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枣树不同品种缩果病抗性与相关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明确枣树不同品种缩果病抗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关系,进而为早期鉴别抗性枣树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在枣果生长时期内,定期采集田间对缩果病抗性不同枣树品种果实,测定并比较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基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枣树品种果实中保护酶的活性差异明显。枣果生长初期,POD活性大小与品种抗性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但随着果实生长,抗病品种POD活性增幅多高于感病品种;在8月枣果生长关键时期,SOD、PAL活性大小与品种抗性呈正相关,且抗病品种的SOD活性上升早于感病品种;同一时期不同品种CAT活性存在差异,但无一定规律可循。枣果发育不同时期POD、SOD和PAL 3种酶活性大小与果实抗病性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关系,可作为鉴别抗病品种的生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2.
应用性信息素对河北地区枣树皮暗斑螟进行了林间监测.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能够准确监测皮暗斑螟成虫发生动态,精确测报其发生量.2年的监测结果说明,全年蛾主要发生期自4月中旬至8月下旬,有世代交替现象.成虫越冬代羽化相对集中,主要在4月底5月初,其余时间羽化量没有明显的高峰.雄蛾对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昼夜反应基本发生在深夜,其反应模式为单峰式--夜间型,敏感时期为午夜0:00-3:00.通过诱捕虫量对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做回归分析,得出性信息素测报皮暗斑螟危害及发生状况,其测报公式为:y诱捕虫量=0.0181x有虫株率;y诱捕虫量=1.0242x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73.
野生酸枣疯病与栽培大枣疯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野生酸枣疯病与栽培大枣疯病发生和流行的关系,采用随机徒步调查、挖根和接穗嫁接法对我国野生酸枣、栽培大枣及大枣接穗嫁接野生酸枣的枣疯病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取样检测病菌及比较不同菌株的保守基因序列.结果显示,我国野生酸枣疯病发生范围广,且地区间自然发病率差异很大,在0~40%之间;病株呈明显的团簇状分布,病菌在团簇中的根蘖苗与母株间传播或通过介体昆虫传播到后代种子苗上.在枣疯病流行区,栽培大枣发病与枣园周围分布的野生酸枣发病程度有关;用感病品系的接穗或带菌接穗嫁接到野生酸枣砧木上易导致嫁接苗发病和病害流行,而采用抗病的壶瓶枣和婆枣抗病品系接穗嫁接野生酸枣则发病率明显下降.用巢式PCR进行的病菌检测结果显示,在病害流行区酸枣或大枣无症状枝叶样品的带菌检出率为10%~32%.不同地区栽培大枣和野生酸枣上植原体的16S rDNA、16S-23S rDNA间区(SR)及核糖体蛋白基因(rp)序列比较鉴定结果显示,侵染酸枣的植原体与栽培大枣疯病植原体应为相互传染的同种致病菌.  相似文献   
74.
曙光3号是从河北省太行山区"婆枣"资源中选育出来的抗枣缩果病、抗裂果的优良枣树新品种。2012年1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曙光3号"。该品种果实圆形,平均纵径3.8cm,横径3.3cm,平均单果重19.3g,最大单果重30.2g。果皮深红褐色,较厚;果肉厚,近白色,肉质细,汁液多,味浓酸甜。鲜枣含可溶性固形物23.1%,维生素C4.2g/kg,可滴定酸0.25%,可食率95.4%。适于干制,制干率58.2%。制干后的红枣含总糖75%,甜味鲜浓,果肉厚,富有弹性,果  相似文献   
75.
抗缩果病枣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资料记载在对太行山区枣缩果病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在鹿泉梁庄、平山回舍、沧县枣良种繁育基地枣种质资源圃等地引进和初选出5个优系。经过多年多点的田间观测及室内、室外接种试验测定,选育出1个优良品种(系)—"冀抗1号"(暂定名),为在太行山区鹿泉梁庄发现的优良品种(系),其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缩果能力显著强于当地主栽品种,对缩果病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正>枣新品种"新星"是1998年通过自然选择在金丝小枣中发现的一个新单株,其经济性状突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优质,丰产,干制鲜食兼用,果个大,抗裂果能力强,正常年份不裂果,在白熟后期遇雨水较大时裂果率低于1%,2009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7.
葡萄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葡萄贮藏的主要技术现状和研究状况,包括冷藏、气调贮藏、保鲜剂应用、臭氧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8.
以1996年河北省泥石流灾害为例,分析了泥石流的主要成因,并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植树种草,整修水利设施等生态防治对策,是综合防治泥石流危害和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9.
刺槐叶的营养成分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饲料树种刺槐在一个生长季内的10个营养指标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刺槐叶的主要养分指标均已达到或接近优良饲草标准,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叶体养分含量随叶片的发育而变化。因此,不同的采收时间具有不同的养分含量,同时饲料产量也有很大差异,如要获得粗蛋白、总糖、粗脂肪等养分含量较多的饲料,则应把采叶时间前移,如需获得最高的生物产量,则宜在生长季末期采收。  相似文献   
80.
该文运用weibull分布、正分布、对数正态分布、t分布和β分布来拟事河北省太行山刺槐人工林的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和β分布的拟合效果好,且前者优于后者。同时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预测林分结构与产量的模型系统,包括单木材积方程、树高曲线方程、密度转换方程等。使用该模型系统时,只需输入林分特征因子系统,则可以预测出该林分各径株数、平均树高及林分材积等信息。误差检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