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6篇
  27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不同竹龄青皮竹的光合与荧光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竹龄的青皮竹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1龄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8 μmol·m-2·s-1,明显高于3龄竹,说明随着竹龄增加,青皮竹光合固碳能力有所下降。气孔导度(Cond) 、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3个性状都表现为1龄竹>2龄竹>3龄竹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相反,为3龄竹>2龄竹>1龄竹。光响应曲线表明,当光强始增强时,各竹龄间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不同竹龄出现很大的差异,其中,1龄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相对较高,其潜在净光合速率也高于其它竹龄的青皮竹。青皮竹最大荧光效率(Fv/Fm)平均为0.590 5,光系统Ⅱ活性(Fv/Fo )平均为1.442 0,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影响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存活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条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时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PDA、ABA和RA 3种培养基上24 h萌发率均超过80%。分生孢子在0~35℃均可萌发,但在不同温度下萌发时间有较大差异,最适萌发温度是25℃,24 h萌发率超过90%。在0℃培养18 d,孢子萌发率可达64%。分生孢子角在49℃下10 m in即可致死。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率随紫外线强度增加及照射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在室内外分别测试了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的存活时间。在室内,树枝上的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可存活9周,而在树皮上的分生孢子角放置5周即失去萌发能力。在室外,自然背阴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2周;而在向阳处经1周,分生孢子即丧失萌发能力。分生孢子在室温下无菌水中可存活5周。[结论]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在冬季的低温下也能萌发造成侵染。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采用接种离体枝条的方法,对150个苹果树腐烂病菌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的突变体进行了致病性的筛选,经过多次试验得到了3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突变体,编号为X4379,X4368,X4468。基因组重测序结果显示,突变体X4379有2个T-DNA插入位点,分别是锌指蛋白3(Vmzfp3)和跨膜蛋白42(Vmtme42)。以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为依托,设计引物,构建敲除载体以及互补表达载体。运用PEG的方法转化苹果树腐烂病菌,分别获得Vmzfp3和Vmtme42的敲除转化子和互补转化子。对Vmzfp3和Vmtme42基因敲除转化子、互补转化子以及野生型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形态和致病力进行分析。与野生型菌株03-8相比,Vmzfp3的敲除转化子的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减慢,致病力也明显下降,其互补转化子使得这些功能缺陷均得以恢复。Vmtme42的敲除转化子无明显区别。由此证明基因Vmzfp3对病菌的菌丝生长,病菌的致病力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开发准确、灵敏的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RT-PCR检测方法,以田间染病苹果组织为试材,提取高质量总RNA为模板,在常规RT-PCR检测体系中引入苹果线粒体nad5基因作为内标基因,对RT-PCR反应体系和程序进行优化,并测定其灵敏度和稳定性,最后利用优化的检测体系确定苹果果实着色期最佳检测部位。结果表明:以RNA提取改良法提取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后,进行PCR扩增,优化后的PCR体系(25μL)中cDNA模板2μL、ASSVd(20pmol/μL)正反向引物各1.0μL,nad5(20pmol/μL)正反向引物各0.1μL;扩增程序中退火温度为60.9℃,循环次数为35次;检测灵敏度为37.5ng新鲜样本;果实着色期,染病植株的幼嫩叶片、1a生枝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果实及部分种子样本均能检测到病毒,最佳检测部位为幼嫩韧皮部。研究结果可以为ASSVd高效、快速、准确的检测提供可靠方法,并为田间病害诊断及无毒苗木繁育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45.
油用亚麻F4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油用亚麻杂交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可以为育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别考察了来自F。1个油用亚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其农艺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相关分析,得出F4中有4对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对F4杂交种的7个农艺性状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分为5类;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剐选取能代表全部遗传信息85%以上的5个主成分.并对各个性状在相应主成分中的贡献率进行分析,F5应选择单株粒重较大,果球数较多,株高、分枝数和分茎数适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46.
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粉质粘土拌制水泥土,通过对水泥土试块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定量分析了水泥掺量和龄期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并获取了材料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探讨了该地区水泥土的变形特性,以期获得适合内蒙古河套地区土质的水泥土配比。试验表明,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呈增大的趋势,养护龄期7~21 d时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较快;水泥的加入可以有效的改善土体性能,且随水泥掺量的增长呈总体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7.
目前,高等学校的各级精品课程都建立了自己的课程网站,并在网站上放置了多种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被利用、被访问情况很少有人统计,就高校网站各种教学资源被利用情况、访问者的访问规律、访问者的来路进行了调查,就各种教学资源在网站存放的地址深度对访问量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教学网站建设中遇到的教学资源比例配置以及网站结构的...  相似文献   
48.
建立了猪肝中阿苯哒唑及其代谢物阿苯哒唑砜、阿苯哒唑亚砜、2-氨基阿苯哒唑砜,噻苯哒唑及其代谢物5-羟基噻苯哒唑,甲苯哒唑及其代谢物氨基甲苯哒唑、5-羟基甲苯哒唑,芬苯哒唑及其代谢物芬苯哒唑砜、等效物奥芬哒唑,氟苯哒唑及其代谢物2-氨基-氟苯哒唑共14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 Xterra C18色谱柱(2.1 mm×150 mm,5μm)分离,流动相A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B相为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4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标准溶液在10~1 0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方法检测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14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在10~200μg/kg添加浓度范围内回收率均70%~120%之间。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本方法灵敏、准确,满足食品安全检测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49.
孙洋  王树桐  胡同乐  任红敏  曹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87-9588,9737
[目的]研究生防菌BS-315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的抑菌活性、在苹果叶片上的定殖能力以及一些化学农药对生防菌的影响。[方法]采集松本锦苹果健叶,进行离体叶片试验、定殖试验,并进行不同农药对生防菌的影响试验。[结果]枯草芽孢杆菌BS-315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叶片上涂抹菌体1 d后接病原菌,3 d后抑制效果在90%以上。BS-315能够在松本锦苹果叶片中定殖,定殖量在接种3 d后最大。4种杀菌剂浓度均为田间使用浓度,其中嘧菌酯和多抗霉素对BS-315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多菌灵和丙环唑则完全抑制BS-315的生长。[结论]该研究可为生防制剂的研发和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种公牛站管理概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分别从种公牛的饲养管理、企业管理、员工管理的角度论述了种公牛站的管理概要,以期对种公牛站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