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41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44篇
  34篇
综合类   280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52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断奶期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2头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50日龄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丁酸梭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0×108CFU/kg丁酸梭菌。试验期共20 d(断奶前10 d和断奶后10 d),分别在试验第10天和第20天采集血样。结果表明:1)从整个试验期来看,丁酸梭菌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饲料效率(FE)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P=0.09),且犊牛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3.62百分点。2)试验第20天时,丁酸梭菌组犊牛血清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P=0.07)。3)试验第10天时,丁酸梭菌组犊牛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较对照组有升高的趋势(P=0.06);试验第20天时,丁酸梭菌组犊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4)试验第20天时,丁酸梭菌组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增加(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2.0×108CFU/kg丁酸梭菌能够提高犊牛断奶期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降低血清MDA的含量,增强犊牛的免疫功能,有效缓解犊牛的断奶应激。因此,丁酸梭菌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犊牛培育中。  相似文献   
73.
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羊、猪等牲畜,可通过放牧、分娩、屠宰等途径传染给人,造成慢性间歇性关节疼痛、发热、疲劳等症状,严重威胁人类和牲畜的健康。  相似文献   
7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常出现在猪群中的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而诱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都曾经出现在全球各个养猪国家,已经属于一种世界性疾病,严重影响到集约化养猪业。由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关系到亿万群众的食品安全问题,也直接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降低疫病的危害程度、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益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很有必要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5.
2021年在陕西渭南地区以玉米西蒙185为供试材料,共设置8个播期,研究播期对西蒙185果穗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西蒙185的最佳播期,旨在为西蒙185的高产栽培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玉米产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月8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2 204.00 kg/hm2。经回归分析发现最佳播期在5月8日~18日之间。  相似文献   
76.
奶山羊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奶山羊的品种选择、各时期的饲养技术、繁殖技术等要点进行了介绍,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7.
正液相阻断ELISA用于检测家畜血清中的口蹄疫(FMD)抗体。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检测FMD病毒感染,广泛用于国际贸易中;二是监测免疫抗体,评价FMD疫苗免疫效力,也就是疫苗免疫动物的抗强毒攻击能力。液相阻断ELISA试验操作虽比正向间接血凝试验(PHA)繁琐,但它的精确性、稳定性远远高于正向间接血凝试验。但因耗时长,操作步骤比其他的ELISA实验要繁琐,操作做稀释倍数不慎就会导致实验结果发生  相似文献   
78.
明确提出了“把水果盘子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中”的概念,即不依赖进口的国内自育自产优质果品与市场销售的内循环,首先能够满足14亿中国人优质水果的周年供应需求,助力健康中国,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国苹果产业由1G的国外品种发展到2G高产高效、3G好看好吃、4G好吃好看及5G营养好吃的自主品种,为中国苹果装上了“中国芯”,不仅构建了以优质、耐贮、晚熟品种为主的中国苹果产业品种结构,而且为未来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特色多样化品种。利用“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等苹果育种技术,以遗传背景复杂、含有新疆库尔勒香梨血缘的新梨7号为母本,以砀山酥梨为父本,历经15年的初选、复选和决选,自主育成了优质、耐贮、极晚熟、抗氧化梨新品种山农酥,解决了砀山酥梨等主栽品种“晚熟而不优质”的问题,已经成为更新换代品种,推动了我国梨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为构建以优质、耐贮、晚熟梨新品种为主的我国梨产业品种结构、保障14亿中国人优质大梨的周年供应提供了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79.
试验以天津市葛沽萝卜子叶、子叶柄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松散型愈伤组织,探究不同外植体和不同激素浓度对其松散型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只有子叶和子叶柄能诱导获得松散型愈伤组织。子叶诱导的松散型愈伤组织生长较快,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6.88±1.44)%,子叶是诱导松散型愈伤组织的最适外植体。葛沽萝卜松散型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0.25 mg/L 6-BA+2.0 mg/L 2,4-D,松散型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5.83±2.20)%,且褐化率仅(0.83±0.83)%。  相似文献   
80.
为了验证EgM123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功能,建立犬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的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体系,为EgM123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与基因重组疫苗的研制提供研究基础。本试验通过构建EgM123基因原核蛋白表达载体及其蛋白表达条件优化、利用亲和层析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试验对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和免疫原性进行检测,并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所表达的EgM123蛋白的抗原功能进行验证。本试验通过菌液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双酶切验证成功构建EgM123基因原核蛋白表达载体;优化出最佳诱导条件为37℃、表达时间为7h下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ting显示其在28KDa处均有特异性条带;ELISA显示纯化后的蛋白能很好的与EgM123多克隆抗体结合。上述结果表明EgM123表达蛋白极具免疫原性,可用于免疫BALB/c小鼠制备EgM123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