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檗茎段不定芽分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不定芽分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将黄檗无菌苗的茎段接种到MS+1.5 mg/L BA+0.5 mg/L NAA+20 g/L葡萄糖的培养基上,于20天左右大量形成不定芽,30天左右形成小苗。通过比色法,对茎段不定芽再生过程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表明,在不定芽形成过程中,SOD酶活性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其他2种抗氧化酶(CAT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定芽形成的高峰期之前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随后则呈下降趋势。实验表明,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与不定芽再生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选取哈尔滨地区本地植物华北紫丁香和山槐,以及华北引进种紫穗槐为研究材料,于2003年秋季对3种植物叶片从夏末叶片盛期到秋末叶片脱水变干脱落全过程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1)2种仪器对于表征单位叶面积上叶绿素和N含量的有效性明显高于表征单位鲜质量上叶绿素和N含量.2)尽管PPW-3000和SPAD-502对于表征单位叶面积N含量和各种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R2=0.51~0.65),但不能有效表征不同植物的种间差异性.因此,使用2种便携式测定仪准确估计N和叶绿素含量需要首先确定每种植物的标准校正曲线.3)当表征同一种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叶绿素和N含量变化时,2种仪器都适用于表征本地种华北紫丁香和山槐叶片衰老过程的变化(R2>0.82);而对于外地引进种紫穗槐,叶片衰老脱水过程中叶绿素并未同时分解,表征效果欠佳(R2<0.66),甚至相关性不显著.可见,便携式仪器更适用于适应本地气候的正常衰老种的相关测定.4)2种仪器比较而言,PPW-3000对于表征叶片N含量变化,尤其是对于叶片衰老脱水过程叶绿素并未同时分解的叶片(如紫穗槐),效果较SPAD-502好;而对于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同时降解的叶片(如华北紫丁香和山槐),2种仪器效果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将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无菌苗的叶片接种到MS+0.2 mg/L TDZ+0.02 mg/L NAA+30 g/L蔗糖中培养,于15 d左右诱导出不定芽,30 d左右形成小苗.对叶片不定芽再生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定芽形成过程中,在0~15 d的培养周期内,POD、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开始阶段均呈上升趋势,在叶片不定芽形成的高峰期15 d时,各项指标均达到最高值,随后呈不同程度地下降.  相似文献   
14.
用96-Ⅱ喜树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筛选出了96-Ⅱ喜树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WPM+6-BA1.0 mg/L+NAA0.5 mg/L+2,4-D0.1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95%以上;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WPM+6-BA0.5 mg/L,分化率达9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PM+IBA0.8 mg/L,生根率为94%以上,平均根数为4~8条;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旱基因——胆碱单加氧酶基因(CMO)转入到96-Ⅱ喜树体内,研究影响96-Ⅱ喜树遗传转化效率的因子,建立96-Ⅱ喜树遗传转化系统.结果表明:在遗传转化过程中,预培养3d,将D600nm为0.5的根癌农杆菌侵染叶片15 min,再共培养3d,然后转入筛选培养基,有利于获得最高的遗传转化效率,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CMO基因已被整合到96-Ⅱ喜树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不同红松种源材质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选择了26个17年生红松种源实验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木材材质性状和生长性状的调查。材质性状包括解剖学性状和物理学性状。解剖学性状测试指标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和管胞壁腔比。物理学性状指标测定了: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和生长轮密度。生长性状方面调查了树高和胸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材质性状和生长性状指标在种源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证明各项材质性状均受一定的遗传效应控制;红松的生长性状指标在不同种源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变异,红松的树高和胸径也受遗传效应的控制;但是,多数材质指标表现为一定的以经向为主的地理变异规律,而红松的生长性状指标如树高和胸径均呈现出一定的纬向变异规律,无经向变异规律。图2表5参6。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与植物纤维素合成有关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导入喜树体内,并对影响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因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效的喜树遗传转化体系。采用预培养的外植体在OD600(0.5)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分钟,外植体与农杆菌侵染后在再生培养基上与农杆菌共培养三天,然后转入筛选培养基,获得了最佳的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UGPase基因已经整合到喜树的基因组中。在最佳的转化条件下获得了 6%的转化效率。这个转化系统对于利用遗传转化对喜树进行遗传改良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土壤磷素差异是科学评价农田防护林土壤养分管理的基础之一.本研究在富裕、兰陵、明水、肇州、宋站、杜蒙、赤峰、通辽、奈曼、四平、长岭、白城、德惠和泰来14个地点采集杨树防护林和配对农田表层(0~40 cm)土壤样品共84个,使用Tiessen和Sui修正的Hedley磷素分级法测定土壤9种磷组分,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研究农...  相似文献   
19.
紫茎泽兰是著名的外来入侵植物,作为入侵的第一步,发芽及其幼苗生长应该与其强入侵能力有关.基于此,通过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和不同打破休眠方法的双因素实验,旨在探讨紫茎泽兰种子是否具有需光萌发特性以及低温、水杨酸、聚乙二醇,硝酸钾等常规打破休眠方法和光照如何共同影响其萌发、幼苗生长等问题.结果表明:在全光照条件下,不同处理的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率均大于63%,铝箔纸覆盖的遮光条件(0.23%光照)萌发率均大于60%,而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其萌发率较低(均小于30%),这表明紫茎泽兰种子具有需光萌发的特性.有别于以往对其它植物种子的报道,低温处理、水杨酸处理、聚乙二醇处理和硝酸钾处理不能代替光照打破种子休眠,显示紫茎泽兰种子可能处于一种强迫休眠状态(种子静态).全光照与水杨酸处理、PEG处理对幼苗生长具有交互影响:黑暗下水杨酸处理浓度与幼苗生物量成正相关(P<0.05),但全光照和加铝箔下不相关(P>0.05);全光照下PEG处理浓度与根长显著正相关(P<0.05),而加铝箔和黑暗下不相关(P>0.05).紫茎泽兰种子需光萌发特征及其幼苗生长特点是人为破坏表土壤、深层土壤种子库地表化导致快速入侵的基础.结果也为通过引入适宜树种造林来控制光照因子对紫茎泽兰进行生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温室三年生喜树腋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BA 或TDZ)、蔗糖、琼脂以及培养基的pH 值对喜树腋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WPM 和B5 培养基适合喜树腋芽的诱导,MS 培养基不利于喜树腋芽的诱导。适合喜树腋芽增殖和分化的最佳生长调节物质为BA 1.0mg/L 或TDZ 0.1mg/L;最佳的蔗糖浓度为30g/L;最佳的琼脂浓度为6g/L;pH5.8-6.6 的范围均适合喜树腋芽的诱导,但最佳的pH 值为5.8。图1 表5 参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