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国内样品中发现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提示当前临床中实际流行的病毒种群更加复杂。基因I型毒株从1957年传入葡萄牙后,研究人员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多年来,国外对基因I型毒株的流行分布情况特别是弱毒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分析讨论。为此,作者就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流行与疫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Real-time PCR和常规PCR方法快速鉴定肉骨粉中的牛源性成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疯牛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原朊病毒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传播,因此建立准确的检测牛源性成份的方法非常重要.我们采用常规PCR和Real-time PCR中的TaqMan技术建立了快速鉴定牛源性成份的方法,使用Chelex-100提取肉骨粉中的DNA,过程简单可靠仅需要20min左右.对不同含量的牛肉骨粉进行检测,常规PCR能够检测到的最低含量是0.001%,而Real-time PCR对相同的样品进行检测所得到的灵敏度更高,最高可达到0.0001%,两种PCR方法的鉴定过程都非常简单快速,各需要2 h左右.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各实验室的不同条件作为肉骨粉鉴别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动物疫病一直是困扰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首要难题。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我国畜牧业在疫病防治上成本非常高,以养禽业为例,疫病防治成本约占养禽总成本额10%,是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二)动物疫病严重阻碍我国畜禽产品出口,以养禽业为例,我国禽产品总量约占世界的1/4,但我国禽产品出口却只占世界禽产品出口总额的2%,疫病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痒病和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都属于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其病原是蛋白质侵染颗粒——朊毒体(Prion)。痒病是羊的一种比较古老的疾病,而疯牛病是最早在英国出现的一种新病,1987年Weels等正式报道,然后迅速传播到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给英国和欧洲的养牛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并影响到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5.
聚焦疯牛病与饲料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份,瑞典发现了首例疯牛病,又重新引起了世人惊骇和高度警觉,疯牛病在欧洲国家发生的势头仍然未得到有效遏制.作为动物疾病预防比较成功、兽医管理体制非常完善的发达国家仍然频频发生疯牛病,更值得我们深思.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饲喂了被羊痒病朊毒体(Prion)污染的肉骨粉导致了疯牛病的发生,这是疯牛病流行的主要途径.人类若食用感染疯牛病的肉类食品也会导致新型克雅氏病.为防止疯牛病的蔓延,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的法规禁止反刍动物源性饲料的使用.饲料禁令实施以后,疯牛病的病例显著下降,但是疯牛病在牛身上的潜伏期为2年到8年,而大部分牛在2岁到3岁期间就被屠宰食用,乳牛和种牛也多在5岁到6岁时被屠宰,这会造成一些牛可能正处在潜伏感染期就被屠宰食用而进入食物链,没有被检查出来,瑞典等国发生的疯牛病事件就很有可能是这一原因而引起的.而此前因为瑞典是欧盟唯一享有疯牛病低风险特殊待遇的国家,只对因病死亡或因病被宰杀的牛进行疯牛病检测.因此专家预测,在以后的一些年内还将陆续有病例被发现.我国防控疯牛病的工作形势严峻,而且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ight Cycler平台,利用SYBR GreenI染料能特异与双链DNA结合而发荧光的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PCR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整个检测过程2 h内可以完成,病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7,在特异性试验中,REV有特异性的扩增曲线,而禽流感病毒和阴性对照一样,没有特异性扩增。对REV患鸡各器官组织进行了荧光PCR检测,各脏器病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肝、脾、腺胃、肾、肌胃,肝脏中的病毒含量最高,肌胃中的病毒含量最少,肺中没有检测到病毒。基于SYBR GreenI的荧光PCR方法检测REV快速、敏感、特异性好,为开展REV病原学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热应激蛋白70-肽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应激蛋白(heat stress protein,HSP)是在机体受到应激原的刺激后产生的几族蛋白质,具有高度保守性。一般来说,根据HSP的同源性、功能和分子量,主要HSP被分成小分子量HSP家族、HSP70家族、HSP90家族和大分子量HSP家族。其中HSP70家族的HSP70是研究最多的,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应激耐受性,而且在机体免疫反应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株猪体回归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选用35~38日龄的健康断奶仔猪21头,分3组,用2005四川分离株SSsc0501分别经静脉、肌肉注射和口服3种途径感染,进行猪体回归试验。肌肉注射组(含菌0.6×108个/mL)16 h开始出现症状,至36 h全部死亡,发病率、病死率均为100%;静脉注射组(含菌0.2×108个/mL)25 h开始出现症状,48 h内全部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100%;口服攻毒组(含菌2×108个/mL)90 h后开始有发病症状,第9天有1头死亡,发病率75%,病死率33%。从感染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血、大脑、脑脊液、淋巴结、肺脏和关节液中均分离到链球菌,经鉴定为试验攻毒的目的菌,表明猪体能够很好地用于猪链球菌2型动物感染模型,同时说明该菌侵害器官广泛,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综合防制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在山东地区部分肉鸽养殖场出现鸽子大量死亡现象,从死亡鸽中分离到三株鸽Ⅰ型副粘病毒(SD05027,SD05028,SD05029),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69h,69.6h,81.6h;鸡脑内接种指数(ICPI)为1.31,1.43,1.48,证明此次分离的三株病毒株均属速发型新城疫病毒。应用RT-PCR技术对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F蛋白裂解位点处的序列(112R/K-R-Q-K-R-117F)与新城疫强毒在这一区域的序列相符。与多株已报道的NDV参考株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和基因进化树分析,将其鉴定为基因VIb型。  相似文献   
20.
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建立了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快速、特异的基于Taqman的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方法。通过对GenBank已公布的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利用这对引物和探针对来自不同疫源地的小反刍兽疫病毒RNA样本进行检测,都获得了特异性扩增,但是,不与牛瘟病毒、海豚麻疹病毒等其他种的麻疹病毒属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本方法具有高度灵敏性,最低可检测到810拷贝的RNA模板。在模板浓度为8.1×102到8.1×108拷贝范围内,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无论是组内和或组间重复的变异系数都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