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家兔人工授精是指用器械采取公兔精液,经稀释后,将其注入发情母兔的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免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方法。通过人工授精,不仅可以提高公兔的配种效率,充分发挥优良种公兔的作用,还可以降低饲养成本,防止疾病传染。家兔人工授精包括采精、精液稀释、母兔刺激排卵和输精四个步骤。 一、采精 通常采取假阴道采精法。假阴道由外壳和内胎两部分构成。外壳可由直径5~6cm的胶皮水管(橡胶管、铁皮管均可)制成,长  相似文献   
2.
室内药效试验表明:麦根宁1号、敌力脱对小麦根腐病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麦根宁Ⅰ号稀释300倍时,平均抑菌圈直径最大;敌力脱稀释800倍时,平均抑菌圈直径最大。同时,麦根宁Ⅰ号、敌力脱Ⅱ号,粉锈宁对小麦全蚀病菌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粉锈宁,麦根宁Ⅰ,Ⅱ号在稀释10000倍时,抑菌率均达100%;敌力脱在稀释15000倍时,平均抑菌率仍达89.7%。  相似文献   
3.
大米加工副产品大米粉长期以来被添加到米糠中利用,显著降低了其利用率。本试验用三头施以回直肠吻合术猪,采用单因子设计,以大米粉为半纯合日粮,无氮日粮由醋酸纤维素提供粗纤维来测定内源值,测定了大米粉的猪回肠末端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大米粉的回肠末端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的平均值为76.20%,真消化率的平均值为85.86%。这些数据可为我国氨基酸消化率数据库提供参考,并且可作为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时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泥鳅又名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低;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及水中人参的美誉。泥鳅食性杂、饲料来源广泛、病害较少、养殖成本较低,越来越受到养殖户们的青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科学合理地利用EM发酵秸秆提供方法学指导,采用常规方法对EM发酵麦秸(试验组)和以水替代EM原液后自然发酵麦秸(对照组)的发酵质量感官评价指标、物料损失率、pH及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发酵前6d,EM发酵麦秸和自然发酵麦秸的发酵质量感官评价各主要指标未有明显变化(P0.05);(2)随发酵天数的延长,两组物料损失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发酵2d后对照组物料损失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3)在发酵6d以前,饲料pH随发酵天数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4)试验组粗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0.53%(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则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1.77%、0.32%和0.34%(P0.05)。因此,EM发酵对麦秸饲料pH及营养价值的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6.
2016年6月20日,瓜州县广至乡移民发展肉羊养殖场发生了一起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了确诊,并提出治疗方案,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西部肉羊业生产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及现代肉羊业生产的基本特征,选择年存栏羊只平均产肉量指标作为肉羊业生产科技水平的度量指标;在对存栏羊只年平均产肉量主要影响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存栏羊只年平均产肉量指标的估计公式,并解读了估计公式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黑土区37年不同耕作模式定位试验田,采用原位法比较常规旋耕灭茬起垄(CT)、旋耕留高茬行间深松-少耕(RT)、免耕(NT)和深翻(PT)4种耕作模式土壤呼吸速率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关系,测定土壤总碳氮、无机氮,微生物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间土壤呼吸呈单峰变化,开花期达最大值,生长季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RT > NT > CT > PT。4个处理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间存在显著指数关系。不同耕作模式0~10 cm土壤温度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38.3%~67.9%,温度敏感性系数Q10范围为2.1~5.3;RT和NT处理显著提高0~20 cm土壤碳氮含量;RT处理在0~20 cm土壤中微生物碳含量均高于CT、NT和PT处理。RT处理土壤呼吸对温度响应提高,RT和NT处理显著增加上层土壤总碳氮含量,利于土壤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试验设传统玉米单作、花生单作、不同秸秆还田量下(30%、60%和100%)玉米‖花生轮作5个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热特性、产量及土地当量比(LER)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作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玉米区播前0~4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了1.9%~3.9%,花生区提高了11.0%~13.9%;成熟期,秸秆还田花生区0:00~8:00平均地温比传统单作提高了0.2℃~1.1℃,10:00~22:00平均地温较传统单作降低了0.5℃~1.0℃。2016年和2017年玉米‖花生轮作系统LER为1.05~1.16,2018年各处理LER均小于1。吉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进行秸秆还田改善了作物播前的土壤水分状况,但对于作物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寒地水稻生产中,单位面积穴数不足、均度不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普通人工插秧行距偏大、穴距过大。论证了缩垄增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其机械行距为24cm,人工插秧实行(19+35cm)的宽窄行。指出在一定范围内,保证群体密度,田间分布均匀是保证质量、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