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电解质平衡对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00只断奶新西兰肉兔,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饲喂不同饲粮电解质平衡值(分别为-150、0、200、350和500 mEq/kg)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饲粮电解质平衡显著或极显...  相似文献   
32.
本文探讨了饲粮不同苏氨酸水平对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氮代谢、免疫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断奶生长肉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苏氨酸添加水平为0、0.1%、0.2%、0.3%、0.4%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在初始重无显著差异的...  相似文献   
33.
34.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不同能量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液生化参数和盲肠发酵的影响。选用断奶獭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饲喂5种不同消化能水平的日粮(9.46、9.97、10.46、10.94、11.43MJ.kg-1),预试期7d,正试期53d。通过动物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对獭兔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体质量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平均日采食量随日粮消化能水平的提高极显著降低(P<0.01),日粮能量水平对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其中10.46MJ.kg-1组最小;随日粮消化能水平的增加,食入氮极显著降低(P<0.01),粪氮排出显著降低(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DE/GE和ME/GE影响显著(P<0.05),其中10.46MJ.kg-1组的DE/GE和ME/GE最高;日粮能量水平对血清中胰岛素浓度影响显著(P<0.05);盲肠氨氮浓度和丙酸比例随日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或P<0.05),乙酸比例和乙丙酸比随日粮能量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或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断奶至3月龄獭兔的适宜日粮消化能水平为10.46MJ.kg-1。  相似文献   
35.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0日龄断奶生长獭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0、0.15%、0.30%、0.45%、0.60%)蛋氨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平均日增重影响显著(P<0.05),在0.45%添加组时达到最大值16.76 g/d;对料重比影响极显著(P<0.01),在0.45%添加组时达到最小值3.55。2)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对摄入氮、粪氮、尿氮、可消化氮、沉积氮、氮表观消化率、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对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蛋氨酸添加水平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影响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其中0.30%和0.45%添加组极显著低于0和0.15%添加组(P<0.01),在0.45%添加组时达到最小值5.70 mmol/L。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断奶至3月龄獭兔的蛋氨酸适宜添加水平为0.45%(饲粮总蛋氨酸水平为0.68%)。  相似文献   
36.
长期耕种土壤剖面累积有机碳量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陕西关中地区古老的耕种土壤--塿土(系统分类属土垫旱耕人为土)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耕种及施肥对土壤削面有机碳贮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7个土壤剖面由于人为生产活动形成的覆盖层的厚度在40~71 cm之间(平均59 cm),其中有机碳贮量平均达59 268 kg·hm~(-2),占0~100 cm土壤剖面有机碳贮量的69%.与同一区域由黄土母质新垦殖的土壤相比,长期耕种塿土剖面有机碳的贮量显著增加;为期7 a的定位试验也发现,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100 cm土壤剖面有机碳贮量,说明长期耕种及施用有机肥在增加土壤剖面有机碳贮量方面具有突出的效应,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贮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塿土这一古老的农业土壤为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这类土壤有机碳累积及稳定性的机理,以及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对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累积有机碳的转化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7.
今年6-10月,河南省泌阳县马道林场使用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研制的松树增脂剂,对松树采脂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简况介绍如下:该林场在所属的条山和转山林区,分别对马尾松、火炬松和湿地松进行试验。每个树种设4个区组,每区组设两个处理小区、两个对照小区,每小区选长势、胸径、立地条件类似的样木40株。处理的样木用白漆标记,对照的样木用绿漆标记。使用松树增脂剂前,取纯净水1公斤,盛于塑料小桶中,加酸调PH至3.5-5,再将增脂剂一瓶倒入此酸性水中,搅拌均匀后,灌入雾化喷壶中,选无雨天气,将增脂剂液体…  相似文献   
38.
