄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密度、土壤种子库潜存群落的稳定性和放牧利用价值均有所降低,而土壤种子库潜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129.
对当地野生草种麦宾草进行了驯化栽培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麦宾草在海拔高度3 800m左右的果洛地区在栽培条件下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生长,栽培当年高度可达到16.0cm,盖度达到60%,第2年株高可达到110cm,盖度达到96%;栽培当年干草产量为1 266.8kg/hm2,第2年、第3年和第4年的干草产量分别为7 959.4kg/hm2,6 462.4kg/hm2,5 244.1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1 000.2kg/hm2,880.6kg/hm2,790.5kg/hm2。该草种是适合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良草种,也是高寒草甸地区建植高质量的生态型或刈用型黑土滩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130.
江河源区2龄和3龄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星星草)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2003和2004年牧草生长期,2003年9月5日和9月20日0-1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呈线性回归关系,2003年其它时间和2004年不同时间0-1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均呈二次回归关系;2003年8月5日和8月20日以及2004年不同时间10-2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呈二次回归关系,2003年其它不同时间10-20cm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牦牛放牧率之间均呈线性回归关系;牧草生长季节2003年10-20cm、2004年20—30cm土壤层地下平均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两个放牧季其它土壤层地下平均生物量与放牧率均呈二次回归关系。随着放牧率的增加,2003年牧草生长季节0-10cm地下平均生物量占0—30eIn的百分比增加,而10-20cm所占的百分比减小,20-30cm在极轻放牧组最高,重度放牧组最低,2004年0-10cm在轻度放牧组最高,对照最低,而10-20cm在中度放牧组最高,轻度放牧组最低,20~30cm随放牧率的增加而减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比值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增大,这说明光合产物分配给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降低。但对照和极轻放牧组之间、轻度和中度放牧组之间降低的幅度小,重度放牧组较其它放牧组降低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