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利用Genstat软件的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玉米区域试验中15个品种在20个试点的产量变异和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评价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品种、试点、品种与试点交互作用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试点间的差异是变异的主要来源.品种富尔1602和中单4387具有较强的高产、稳产性.品种屯玉639、东单9573、富育1509、秋乐308适合在吉林九台、吉林陶家、吉林东丰、辽宁本溪、辽宁昌图、辽宁阜新、河北唐山、内蒙巴林左旗、内蒙开鲁种植,且东单9573在这些地区种植可获得高产;品种德单1108和乐农79适合在吉林双辽、吉林德惠、辽宁沈阳、辽宁抚顺、辽宁喀左、河北滦平、山西屯留、山西襄汾、山西忻府、陕西渭南地区种植,且乐农79在这些地区种植可获得高产.吉林九台和吉林双辽、辽宁沈阳、辽宁昌图的生态区域差异较大,理想的试点为陕西渭南、河北滦平、山西忻府.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在品种评价方面结果基本一致,前者能够明确划分平方和,后者则在评价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方面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2.
以1999—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姜堰区、泰兴市3地水稻生长季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3地气象因子对各自地区水稻产量年度间变化的影响.针对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地表温度等),对年际水稻生长季尺度,生育关键时期尺度上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统计分析月雨日数(月日降水量≥0.1 mm的日数及微量降水日数之和)、月日降水量≥0.1 mm日数的年际间变化规律及其与3地年度间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泰州市3地产量的影响不同;3地21年来年际间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降水量、月日降水量≥0.1 mm日数、日平均地表温度等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日照时数、月雨日数、日平均风速等呈波动式下降趋势;3地其他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年际间均有差异;年际间各气象因子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表现为兴化市产量与月雨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姜堰区产量与月雨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姜堰区、泰兴市产量与日平均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分析气象因素对年际间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泰州市21年来水稻单产年际波动较大,单产最高值为2018年兴化市的9750 kg/hm2,最低值为2003年兴化市的7470 kg/hm2;综合分析发现,21年来总体气象条件对水稻单产影响较小,但极端天气如2003年的洪涝灾害和2016年的持续连阴雨天气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3.
对姜堰区246户农户、125.38 hm2水稻不同种植方式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在高产水平上,机插秧的产量略低于抛秧,但比直播稻高31.0 kg/667 m2;在中、低产水平上,机插秧的产量略高于抛秧,比直播稻高50.0 kg/667 m2左右。机插秧的成本比抛秧、直播方式低,而净效益却比抛秧高48.2元/667 m2,比直播稻高166.8元/667 m2。表明机插是姜堰区目前3种主要种植方式的最佳选择,也是今后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24.
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优而营养品质变劣,早熟晚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劣而营养品质变优。【结论】直播稻在前茬腾茬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播易取得高产,且可以改善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但降低了外观品质,播期对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因品种熟期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25.
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硅素营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粳稻宁粳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硅肥配施对水稻硅素营养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田基施硅肥0~262.5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低氮肥水平下水稻植株含硅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中氮肥水平下硅素含量在拔节期显著增加,而抽穗、成熟期增加不显著。植株硅素积累量变化的趋势和硅素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硅肥配施条件下,植株硅素积累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6.
氮硅配施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粳1号和汕优63为试材,研究不同水平氮肥配施硅肥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转氨酶活性以及叶片硅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氮肥水平下,施用硅肥可不同程度地延缓成熟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改善叶片光合功能;施用氮肥和硅肥均能提高水稻剑叶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并且随着施硅肥量增加,水稻叶片硅素积累量与GO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7.
氮硅互作对水稻硅素吸收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氮硅互作对水稻硅素吸收、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用量,水稻植株和各器官的硅素含量降低,而积累量则显著增加;增加硅肥用量,植株和各器官的硅素含量、积累量显著增加;增加氮、硅肥用量,在水稻茎鞘中的硅素分配比例减少,叶片和穗中的分配比例增加;植株硅素积累量与Q酶活性、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氮肥和硅肥对产量的互作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8.
分析2013—2017 年气象条件对泰州地区粳稻南粳9108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子等的影响,发现连阴雨、低温寡照和高温干旱等天气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在极端天气来临之前做好气象预报的监测和栽培措施应对预案工作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稻钵盘育苗、人工模拟机插,配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超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钵盘育出的秧苗带土量大,秧体干重大,充实度高,大田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石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介绍了通过多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节水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佐证了发展节水灌溉是推动灌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