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肉种鸡MDV和REV人工共感染的动态病理学与抗原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深入了解MDV与REV人工共感染肉种鸡后疾病的发生、发展状况,为二者临床复杂的混合感染提供确实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明确的诊断时间。【方法】MDV和REV强毒株人工共感染1日龄肉种鸡,定期剖检,进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胰腺、腺胃、盲肠扁桃体、心肌在感染后1周出现以小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9周时,大部分实质器官出现以幼稚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为主的渐进性增生灶,部分增生灶中可见原始网状细胞和马立克氏病细胞;10周后免疫器官实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免疫组化显示,肝、脾、法氏囊、胸腺等在2周时呈双抗原阳性;电镜下,肝脏肿瘤组织中可见多形态淋巴细胞,核分裂相和细胞凋亡同时存在,同一细胞中可见MDV和REV两种病毒粒子。【结论】MDV与REV共感染对病程起协同和促进作用,发病早,病变明显;免疫酶及荧光方法可用于共感染的早期诊断(2周以前);而后期(4周以后)可通过病理组织学进行鉴别诊断,两种病毒粒子、马立克氏病细胞、原始网状细胞、多形态和幼稚淋巴细胞可作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2.
63.
1)病害识别.这两种病害在葡萄树上常发生,症状极为相似.共同点是叶片上出现黑褐色病斑,不同点是:①导致病害的病源菌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64.
为了进一步探讨外源蜕皮激素(Moulting hormone,MH)和保幼激素类似物(Juvenile hormone analogue,JHA)处理家蚕的增丝机理,本试验分别于5龄24h注射植源性MH和5龄72h注射JHA,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蜕皮激素受体(ecdysone receptor,EcR)(BmEcR-B1型)基因在家蚕5龄不同发育时期在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对照家蚕丝腺中,EcR基因的表达均在5龄前期表达量较低,中后期表达量较高,但丝腺不同部位,表达模式不同。5龄24h用MH处理后,无论是中部丝腺还是后部丝腺,EcR基因的表达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均是先上调后下降;而5龄72h用JHA处理,EcR基因的表达一直到对照熟蚕前均低于对照区;但两种处理区在对照区熟蚕之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说明外源激素可通过影响MH受体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了MH信号转导,进一步影响丝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65.
试验采用1.5 g/kg 2.0 g/kg,2.5 g/kg 3种不同浓度的矮必施对草坪草高羊茅进行处理,以研究矮必施对高羊茅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用量为2.0 g/kg的矮必施在抑制高羊茅的生长、减少草屑量、增加分蘖数、增加地下生物量、提高叶绿素含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当施用量达到2.5g/kg时会对高羊茅产生过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4种施氮水平下(不施氮;低氮100 kg/hm2;中氮230 kg/hm2;高氮400 kg/hm2)橡胶树产量效应及胶乳矿质养分变化。结果表明,配施磷钾肥条件下,不同氮处理干胶产量介于4.65~6.37 kg,其中高施氮量显著地提高了干胶产量(P<0.0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干胶产量呈增加趋势;干胶含量(30.84%~33.96%)和总固形物含量(34.80%~37.92%)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胶乳N(7.77~8.49 g/kg)和K(6.42~7.24 g/kg)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施用氮肥对胶乳P(3.35~3.51 g/kg)和Mg(1.99~2.23 g/kg)含量影响不大。施氮条件下,胶乳N、P、K含量与干胶产量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施氮加大了割胶带走N、K和Mg量,且随着施氮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综上,施用氮肥有助于提升橡胶树干胶产量,高株产是以养分大量损失为代价。  相似文献   
67.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多点动态肥料试验聚类分析结果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氮素状况是分类的第一主因子,磷素状况是第二主因子,有机质含量是第三主因子。确定类肥料效应函数应用范围的主要依据是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其次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再次是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68.
滹沱河河漫滩草地苔草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山西省滹沱河河漫滩草地苔草群落的结构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苔草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3738kg/hm2,其中地上部分(叶、茎)生物量为3388kg/hm2,地下部分(根)生物量为10350kg/hm2。建群种针状苔草、披针叶苔草的生物量为5008kg/hm2,占群落总生物量的36.46%。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为0.33。此外,还讨论了种的生物量与生物学特性以及群落组成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明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尺度效应,确定合理的采样间距,为精确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南繁地块为试验样地,按10 m采样间距采集土样且为原始尺度,并以20、30、40 m距离依次抽样形成不同采样间距数据集,再利用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分析不同采样间距条件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试验地的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为90.24 mg/kg,属中等水平,变异系数为19.77%,属中等变异范围;在10、20、30、40 m等采样间距中,土壤速效氮样本数据结构变化不大,仅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以20 m采样间距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9.37%,其他采样间距相差不大;随着采样间距增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呈减少趋势,其空间聚集性变弱,而块金值、块基比和分形维数呈增加趋势,表明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逐渐增多,随机因素逐渐削弱结构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使空间相关性逐渐变弱;20 m采样间距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分布与10 m采样间距原始尺度一致,其空间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值最小,空间预测精度为最高。【结论】随着采样间距增大...  相似文献   
70.
用改良的Sacpic染色法对不同时期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了初级毛囊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比较了不同季节次级毛囊组织结构的差异,以及羔羊与成年羊毛囊群结构的区别。观察到毛囊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组织结构特征,其组织切片被染的颜色和形态均有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