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51.
【目的】 研究超排处理对家兔生殖器官组织形态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只家兔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在试验组家兔大腿内侧肌内注射70 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72 h后同位置注射100 IU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对照组均同时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取与公兔合笼刺激诱导排卵,合笼24 h处死家兔并采集卵巢、输卵管、子宫,测量卵巢长度、宽度、厚度,子宫长度、宽度、周长、子宫壁厚度和输卵管长度、漏斗部宽度、峡部宽度、壶腹部宽度,并将卵巢制作成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研究卵巢卵泡变化;分别在注射PMSG前、注射hCG前及处死前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家兔耳缘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抑制素(inhibin,INH)、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和孕酮(progesterone,P4)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卵巢组织重量、长度、宽度、厚度、充血卵泡数、排卵点数和闭锁卵泡数均极显著增加(P<0.01),卵巢内次级卵泡的直径显著变小(P<0.05);输卵管长度、壶腹部宽度和子宫宽度均显著增加(P<0.05),输卵管漏斗部宽度和子宫长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在3个不同采血时间,对照组家兔血清中INH水平呈递增趋势,在注射hCG前和处死前试验组INH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hCG前,试验组血清中F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处死前试验组血清中F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hCG前和处死前试验组血清中L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家兔血清中P4和E2含量在各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70 IU PMSG+100 IU hCG组合的超排处理使家兔的卵巢体积增大、表面排卵点数增多,并协同内源激素作用于卵巢,获得较好的超排效果。  相似文献   
352.
旨在初探BMF基因在小尾寒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将来深入探索其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小尾寒羊实施同期发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及免疫荧光染色(IF)方法检测BMF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不同生理阶段卵巢中的表达量;随后分离不同直径的卵泡,分析目的基因在大、中、小卵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BMF mRNA在撤栓后42 h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撤栓后18 h(P<0.05),其编码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基本一致;BMF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中;进一步分离卵泡,发现BMF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表达量均在中卵泡中显著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P<0.05)。以上结果表明,BMF基因可能参与卵巢周期性活动,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3.
西尼罗热是人兽共患虫媒病,1937年首发于非洲乌干达,1990年代前主要呈散发或小规模流行,1999年传入美国首次进入西半球后,短短几年扩散至全美,其暴发流行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近20年该病在世界各国频频暴发,造成人、马、鸟类的大量感染及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为此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重大流行病之一。本文对该病的病原特性、血清型和基因型、宿主、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发病率和病死率、流行季节、诊断方法、疫苗和药物等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国内外疫情形势及我国的传入传播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病的防控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4.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猪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迄今全球还没有能预防它的有效疫苗。目前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是最具潜力的疫苗研发策略。据报道,越南正式批准了ASFV基因缺失弱毒疫苗NAVET-ASFVAC (ASFV-G-AI177L)在其全国范围内使用。ASFV-G-AI177L疫苗株是首个能诱导产生免疫且不排毒的毒株,针对越南地方品种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可抵抗母本强毒株(ASFV-G)的攻击;在疫苗接种后21 d可产生全面保护,并且大剂量接种安全,带毒时间小于90 d,连续5次传代未观察到毒力返祖。但是临床条件下ASFV-G-AI177L疫苗株仍存在水平传播和病毒血症逐代升高的风险,并且对野猪和妊娠母猪缺乏安全性评价。本文针对越南自美国引进的ASFV-G-AI177L毒株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ASF疫苗研究及防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5.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的扩增技术(RAA)以及CRISPR/Cas12a系统快速检测尼帕病毒(NiV)的方法。针对NiV N和F基因分别设计RAA引物和crRNA,构建反应体系,通过前期对引物、crRNA、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条件筛选优化建立起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法,并评估了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在37℃恒温条件下,1h即可完成检测,最低检测限能够达到102拷贝/μL,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与口蹄疫病毒(FMD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等常见猪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较好,对低、中、高浓度病毒质粒均能成功检出且一致性较好。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NiV快速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不需要复杂设备,在蓝光下通过肉眼即可观察结果,可为实现NiV早期快速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