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王普昶  赵丽丽  宋高翔  张锦华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03-12804,12808
采用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贵州岩溶山区白刺花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山区不同样地白刺花种群分布格局的计盒维数值较低(1.049~1.512),信息维数样地间差异较大(0.933~1.741),关联维数中等(1.375~1.664)。表明整体上岩溶山区白刺花种群个体空间占据能力不强,较大植株个体分布趋于均匀性或随机性,较小植株个体呈聚集性分布且植株间竞争激烈,岩溶山区白刺花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是其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张文  张建利  莫本田  王普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66-17969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群落特征,为喀斯特山地草地植被恢复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坡向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展开研究。[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中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和优势度最高,但其重要值和优势度随样点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下降趋势;优势种数目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增加趋势。[结论]海拔是影响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华北驼绒藜种群种实特征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特有植物种——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种群种实特征变异性。[方法]采集内蒙古四子王旗、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和瓮牛特旗4个旗县6个野生种群的华北驼绒藜种子,分别测定其种子形态和萌发特征的8个指标。[结果]华北驼绒藜种子各性状在种群内存在广泛的变异性,其种群内的变异性大于种群间,表明华北驼绒藜种子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种子形态性状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931,P〈0.01),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间有显著相关性(r〉0.836,P〈0.01)与结实率也有显著相关性(r〉0.896,P〈0.01),与形态性状有弱的相关性。种子形态和萌发特征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表现为,种子背毛长与经度、降雨量,种子宽与温度、降雨量有显著相关(r〉0.801,P〈0.01)。[结论]该研究为育种和种质资源收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数据,建议在开展育种和种质资源研究时,种子收集应从不同种群,特别是不同单株进行。  相似文献   
14.
华北驼绒藜种群生殖分配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草原区不同演替群落华北驼绒藜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RA)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从蕾期、花期到结实期,华北驼绒藜种群RA逐渐增加,但不同种群的生殖配置格局各异。华北驼绒藜种群在3个生殖阶段的RA基本均表现出随分布群落演替阶段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华北驼绒藜种群的生殖年龄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即幼龄生殖期、过渡生殖期、稳定生殖期和衰退生殖期。3个生殖阶段RA均与种群密度显著正相关;在蕾期,土壤含水量与RA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期和结实期,土壤速效氮均与RA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扁蓿豆不同种质材料种子萌发期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5个PEG渗透势梯度模拟干旱胁迫,以黄花苜蓿作对照,探讨了4份扁蓿豆种质材料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通过对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和半致死渗透胁迫强度3项指标的综合分析,扁蓿豆种质材料在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高于黄花苜蓿,4份扁蓿豆种质材料抗旱性大小顺序为:材料4>材料1>材料3>材料2。其半致死渗透胁迫强度分别为:-1.30MPa、-1.03MPa、-0.85MPa、-0.78MPa。  相似文献   
16.
田方  陈锡  钟理  李岩  王普昶 《西北农业学报》2022,(12):1625-1634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促进植物抗旱性机制。以盘江白刺花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根内球囊霉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白刺花苗期抗旱酶系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综合分析评价AMF接种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浓度AMF菌株对白刺花幼苗的抗旱性影响不同,当接种40% 根内球囊霉菌,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接种40% 幼套球囊霉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移换酶(GST)活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淀粉含量增加58.2%;接种40%摩西球囊霉菌时,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25.3%;接种20%根内球囊霉菌时,纤维素含量增加45.5%;当接种20%幼套球囊霉菌时,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白刺花抗旱指标淀粉、CAT、GST、POD和SOD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MDA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耐旱相关指标分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6.50%;结合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种AMF对白刺花幼苗的抗旱提升效果排序依次为:幼套球囊霉菌>根内球囊霉菌>摩西球囊霉菌,接种40%的幼套球囊霉菌时抗旱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白刺花节水抗旱栽培技术研发及AMF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22份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种质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除种宽外,22份百脉根种质间的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异,表型性状指标变异幅度为12.11%~69.48%,各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茎长、株高、冠幅、种子周长、种子长、种子宽和种子长宽比的主成分载荷较高,是造成百脉根种质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根据聚类分析将22份百脉根种质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但植株高大,第Ⅱ类群种质的种子小且植株矮小,第Ⅲ类群种质的种子和种荚大但植株矮小。综合评价11和12号这2份种质资源整体表现优良,且归属于第Ⅲ类群,具有种荚和种子较大的特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品种的目标亲本利用。本研究结果可为百脉根的种质应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干旱频发,严重限制了作物生产和植被恢复。因此,鉴定天然耐旱植物物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盆栽苗干旱处理,设置4个干旱梯度,分析干旱胁迫下白刺花根系生长生理指标,发现其根系最先感知到干旱来临,其根长、表面积、体积增加,生长素、赤霉素、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在重度干旱下白刺花也未发生严重脱水和幼苗死亡的现象,表明其有较强的抗旱性,适合在半干旱区以及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重建与饲料开发中应用。试验阐明白刺花抗旱的适应机制,揭示白刺花抗旱能力,为白刺花在西部喀斯特地区全方位、立体式产业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