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是在进行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从饲养标准、原料选用及安全环保等方面对中国家禽饲料配方设计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2.
23.
未来20年,饲料工业不仅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而且要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的转变,从国内经营向“引进来、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转变。但是,目前饲料战线科技人才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创新源不足,核心科学技术和专利发明较差。要实现饲料行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4.
<正>抗生素在预防畜禽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露出来,如引起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破坏动物体内正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降低能量的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器官指数的影响。将32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正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玉米-豆粕型饲粮);负对照组饲喂低能饲粮,饲粮配方相对于正对照组增加了杂粕和麦类原料的用量,同时使代谢能降低210 kJ/kg;常规剂量加酶组和高剂量加酶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组饲粮基础上添加0.02%和0.20%复合酶的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高剂量加酶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加酶组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1),常规剂量加酶组和正对照组料重比均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常规剂量加酶组和正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表观代谢率,高剂量加酶组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高剂量加酶组极显著高于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1),常规剂量加酶组显著高于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5);粗脂肪表观代谢率,负对照组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正对照组和常规剂量加酶组显著低于高剂量加酶组(P<0.05);表观代谢能,高剂量加酶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能量表观代谢率,常规剂量加酶组和高剂量加酶组均极显著高于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P<0.01),高剂量加酶组显著高于常规剂量加酶组(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常规剂量加酶组和高剂量加酶组的胃、胰腺和肝脏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法氏囊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由此得出,在增加杂粕和麦类原料的用量并使代谢能降低210 kJ/kg的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和器官指数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相对于0.02%的添加量,0.20%添加量可进一步提高复合酶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6.
选取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36头,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1组(双低菜粕组)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用8%的双低菜粕代以配方中7%的豆粕;试验2组(双低菜粕+酶组)在试验1组基础上添加0.03%专用复合酶制剂。预试期7 d,正试期32 d。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日粮对生长猪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酶制剂使生长猪血清FT3水平提高了17.01%(P<0.05);双低菜粕组生长猪血清IgA含量提高了14.08%(P<0.01),加酶后生长猪血清IgGI、gM、补体C3和C4含量分别提高了12.59%(P<0.01)、20.59%(P<0.01)、36.18%(P<0.01)和24%(P<0.01);不同处理日粮对生长猪血清抗氧化指标及Ca、P、BUN(尿素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7.
为综合分析无锡梁溪河水系地表水水质特征,监测了2020—2022年梁溪河鸿桥和蠡桥2个断面水质变化,并结合梅梁湾2021—2022年调水水质变化和梁溪河太湖入湖口与到京杭运河交界处河段8个支浜2021年6—12月的水质情况,综合探究梅梁湾调水和梁溪河支浜水质变化对主河道断面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梁溪河水系地表水水质逐步提升,其DO、COD、高锰酸盐、氨氮和总磷指标均满足地表水三类水标准。夏季高温会加速水系好氧过程,引起DO含量降低,进一步导致水系COD、高锰酸盐、氨氮和总磷含量的增加,是影响梁溪河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夏季梅梁湾调水氨氮和总磷含量较高,结合Canoco 5相关性分析发现,其对梁溪河氨氮和总磷含量的贡献较大。而三节桥浜的COD含量较高,其支浜水流的汇入是引起梁溪河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因素之一。建议从夏季梁溪河水质维稳、梅梁湾调水管控和主要入河河道水质的治理三方面综合提升梁溪河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