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28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燕麦与苜蓿不同比例组合对驴盲肠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燕麦干草与苜蓿不同比例组合对驴盲肠液体外发酵的影响,旨在为肉驴养殖中粗饲料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将燕麦干草和苜蓿按干物质比为80∶20、60∶40、40∶60和20∶80分为Ⅰ、Ⅱ、Ⅲ、Ⅳ组,通过体外产气法与人工瘤胃持续发酵法培养2、4、8、12和24 h,各时间点3个重复,发酵终止后测定发酵参数和饲草养分降解率,通过24 h时发酵参数的加权估算值计算饲草组合效应值。结果表明:1)燕麦与苜蓿不同比例组合影响了其养分降解率,随着苜蓿比例的增加,干物质(DM)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增大,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苜蓿含量的增加,pH逐渐升高,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时间点产气量(GP)均为Ⅱ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且24 h时Ⅳ组显著高于Ⅰ和Ⅲ组(P<0.05);从发酵12 h开始Ⅲ、Ⅳ组氨态氮(NH_3-N)浓度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24 h时Ⅱ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著高于Ⅲ组(P<0.05),与Ⅰ、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燕麦与苜蓿不同比例组合对挥发性脂肪酸(VFA)有显著影响,24 h时Ⅰ和Ⅳ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Ⅱ和Ⅲ组(P<0.05),而Ⅰ、Ⅱ组总VFA(TVFA)含量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3)发酵24 h后Ⅰ、Ⅱ和Ⅳ组均产生正组合效应,且Ⅳ组效应值最大,而Ⅲ组产生负组合效应。综上所述:燕麦与苜蓿按20∶80组合时能提高DM、NDF和ADF降解率,且多项组合效应值更高;燕麦与苜蓿饲喂驴以20∶80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
为了更好地了解早胜牛的遗传信息,为早胜牛的选育保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13对微卫星引物,应用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48头早胜牛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13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早胜牛的初生重、6月龄重、成年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7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9.5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79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9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8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12。关联分析发现,与初生重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2S4和D15S10;与6月龄重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8S5和D12S4;与成年体重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4S31和D11S15;与体高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8S5、D15S10和D19S2;与体长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5S10、D14S31和D19S2;与胸围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8S5、D12S4和D19S2;与管围存在关联的位点有D18S5和D19S2。研究发现,选取的13个位点中存在关联的位点有6个:D18S5、D12S4、D15S10、D14S31、D19S2和D11S15。本试验所选微卫星位点在早胜牛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并与经济性状具有关联性,可用于早胜牛遗传资源评价及早期选育改良。  相似文献   
23.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紫雏菊提取物对育肥羔羊胃肠道发育及其内容物分布的影响。选用30只90日龄萨福克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基础日粮+100 mg/kg紫雏菊提取物,育肥60 d后每组选择接近组平均活体质量的4只育肥羊屠宰,测定其胃、肠道相对质量,胃、肠道内容物相对质量。结果表明:(1)饲喂紫雏菊组瘤、网胃相对质量最大。其中,瘤胃相对质量分别为瘤胃指数1.88%,%总胃质量57.52%,%总胃肠道质量29.67%;网胃相对质量分别为网胃指数0.40%,%总胃质量12.36%,%总胃肠道质量6.36%;饲喂枯草芽孢杆菌组瓣胃、皱胃相对质量最大:瓣胃相对质量分别为瓣胃指数0.55%,%总胃质量为16.17%,%总胃肠道质量为7.55%;皱胃相对质量分别为皱胃指数0.78%,%总胃质量为22.97%,%总胃肠道质量为10.68%;肠道(小肠、大肠)指数以饲喂枯草芽孢杆菌组最大,分别为2.66%和1.24%,紫雏菊组最小,分别为2.16%和0.91%,饲喂枯草芽孢杆菌组小肠相对质量(%总胃肠道质量)最大(36.39%),紫雏菊组最小(34.12%);小肠相对长度(%肠道总长)紫雏菊组最大(83.21%)。(2)胃肠道内容物的分布情况表明,饲喂紫雏菊组瘤胃内容物分布相对较多,分别为%活体质量10.82%,%总胃内容物质量90.57%,%总胃肠道内容物质量71.14%;饲喂枯草芽孢杆菌组网胃内容物分布相对较少,分别为%活体质量0.13%,%总胃内容物1.19%,%总胃肠道内容物0.92%;饲喂紫雏菊组小肠内容物分布相对最少,分别为%活体质量0.99%,%总肠道内容物30.66%,%总胃肠道内容物6.54%。结论:育肥羔羊饲喂紫雏菊提取物可促进瘤网胃发育,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可刺激瓣胃、皱胃及肠道(小肠和大肠)的发育;饲喂紫雏菊可使瘤胃内容物分布量增大,小肠内容物分布量减少;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可使网胃内容物分布量减少。  相似文献   
24.
以野胡萝卜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野胡萝卜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同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对1,1-二苯基-2-苦基肼基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野胡萝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60min,超声温度40℃,料液比1∶50g·mL~(-1),乙醇体积分数80%,此时总黄酮提取率为27.46%;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445mg·mL~(-1)时,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9.65%和37.05%。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5.
γ射线和秋水仙碱对水稻花药培养绿苗再生的刺激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稻花药培养中,用20Gy剂量γ射线辐照诱导培养约30天的早粳26和舟优6号两个水稻品种花药和用每升含30mg秋水仙碱的分化培养愈伤组织,均可明显提高绿苗分化和再生,γ射线和秋水仙碱复合处理比各自单独使用具有更好的刺激效果。  相似文献   
26.
选用40只初始体重为(30.21 ±1.42)kg的9月龄欧拉型藏羊(Oura-type Tibetan sheep,OTTS)(高原型)羯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在放牧的基础上每只羊每天分别补饲0、0.1、0.2和0.3kg精料,预试期15d,正试期195 d,旨在研究精料补饲水平对藏羊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精料显著提高了OTTS的屠宰性能(P<0.05);提高了其头、皮+毛、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大肠占体质量的百分比(P>0.05),降低了胃、小肠、胃肠道及其内容物占体质量的百分比(P> 0.05);提高了胃内容物占总胃肠道内容物的百分比及大肠内容物占整个肠道内容物的百分比(P >0.05);降低了肠道占体长的倍数;提高了胃的容积(P>0.05).初步说明,冷季补饲精料可提高OTTS屠宰性能,刺激器官发育,改变胃肠道内容物的分布.本研究为高海拔地区发展藏羊产业、改善藏羊器官发育和调控其胃肠道内容物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水稻成熟和胚培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10种不同成份的培养基以及延长诱导培养时间对水稻成熟种胚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不同培养基的反应是不同的。以∠S—5(∠S基本培养基+1.5mg/L2.4—D+1mg/1 KT+2%蔗糖+0.8%琼脂,pH5.8)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最高,诱导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诱导的愈伤组织其绿苗分化率也较高,诱导培养60天其愈伤组织仍具有较高的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28.
籼、粳、糯稻成熟种胚体细胞培养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类型水稻成熟种胚体细胞培养力的差异。结果,糯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速度高于粳稻和籼稻。就愈伤组织质地和色泽而论,籼稻趋向于紧密型、淡黄色,粳稻趋向于松散型、鲜淡黄色,糯稻趋向于粘质状、淡黄色。而籼稻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绿苗+绿芽分化率和体细胞培养力高于粳稻和糯稻。这些结果为利用种胚培养进行水稻品种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人工诱发植物叶绿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彩莲 《核农学通报》1990,11(6):261-265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