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壮大,养殖污染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推广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生产模式,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养殖污染问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还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全面奔小康的进程。本文就张浦叶茂生态农牧场已初步形成的"种养结合型"资源生态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进行了剖析,以供今后制定循环农业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2.
太极拳是我国人民创造的强身保健的武术体育运动,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因为太极拳具有既能健身又能防病的功能,动作优美柔和,功夫可步步深入,男女老少都适宜,所以流传几千年长盛不衰,并已流传到世界各大洲,受到国外许多人的爱好和欢迎。 本文以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对50~89岁的85名老人(练太极拳老人32名,一般  相似文献   
123.
回顾中国爆裂玉米的育种研究历程,对中国爆裂玉米育种的起步、发展经历、育种成果及品种水平进行概述。80年代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爆裂玉米育种研究应运而起。1986年我国第一个爆裂玉米综合种"黄玫瑰"问世,1997年第一个单交种"沈爆2号"诞生,2003年首批国审爆裂玉米单交种育成,2018年我国第一个球形花爆裂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从综合种到省审单交种、国审单交种,品种单产跨越了两个增产10%的台阶,近年新育成的品种单位面积产量比初期的综合种增产1倍以上。目前,我国爆裂玉米育种已经发展到品质育种阶段,由过去的混合花型发展到球形花和典型的蝶形花型,整体的品种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进口玉米。分析和讨论目前中国爆裂玉米研究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4.
以我国北方地区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上有代表性的15个主栽品种为试材,对灌浆期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其随年代推进和品种更替而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呈增加趋势,这种趋势在灌浆后期越发明显;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呈降低趋势,说明近期品种持绿性优于早期品种,利于后期光合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增加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逐渐降低,这种趋势在灌浆后期尤为突出,表明近期品种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5.
玉米维管束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回顾玉米叶片、果穗、茎秆中维管束的生长发育、解剖结构、功能及其对环境条件响应的研究进展,探讨维管束特性与光合效率、子粒形成、逆境生理等方面的关系,并对玉米维管束研究未来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6.
SGM对玉米发芽率及幼苗抗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和赤霉素(GA)复配剂(SGM)处理玉米种子,研究SGM对玉米发芽率及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6.5~10℃)条件,SGM处理后能够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可达69.63%;叶片脯氨酸含量及SOD、POD、CAT酶的活性也有所增加,增幅最高分别为57.39%、42.62%、25.95%和16.63%,其中SOD>POD>CAT的活性。在低温条件下,SGM能够减缓膜脂过氧化物MDA的积累,降低幅度为2.72%~22.75%,达到了极显著水平,SGM处理可增强玉米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27.
玉米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增产作用和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以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沈玉21为试验材料,进行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研究。试验以常规种植方式为对照,研究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生理指标变化和群体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粒重与穗粒数明显增加,生物产量提高;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改善了玉米冠层结构,特别是明显改善了冠层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冠层内CO2浓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8.
以不同浓度氯化胆碱(CC)溶液叶片喷施玉米幼苗,然后进行轻度干旱胁迫(PEG 10%)处理.干旱胁迫下,喷施氯化胆碱的玉米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显著低于干旱处理但未喷施氯化胆碱的对照,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干旱处理但未喷施氯化胆碱的对照.氯化胆碱还能使玉米幼苗在长期轻度干旱条件下存活.  相似文献   
129.
为了同时实现对两种偏振光的强模场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T型硅基狭缝波导结构,并研究了该狭缝波导结构的模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水平或垂直介质狭缝波导相比,T形狭缝波导可以同时支持两种高性能狭缝模式的传输,实现对两种偏振光的较强模场限制。  相似文献   
130.
长期以来,农村饲养牛规模不大,是作为家庭副业在经营,主要是以自然交配为主进行牛的配种,注重数量的增加,对品种的改良和品质的提高方面,没有过高的要求。随着养殖业收入比重的增加,以及科技的发展,农牧民越来越重视牛的品种改良,人工授精改良提高牛的品质,优势越来越明显,也得到人们的认可。黄牛改良工作在基层受到工作环境、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探究如何提高农村黄牛改良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