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20年代旧派文人的都市言情小说对古代“士子和青楼妓女”和“才子佳人”两大言情模式既有沿袭又有变异:前者从晚清民初对都市恶性的审美体验中挣脱出来,对妓女产生人道主义同情,出现了和“才子佳人”言情传统合流的趋势;后者聚焦于真情难觅的“哀情”和在都市金钱主义和新思潮驱使下萌生的种种“怪情”,写世俗、平庸的男女之情。  相似文献   
42.
果树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果林木为对象,引进微润灌溉技术产品,建立试验区。开展桃树微润灌溉条件下,水分入渗过程及土壤水变化特征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个微型水库可形成水平60cm纵向80cm的湿润体,2个时水平湿润范围可达120cm;微型圈湿润范围水平40cm纵向50cm;稳定2m水头时,微型水库湿润体达到水平40cm纵向70cm需要15d左右;微型圈湿润纵向60cm土层需要20d;不同微润灌给水器均能使各土层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率上下,为植物根系提供较好土壤水分环境,并有效减少作物棵间蒸发及无效耗水,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3.
秋季对红富士苹果幼树叶面单喷和混喷一定浓度的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地抑制新梢生长,提高新梢停长率,降低一年生枝髓部受冻褐变程度,从而增强红富士苹果幼树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44.
氮肥施用期及施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通过连续3a的试验发现;齐穗期喷施尿素溶液能改善稻米加工品质,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延长胶稠度,但对垩白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早稻早季种植形成较优米质的最佳氮肥用量大于晚季种植,增氮的同时应注意选择垩白小的品种,以扬其改善加工,蒸煮,营养品质之长,避增加垩白之短,重施基肥吻合早季种植水稻生育期短,灌浆快的特点,使其尽早吸收,充分利用氮素营养,故能形成较优的米质,而重施穗肥吻合晚季种植水稻生育期长,灌浆平缓的特点,在生育后期集中向籽粒供氮,利于优良米质的形成,施氮时期及施氮量调控优质稻米的形成与适应不同类型品种或不同季节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关,但伴随加工,蒸煮,营养等品质改善的同时,垩白总是增加,因此选择小晋白品种是运用氮肥调控米质的基础,各米质指标中,加工品质与垩白受影响最大,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受影响次之,粒长及粒形受影响较小,糊化温度几乎不受影响,施氮越多,施用时期越晚,蛋白质含量越高,但由于国家标准中未涉及蛋白质含量与米质的关系,因此对米质的影响是好是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中,以杂交中稻两优培九为材料,设4种土壤水势(淹水、0、-30和-60 kPa)和5种氮肥水平(0、1.5、2、2.5和3.0 g/盆),研究水肥耦合对水稻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土壤水势与氮肥水平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不施氮时,各水分处理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1.5 g/盆时,0 kPa水势下水稻产量最高。其他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随土壤水势的降低而降低;在相应土壤水势下增施氮肥可增加水稻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各部分干重,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增加产量。但施氮量过多,则造成水分胁迫,不利于增产。[结论]水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6.
围绕"一个重视、二个加强、三个结合"的教育理念,对华中农业大学农科类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评体系进行了改革,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活动,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可以为进一步改革农科类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7.
通过大田试验,设计3个不同氮肥水平(0、150、240 kg N·hm-2)和两种不同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40%:30%:3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变化特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田面水NH+4-N和总N浓度在施肥后第1d达到最大值,随后降低,在施肥后的第7d,分别降为峰值的7.88%~17.84%和29.71%~45.55%.施氮水平介于0~240N kg·hm-2时,水稻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却随之降低.在高氮水平(240 kg N·hm-2)下,与氮肥前移相比(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的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增加了6.2%、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49%和23.72%,而氮素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48.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 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提高了稻田N2O的排放,养鱼降低了稻田N2O的排放。2006和2007年稻鸭、稻鱼处理CH4和N2O排放产生总温室效应分别为4 728.3、4 611.0 kg CO2?hm-2和4 545.0、4 754.3 kg CO2?hm-2,其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970.89、946.81 yuan/hm2和933.25和976.23 yuan/hm2,明显低于CK的5 997.6和5 391.5 yuan/hm2。除去CH4和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田增加2 210.64、4 881.92 yuan/hm2和3 798.37、5 310.64 yuan/hm2。【结论】稻鸭、稻鱼共作能有效的抑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其温室效应。因此,稻鸭、稻鱼共作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9.
毛竹竹阔混交林群落地力保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不同经营措施对竹阔混交林地力维持的研究 ,指出毛竹纯林的竹材产量要显著地高于毛竹混交林的竹材产量 ,但竹林地力衰退较快 ;毛竹竹阔混交林的自肥能力要比毛竹纯林高 ,在维持土壤肥力方面竹阔混交林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研究指出 ,以竹阔混交比例为 8∶ 2 ,竹林密度为 2 1 0 0株· hm-2 的竹阔混交林最具有维持土壤肥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香榧林施有机肥试验得知:绿肥、认证有机肥、菜饼和菌肥4种肥料均能有效地促进香榧的新梢生长,其中,菜饼和菌肥的效果最好,安全性高;认证有机肥肥效快,但要严格掌握施肥时间和肥距,否则会产生肥害;绿肥肥效较慢,且生产管理成本较高。对于10年生香榧林,菜饼和认证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在4~5kg/株和6~7kg/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