牛生长激素(bGH)是由脑垂体产生的一种不含糖的单链多肽,含190或191个氨基酸序列。其主要作用包括:增加脂解作用、致糖尿作用,促进骨生成、糖异生、乳腺发育及维持泌乳。近年来bGH再次成为研究热点,一方面是因为bGH能显著提高奶畜奶产量,并改善家畜的增重速度、胴体品质及饲料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为大量生产蛋白质激素开辟了广阔前景,使bGH的研究有了药源保证。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39.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玉米赤霉烯酮(ZEA)在动物体内可通过雌激素受体激活雌激素敏感基因,产生生殖毒性,影响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探讨玉米赤霉烯酮吸附剂(沸石+蒙脱石等复合制剂)对后备母猪子宫的LC3与PCNA的分布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从组织化学角度探讨该ZEA新型吸附剂的脱毒效果。【方法】选择体重30±2.11kg左右的(杜×长×大)健康三元杂交后备母猪48头,随机分为 6 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玉米赤霉烯酮组(ZEA)饲喂含有1.008 mg·kg-1玉米赤霉烯酮的饲粮、0.1%新型吸附剂组(ZEA0.1)饲喂含有1.0 g·kg-1吸附剂的ZEA组日粮、0.25%新型吸附剂组(ZEA0.25)饲喂含有2.5 g·kg-1吸附剂的ZEA组日粮、0.5%吸附剂组(ZEA0.5)饲喂含有5.0 g·kg-1吸附剂的ZEA组日粮、蒙脱石组(ZEA-M)饲喂含有2.5 g·kg-1蒙脱石的ZEA组日粮。预试期 7 d,正试期21 d,试验结束进行屠宰取样。【结果】ZEA引起子宫器官指数增加,添加0.25%与0.5%新型吸附剂降低子宫器官指数效果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子宫中 LC3 和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腺上皮细胞内,腔上皮细胞的LC3免疫阳性反应弱于腺上皮细胞。LC3阳性反应在对照组的子宫腺上皮细胞和腔上皮细胞胞质内呈强阳性表达;ZEA组明显弱于对照组,新型吸附剂组的LC3的免疫阳性反应及阳性细胞数量明显较ZEA组增加,且有剂量依赖趋势,但ZEA-M组效果不明显,略多于ZEA组。各组的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中PCNA的观察结果与LC3变化趋势相反。WB和qRT-PCR结果也显示添加0.25%与0.5%新型吸附剂可促进LC3的表达,增强了自噬,降低了PCNA表达。这些结果提示ZEA抑制了LC3的表达,抑制细胞自噬,破坏子宫内膜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稳态。但新型吸附剂使LC3蛋白表达上调,PCNA表达降低,可以促进细胞自噬,并抵抗由ZEA引起的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增殖(PCNA表达增加),通过双向调节对细胞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该结果为新型吸附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本试验条件下,ZEA可引起后备母猪子宫发生增殖反应,新型吸附剂一定限度内能够对抗ZEA对子宫正常生理机能的副作用。以添加0.25%与0.5%剂量的新型吸附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蛋鸡限饲法重复人工诱导换羽技术的可行性,试验选取60 000只292日龄海兰褐蛋鸡采用限饲法人工诱导换羽技术进行重复换羽。通过测定2次换羽期间鸡群的产蛋率、死淘率以及蛋品质,分析重复换羽产生的经济效益。首次换羽在换羽第43天产蛋率达85%以上,产蛋高峰维持210 d。541日龄时该鸡群进行第2次换羽,换羽第40天后产蛋率达85%以上,产蛋高峰维持了94 d。该鸡群760日龄被淘汰(淘汰前产蛋率均在70%以上),均产蛋数为520枚,鸡只292日龄时均产蛋数为140枚,通过重复换羽每只鸡均产蛋数增加380枚。鸡群首次换羽前的死淘率极显著高于换羽后,第2次换羽前的死淘率显著高于换羽后。换羽后蛋品质显著升高。相比直接淘汰鸡群,通过重复换羽可以增收约4 581 000元。综上,重复换羽可显著降低鸡群死淘率,延长蛋鸡的产蛋年限、增加蛋鸡利用率,提高规模化养殖效益,缓解国家种禽资源受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