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独一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保护并合理利用独一味资源.[方法]选取独一味无菌苗的子叶、嫩芽和幼根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独一味幼叶、嫩芽和幼根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幼根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3.5%,出愈时间为7d,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 +1.0mg/L2,4-D+ 0.5 mg/L 6-BA+ 0.5 mg/L NAA;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5 mg/L NAA,诱导率达88.8%;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 0.5 mg/L NAA,诱导率高达97.9%.[结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实现独一味的快速繁殖,为独一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也是其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的氮需求量来源及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均受控于其种类和生长环境。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可能改变了植物生长区原有的氮形态、浓度、赋存方式等,从而改变氮对植物的供给状况;另一方面可能引起植物生长区域土壤质量、水分利用状况、光照等的改变,产生耦合现象,从而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使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发生了改变,导致植物生长区的种群类型及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并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演替。本文主要对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氮素的来源及植物对氮素吸收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黄蘑菇的生长对草地植被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黄蘑菇的生长对草地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着生黄蘑菇的区域植被具有明显的圈带状分布特点,圈上植物群落各类群分盖度总和明显高出圈外,且圈上禾本科植物增长特别明显.2)蘑菇圈上共由27种植物组成,对照组由19种植物组成.圈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圈外,但黄蘑菇的生长对群落均匀度的影响不大.3)蘑菇圈0~10 cm土壤土层中水分、速效磷、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含量明显高于圈外,但交换性Ca2 、Mg2 和pH值的变化不明显,10~20 cm土层中,圈上、圈外各土壤成分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高寒嵩草草甸退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超载过牧、鼠虫危害、人为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从11个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样地数据的PCA排序结果可归为4个类型,按群落阶段依次为原生植被(Ⅳ)、轻度退化(Ⅲ)、重度退化(Ⅱ)和极度退化(Ⅰ).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Ⅳ>Ⅲ>Ⅱ>Ⅰ;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N2)同丰富度指数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原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不同退化程度的群落类型;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巨大变化,而且导致物种多样性发生改变,它随着干扰和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江河源区的植被保护不仅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且还具有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和保护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长期的生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4种新型肥料(瑞利源(RLY)、汇源(HY)、中农1(ZN1)、中农2(ZN2))为试材,常规肥料为对照(CK),基于青海省海西州诺木洪和乌兰地区枸杞的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新型肥料对枸杞根际土壤总碳、全氮以及枸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诺木洪试验地,RLY、ZN2处理土壤总碳含量比CK分别提高了4.49%和3.55%;4种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均小于CK。乌兰试验地,RLY、ZN1、ZN2处理的土壤总碳含量比CK分别提高了2.75%、2.33%和1.71%;土壤全氮含量均小于CK。2)诺木洪各施肥处理样地与CK相比,枸杞产量增幅分别为21.8%(RLY)、23.9%(HY)、12.7%(ZN)、25.4%(ZN2);乌兰各施肥处理样地与CK相比,枸杞产量增幅分别为12.7%(RLY)、9.9%(HY)、1.1%(ZN)、21.1%(ZN2);在诺木洪和乌兰样地,ZN2施肥处理枸杞产量增幅最高。3)诺木洪试验地新型肥料施肥处理未能显著增加枸杞多糖含量,乌兰试验地HY、ZN1、ZN2处理下枸杞多糖含量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7.
测定放牧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时,全季或全年扣笼法无法测定放牧动物对植物生产力和植物补偿性再生的影响,同时无法估测放牧强度对植物消耗量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综述了动物密度法、可移动扣笼法、临时扣笼内刈割牧草模拟放牧强度法、转移动物法等4种测定放牧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方法的优缺点。得出结论: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是否比全季或全年扣笼法更准确,主要取决于这种方法能否准确测定植物补偿性再生及能否准确反映植物产量估测值的偏差大小。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及内稳性特征对于研究 C、N、P 元素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限制性养分的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以三江源区 4 类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了根系与土壤 C、N、P 生态化学计量关系特征以及根系生态化学内稳性特征 。 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高寒草地 0~20 cm 植物根系 C 含量平均为 27. 42%~44. 8%;0~20 cm 根系全 N 含量平均为 1%~1. 68%;0~20 cm 根系全 P 含量平均为 0. 07%~0. 16%。高寒草原植物根系各指标均具有内稳性特征;高寒草甸植物根系 C∶N 属于弱内稳态;沼泽草甸植物根系 P 属于敏感态,N∶P 是弱内稳态;人工草地植物根系 N 是弱敏感态,根系 P 是敏感态。说明高寒草原植物根系具有相对较高的内稳性,可能是其能适应极端环境胁迫的原因;高寒草甸植物根系 C、N 含量受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大,沼泽草甸和人工草地植物根系 N、P 含量受土壤环境影响较大。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人工草地根系 C∶N 分别为 19. 35、20. 68、19. 7、46. 02;根系 C ∶P 分别为 443. 03、208. 08、183. 71、360. 29,根系 N∶P 分别为 23. 14、10. 17、9. 28、7. 77;高寒草地根系 C ∶N 和 C∶P 均低于全球植物根系平均水平 48. 25 和 1 158. 00,说明三江源区草地 N、P 元素利用效率较高;高寒草原植物根系 N∶P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3. 5,其他 3 类高寒草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3. 5,此结果为各类草地后续进行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判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