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葡萄霜霉病是为害天水地区葡萄的主要病害,为明确当前环境条件下天水地区田间霜霉病发生、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时间动态及病害初始发生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用捕孢法及病害定点调查,对葡萄生长期田间霜霉病菌孢子囊数量及霜霉病发生动态进行了观测,用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仪记录田间气象数据。结果表明,天水地区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始见期一般为7月初左右,若条件适宜,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扩散盛期,9月以后进入快速消退期;田间病害始发期为7月上中旬,条件适宜时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在田间检测到霜霉病菌孢子囊后7 d左右田间开始见到霜霉病斑,从病害始发期至盛发期田间病情扩展与霜霉菌孢子囊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中有效降水是影响葡萄霜霉病初始发生及蔓延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52.
本文为赤霉病麦及其毒素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次毒性试验的综合报告。材料共同采自含病麦粒80%的赤霉病小麦,毒素分析为脱氧雪腐镰刀菌醇。取体重70克左右的 Wistar 系健康断乳大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是动物消瘦、食欲不振和减重,试验组生长率比对照组低。病理组织学检查出现肝肾的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亚急性毒性试验中,谷一丙转氨酶、肝体比指标与肝的实质变性、坏死相符合。病理组织学变化是肝的坏死和间质增生,亚急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睾丸的变性、坏死和水肿。慢性毒性试验,赤霉病麦及其毒素的主要靶器官是睾九或子宫,其次是肾脏及肝脏,对胃肠道也有一定的影响。直接用赤霉病麦饲喂大白鼠似乎比用赤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醇)更为敏感。根据生理、生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赤霉病麦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应该是0.5%。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按成人每天摄入麦子的最大量及安全系数为12的标准来计算,赤霉病麦则应订为1%。  相似文献   
53.
王春明  郭成  周天旺  洪流 《植物保护》2023,49(4):256-262
为了明确一种引起玉米叶片腐烂的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种类, 于2021年7月在甘肃省景泰县条山农场玉米种植区采集病样, 经稀释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 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及16S rDNA和gyrB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选取的代表性菌株B1-0和B2-1均能使玉米叶片发病, 为革兰氏阳性致病菌, 产芽胞; 该病原菌需氧性?运动性?明胶液化?接触酶试验?柠檬酸盐利用?马铃薯腐烂试验均为阳性; 甲基红试验阴性; 能利用D-甘露醇?麦芽糖和葡萄糖, 不能利用甘油和肌醇, 不能水解淀粉, 在4℃?40℃和5%NaCl条件下均能生长?构建基于16S rDNA和gyrB的系统发育树, B1-0和B2-1与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ATCC7061?BKS1-108?AUEC29?BP-hd-1?NMTD17和17)亲缘关系最近, 聚在一个分支?因此, 将该病原菌鉴定为短小芽胞杆菌B. pumilus?研究结果将为玉米细菌性叶部病害的研究和综合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4.
水稻剑叶全氮含量及其变化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籼稻品种IR24 和粳稻品种Asominori 及其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遗传研究材料, 在抽穗后5个不同时期分别测定剑叶全氮含量,并结合水稻RFLP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对水稻剑叶全氮含量性状进行QTL的动态定位,探讨了控制剑叶全氮含量基因在水稻发育过程中的时序表达方式。在抽穗后各时期共检测到7个QTL, 位于第2和第11染色体上的2个QTL(QN 2、QN 11)增效基因来自粳稻品种Asominori,其他QTL的增效基因来自籼稻IR24;抽穗后2周内检测到2个QTL,即QN 3和QN 8b, 其加性效应值较大, 解释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较高;后期检测到的QTL加性效应和贡献率较低,位于第2染色体上R3393的QN 2位点的基因在抽穗后第3周内表达, 位于第8染色体上G1149的QN 8位点的基因在抽穗后第4周内表达,位于第11染色体上G1465的QN 11位点的基因在抽穗后4周和5周持续表达。控制剑叶全氮含量的基因在抽穗后早期表达较为活跃,可以应用于改良水稻品种的剑叶光合功能;在测定末期检测到的控制剑叶全氮含量的QTL,则可以用于延缓叶片早衰的育种改良。  相似文献   
55.
用Unispec光谱仪测定水稻颖壳反射光谱,筛选对水稻颖壳色素敏感的色素指数,用筛选出的最佳植被指数NDVI作为检测颖壳颜色的指标,测定106个家系的颖壳颜色用于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2个与颖壳颜色相关的QTL,其中有4个来源于栽培稻特青,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RM243附近,贡献率为5%;第7染色体RM295、RM481和RM82附近,贡献率分别为4%、7%和4%.另外8个QTL位点来源于野生稻,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RM5和RM212附近,贡献率分别为5%和6%,第2染色体RM233A附近,贡献率为6%;第4染色体RM273附近,贡献率为38%;第6染色体RM204和RM3附近,贡献率分别为17%和5%;第8染色体RM38附近,贡献率为6%,以及位于第12染色体RM235附近,贡献率为5%.在检测到的12个QTL中,来源于野生稻的位于第4染色体RM273附近,以及位于第6染色体RM204附近的QTL的加性效应及贡献率较大,分析是主效QTL.  相似文献   
56.
棉花催熟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晚熟棉花进行催熟,不仅可使棉铃提前吐絮,增加霜前花,而且能提高棉花等级,增加棉花产量,还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种和生长。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催熟技术有以下几种:1农业措施1.1整枝促熟。在棉花吐絮期间,对于郁闭棉田要继续整枝、打老叶剪空枝等,以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通风透光,这样能加速棉花吐絮,且吐絮顺畅。  相似文献   
57.
阐述了单板层积材产品的优点,介绍了以落叶松为原料,利用胶合板生产设备加工制造单板层积材的工艺技术及产品性能.  相似文献   
58.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耐铝毒数量性状基因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inmaze / DV85 81个重组自交家系(RIL)作图群体,采用苗期单营养液水培鉴定方法,以相对根伸长量(RRE)作为耐铝毒性状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重组自交系群体对铝毒的耐性表现。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a软件共检测到5个耐铝毒QTLs,分别位于第1、5、8、9和11染色体上,各个QTL的贡献率在8.64%~18.60%之间,其  相似文献   
59.
巨胚水稻W025糙米浸水后γ-氨基丁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降血压功能水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W025是通过化学诱变和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系,具有巨胚特征,遗传分析表明巨胚基因受单隐性基因控制。进一步研究W025和其原始品种金南风浸水后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动态,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2个谷氨酸脱羧酶转录本在浸水过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GABA主要集中在胚部,浸水后W025的GABA积累量显著高于金南风。(2)随着浸水时间延长,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W025胚部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金南风。GAD活性的变化与GABA的积累显著正相关,表明浸水后种胚GABA的积累与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反应有关。(3)2个谷氨酸脱羧酶基因OsGAD1与OsGAD2在W025和金南风之间没有转录水平的差异。提示可能存在其它的谷氨酸脱羧酶基因对浸水后GABA的积累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0.
利用98个家系组成的日本晴(粳稻)/Kasalath(籼稻)//日本晴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 BILs) 群体(BC1F10),研究水稻光合功能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基于水稻抽穗后7 d叶片全氮含量(TLN)、叶绿素a/b比值(Chl.a/b)和叶绿素含量(Chl),共检测到8个QTL,其LOD值为2.61 ~ 6.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