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97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82.
早春三月,我随根河林业局资源科质量验收队的同志去好里堡林场二○四小工队。面包车驶进“四合院”,迎面的两座坐北朝南的铁皮包面房子,在这深山  相似文献   
83.
为了评价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安全性,指导其在甘蓝上规范使用,2014年在山东烟台、江苏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苯氧威在甘蓝、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6~1.9d和1.9~2.3d;苯氧威有效成分剂量为90g·hm~(-2),分别分2次和3次喷施,最后一次施药后3、7、14、21d的甘蓝和土壤中均未检出苯氧威(0.02mg·kg~(-1)),因此建议苯氧威在甘蓝上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d。  相似文献   
84.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吉林林学院蛟河实验林场132林班内,平均海拔高度为500m,土层厚度14~18c厘米,灰棕色森林土,平均坡度15℃,坡向东坡,林令12~25年,落叶松人工林。在试验地内,依据三角顶点原理,基于四砍四留和五看原则,对其进行了三角抚育作业。二、三角株距公式系数的确定: 由于"三角法"中的三角株距公式系数用经验法试制,且公式数据由标准林分调查得来,故在运用"三角法"进行人工林抚育时,必须确定公式中的系数,以适应使用林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不同养殖方式及品种对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2种养殖方式,以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和大青山型绒山羊为试验动物,测定了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方式下,补饲组(II组)瘤胃液pH低于自然放牧组(I组),差异不显著(P0.05);同在放牧条件下,大青山型(I组)瘤胃液pH高于阿尔巴斯型(III组)。补饲组(II组)瘤胃液中的NH3-N和VFA浓度均高于放牧组(I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但2组间的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I组和III组间的NH3-N和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精料的添加,补饲组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受到影响,瘤胃微生物促进了对日粮中氮源的利用,而且不同品种类型间的瘤胃发酵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6.
半矮秆大豆育种组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汀省目前主要的大豆栽培技术之一,其较常规栽培技术平均增产16%~22%,但现在与该栽培技术配套的半矮秆大豆品种还很少.利用美国矮秆晚熟大豆品种Hobbit与当地早熟大豆品种配制2个单交组合、2个回交组合,通过对各组合后代半矮秆大豆早熟性和矮生性研究,认为改良美国矮秆基冈最佳组配方式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当地早熟品种,其次为当地早熟品种×美国矮秆晚熟品种.利用美国矮秆基因可以选育出适宜当地的半矮秆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87.
2005年8月11日至17日午后,天气连续晴暖高温,形成立秋以米最酷热时段。17日午间气温达36℃以上。下午3时,突降雷阵雨,南风转北风,雨浸风吹,冷热急转,气温陡降8~11℃,雨前雨后有隔月之感觉。至18日凌晨,我县东荡、运西已发生数起较大的翻塘死龟事件。  相似文献   
88.
本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B5、1/2 B5、MS、1/2 MS以及不同类型、不同浓度活性炭对罗汉果快繁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添加活性炭的情况下,四种不同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的培养基为B5培养基,生根率为70%,且生根数最多,平均根长最长;粗、细两种活性炭均对罗汉果生根有促进作用,但细活性炭培养基诱导的根更长。在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浓度活性炭的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的为细活性炭1.0 g/L的B5培养基和粗活性炭1.0 g/L的B5培养基,但细活性炭1.0 g/L的B5培养基生根数量和平均根长显著高于(P<0.05)后者。因此,较为适宜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细活性炭1.0g/L,培养基为B5。  相似文献   
89.
为了深入了解油用大豆品种合农75品种特性,分析了该品种亲本系谱与品种特性,明确了品种血缘关系与遗传基础及品种特性,为品种转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加快品种转化应用,分析了品种特点及生产应用情况,明确了品种优势和应用潜力,结果充分说明了该品种既高油高产又抗多种病害、广适应性。目前,该品种在大豆生产、种子营销、油脂加工、育种及绿色食品生产等领域已广泛应用,创造了较大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既推动了大豆生产发展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本文分析结果对大豆高油育种和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
为了评估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残留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消解规律及半衰期,通过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以推荐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并对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0.01、0.1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甲基硫菌灵的回收率为85%~102%,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1.0%~7.1%;多菌灵的回收率为86%~101%,RSD为2.1%~5.2%;两者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0.1~10.5 d,属易消解农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在猕猴桃上按照推荐剂量及1.5倍推荐剂量 (875和1 166.7 mg/kg) 分别施药3次和4次,推荐采收间隔期为21 d,膳食风险商为78.7%,推荐MRL值为5 mg/kg,该结果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依据GB 2763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0.5 mg/kg,代谢物多菌灵存在较大的超标风险。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并重新评估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