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穗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穗腐病的安全有效措施。抗性资源是开展抗病育种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优化和完善了玉米种质抗镰孢穗腐病精准鉴定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花丝通道注射接种和果穗注射(创伤)接种鉴定的穗腐病抗性,发现2种方法鉴定出的抗性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0.90)。2018—2020年,在北京昌平和四川西昌,利用花丝通道注射接种法,对690份代表性玉米种质进行了抗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的精准鉴定与评价,筛选出H446、YCF、辽2309、吉资1055、Y1723、XF8-3、铁97085等35份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占比为5.07%。6个环境下玉米对拟轮枝镰孢穗腐病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0.48,同一年度(2018、2019和2020年)2个鉴定点穗腐病抗性值之间的r值分别为0.03、0.20和0.15,3个年度间穗腐病综合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20、0.30和0.35,表明在不同环境下玉米对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的抗性反应存在较大差异。在辽宁沈阳和四川西昌共6个环境下,对690份种质进行了抗禾谷镰孢穗腐病精准鉴定, 6个环境下玉米种质抗性的相关...  相似文献   
92.
新疆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5年来从全疆10个地州18个县市对近百个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田的典型青枯病株分离、鉴定出腐霉(Pythium)属3个种、镰刀菌(Fusarium)属2个种,分别对5个种不同地区的代表菌株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进行苗期和成株期致病测定,其中肿囊腐霉(P.inflatum)致病性强,可重复田间的青枯症状,是引起新疆玉米青枯病的主要致病菌。P.graminicola致病性较弱,P.oligandrum基本不致病。镰刀菌的F.graminearum和F.moniliforme发病率低,发病过程缓慢。研究还发现,分离方法上的差异对分离结果具一定影响,其中标样的发病程度、采集后至分离的间隔时间以及分离所用培养基的不同均可使腐霉和镰刀菌的分离频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3.
蚕豆和豌豆对菜豆黄花叶病毒引致病毒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摩擦接种法,鉴定了122份蚕豆和66份豌豆种质资源对菜豆黄花叶病毒的抗性。鉴定出2个蚕豆品种:云豆83—315(H3434)和阿富汗引进材料(H2508),以及3个豌豆品种:1份引自英国品种(G0861)和2份引自澳大利亚品种(G4774和G4835),属于抗病(R)品种,可以用于抗病育种。多数材料属于感菜豆黄花叶病毒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表明,蚕豆和豌豆的表观抗性与植株体内的病毒含量密切相关,抗病材料具有抗病毒繁殖和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
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均有禾谷孢囊线虫(CCN,Heterodera spp.)发生。限于有效抗源的严重匮乏,抗CCN育种研究一直难以规模化开展。Madsen是一个抗孢囊线虫的美国冬小麦品种,但抽穗偏晚使其很难在育种上迅速利用。本研究利用中国小麦品种烟农21和济麦19与Madsen杂交和回交,从BC1F4代中选育出稳定品系H3714和H4058。田间病圃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品系对河南省H.avenae荥阳群体(致病型Ha43)和H.filipjevi许昌群体(致病型Hfc-1)的抗性显著优于烟农21和济麦19。在接种条件下,两个品系表现成株期白粉病抗性,H4058苗期还可抗不同白粉菌菌株。2个品系的抽穗期与烟农21和济麦19相似,明显早于Madsen。利用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VENTRIUP-LN2及该染色体上Vrga1D基因特异分子标记Vlr2.6-3′-Vlr2.4-5′和VRGA-F11-VRGA-R5分析,发现H3714和H4058含有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片段,且该染色体片段来自Madsen。根据Illumina i Select 90K SNP分析结果,两个品系的染色体构成存在差异。在检测到两个品系共有的4918个多态性SNP中,2/3的SNP位点在2个姊妹系间表现相同,另外1/3的SNP位点表现不同。本研究培育的抗禾谷孢囊线虫小麦新种质H3714和H4058可作为培育抗线虫小麦品种的抗源。  相似文献   
95.
我国籽粒菜豆资源的抗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籽粒菜豆资源抗炭疽病和角斑病特性进行了人工接种条件下的鉴定与评价,发掘出一批具有良好抗病性的资料和同时兼抗两种病害的资源。结果分析表明,在不同地域来源的菜豆资源右抗病性表出地理差异,同时在不同粒色,粒重和生长习性的资源间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6.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影响中国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通过下胚轴创伤接种鉴定了13个大豆疫霉菌株在从美国引进的85个大豆品种(系)上的反应,结果表明, 72个品种(系)抗1个到12个大豆疫霉菌株。通过与14个含有单个已知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大豆品种(系)的反应型比较并结合系谱分析,明确35个品种(系)分别含有Rps1a、Rps1c、Rps1k、Rps2、Rps3c、Rps4、Rps5、Rps6和Rps7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其中有14个品种(系)含有Rps1a,1个含有Rps1c和2个含有Rps1k,这3个基因能够有效抵御我国大豆疫霉种群,可以直接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97.
为明确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引起的玉米细菌干茎腐病经种子传播的规律,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法、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对与干茎腐病相关的杂交种金玉9856及其父本PS056、母本OSL190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证明金玉9856和PS056种子内部带菌,获得分离物Pagl和Pag2,2个分离物对感病的PS056均具有致病性.菌液浸种、种子注射接种和自然带菌种子直播都能够引发干茎腐病,发病率分别达到100%、100%和80%,而持续高温(50℃)处理4天的种子则在植株上不表现症状.对种子接种后长成的植株的系统检测证明,成团泛菌侵染种子后,通过植株维管束系统向地上部组织扩展,随着水分的运输,病菌通过茎秆到达果穗的籽粒中,完成从种子到植株、再到新种子的病害循环,同时能够引起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98.
玉米霜霉病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敏  赵震宇  王晓鸣 《玉米科学》2006,14(6):141-144
对玉米霜霉病的病原、症状、病害分布、病害传播与防治等基本特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近年来针对玉米不同霜霉菌在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包括菌体染色检测、同工酶检测和分子检测,以期为病害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对新发生的引起大豆茎维管束和髓褐腐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该病原分离物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扁平,致密,不规则圆形,白色到浅灰褐色,具放射状褶皱突起,菌落边缘粗糙不整齐,或带有缺刻;在GB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至灰色,菌丝紧贴培养基,气生菌丝稀少,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在GBA培养基上分离物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形成有分隔的细胞;平均长度为(3.0~5.1µm)×(2.1~3.3µm)。致病性测定表明分离物能100%引起合丰25大豆植株出现典型大豆茎褐腐病症状。引物ITS1/ITS4在分离物中扩增的产物与Genbank中Phialophora gregata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达99%。利用大豆茎褐腐病菌的特异引物BSR1/BSR2在分离物中扩增出483bp的特异性条带。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分离物确为大豆茎褐腐病菌。      相似文献   
100.
对来自黑龙江省伊春、绥化、鹤岗和佳木斯地区的88个大豆菌核病菌分离物进行了生长特性和菌丝体亲和型研究.结果表明,4个地区的分离物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生位置、菌核数量及重量均有差异.88个分离物按菌落特征分为5型,每种菌落形态分离物之间在菌丝生长速率、菌核数量及重量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菌丝体亲和型测定表明,88个分离物共分为29个菌丝体亲和群(MCC),其中24个(82.8%)亲和群由自身亲和的单个分离物组成,最大的亲和群由来自绥化、鹤岗和佳木斯地区的43个分离物组成.同一亲和群内分离物的生物学特性也不一致.表明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菌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和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