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报告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30  
2007年7月我国西藏发生不明山羊疫情,国家外来动物病诊断中心对当地动物疫病控制中心送检的14只病死山羊病料和一批血清样品分别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利用较敏感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在11只病羊组织中检测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利用次敏感的PPRV普通RT-PCR方法,从8只病羊组织中检测到PPRV核酸。针对1号样本病原核酸N基因和F基因片段进行遗传发生分析,该病原属于4系。利用竞争ELISA试剂盒对送检的13份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阳性。将1号组织样本接种Vero细胞分离病毒,透射电镜观察下,发现了500纳米左右的病毒粒子。对分离毒株进行PCR检测同样证实其为PPRV。  相似文献   
52.
1957年4月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首次从非洲大陆传至葡萄牙里斯本,1960年4月再次传入葡萄牙并快速蔓延。因担心疫情失控及对养猪业发达地区产生影响,葡萄牙自1962年5月启动ASF疫苗田间试验。部分数据显示:接种疫苗21 d后,ASF的群体发病率为0.96%,个体发病率为1.05%;接种1个月后约有12.1%的猪出现了并发症,表现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和皮肤等方面的问题;母猪接种后部分出现流产或不孕;疫苗接种猪的肺部病变占比(21.92%)比未接种猪(4.82%)高,且不同品种猪的肺炎发病率差异较大。由于疫苗临床使用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最终导致免疫计划终止。分析失败原因,可能是葡萄牙整体猪群健康状况较差、病毒污染面较大以及当地品种猪的易感性较高等。为科学看待ASF疫苗的使用经验和教训,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葡萄牙的ASF"免疫失败事件"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为未来ASF疫苗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山羊痘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羊痘病毒(GPV)为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的一个成员,基因组呈线性,全长约150kb,编码147个开放阅读框。GPV的胸苷激酶基因是复制非必需基因,插入外源基因而不影响病毒复制,TK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可以作为构建重组病毒的同源臂。GPV宿主范围小,对人不具有感染性,对外源基因的耐受性强,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活病毒载体。国外的研究人员已经构建了多种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GPV,我国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随着对GPV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重组GPV病毒在预防反刍动物疫病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分别以山羊、绵羊和牛的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作为待检血清,分别以酶标蛋白A/G、酶标兔抗山羊抗体、酶标兔抗绵羊抗体和酶标兔抗牛抗体作为酶标二抗.进行以小反刍兽疫(PPR)裂解蛋白为抗原和基于抗血凝素(H)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PPRH蛋白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结果四种酶标抗体均分别能使山羊、绵羊和牛阳性血清的百分抑制率达到100。在阳性血清百分抑制率为100时,检测山羊时酶标蛋白A/G、酶标兔抗山羊抗体的百分抑制率分别为17、12.检测绵羊时酶标蛋白A/G、酶标兔抗绵羊山羊抗体的百分抑制率分别为20、16,检测牛时酶标蛋白A/G、酶标兔抗牛抗体的百分抑制率分别为14、13。结果认为.酶标蛋白A/G而且与酶标抗抗体相比,具有本底低的优点.在PPRH蛋白ELISA试验中可以同时应用于检测山羊、绵羊和牛血清并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5.
1971年非洲猪瘟首次传入古巴并于当年根除,1980年再次传入并在一年内又被根除。古巴能快速根除非洲猪瘟,主要与防控专业委员会的及时成立,协作机制的快速建立;全面扑杀措施的快速实施,健康猪产品的合理利用;民间团队的积极参与以及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古巴的根除经验,可为我国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本实验克隆、表达了牛结核早期分泌靶抗原蛋白6(ESAT-61抗原,建立了ESAT-6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同时应用牛结核提纯菌素(PPD)ELISA和ESAT-6-ELISA对采自疫区的641头牛和非疫区的324头牛进行检测,其中PPD-ELISA检测中,疫区有581头阳性牛,阳性率为90.64%,非疫区有2头阳性牛,阳性率为0、62%;ESAT-6-ELISA检测中,疫区有567头阳性牛,阳性率为88.45%,非疫区没有阳性牛。对采自疫区的23例变态反应阳性牛和非疫区的7例变态反应阳性牛进行检测,其中PPD-ELISA检测中,疫区有20头为阳性。与变态反应的符合率为86.90%,非疫区有1头为阳性,与变态反应的符合率为14%;在ESAT-6-ELISA检测中,疫区有18头为阳性,与变态反应的符合率为78.30%,非疫区没有阳性。这些结果表明:ESAT-6-ELISA的敏感性要低于PPD-ELISA;牛结核ELISA在非疫区应用效果较差,在疫区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猪链球菌2型38 000蛋白主要功能区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38000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以四川分离株猪链球菌2型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38000蛋白主要功能区基因。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MD18-T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提取阳性质粒,进行PCR和酶切鉴定。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经测序正确后,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于37℃、0.8mmol/LIPTG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结果重组菌菌体裂解物经SDS-PAGE电泳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5000的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经纯化后,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与猪链球菌2型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58.
1概述禽流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由于它给全球养禽业乃至人类生命安全所造成的重大威胁和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具有重大威胁的疾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自2003年在东南亚开始暴发以来,  相似文献   
59.
为建立塞尼卡谷病毒(SVV)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侧流层析试纸条(RPA-LFD)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SVV 3D基因设计了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SVV RPA-LFD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无交叉反应;在40℃、20 min内可检测的最低浓度为56拷贝/μL质粒标准品;通过3次重复试验检测,LFD检测线灰度值变异系数范围在4.49%~9.73%。利用该方法对120份国内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检测SVV的等温、快速RPA-LFD方法,读取结果不依赖任何仪器设备,为猪群感染SVV的现场快速诊断、流行病学研究和根除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0.
自1999年美国报道首例人西尼罗河病毒(WNV)感染以来,已出现了41 000多例临床感染病例和1 700多例死亡病例。1999年至2012年间,美国因人感染WNV住院造成的花费累计约7.78亿美元。同时,马属动物的治疗和免疫接种及WNV的监控也给美国带来了更严重的经济负担。针对WNV感染,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如建立国家虫媒病毒监测系统(ArboNET)、控制流行地区蚊虫、开发新型诊断方法、实施疫苗免疫等。但是,由于美国至少有65种蚊子能够传播WNV,感染WNV的候鸟可长距离传播病毒,加之季节、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WNV在美国难以根除。本案例提示我国应注重完善国家外来人兽共患病监测系统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能力建设;利用大数据,建立WNV长期预警模型;确定理想的哨兵动物;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以及疫苗、驱蚊剂的研发;加强宣传,突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