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母貂产仔到仔貂断乳分窝为产仔哺乳期(4月末至6月下旬)。此期的中心任务是提高仔貂的成活率,保证仔貂正常的生长发育。仔貂生长发育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母貂的泌乳能力,因此,供给产仔母貂营养全价的日粮,满足其泌乳的需要尤为重要。此外,水貂产仔较多,往往一胎所产的仔貂超出其  相似文献   
92.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
为了提高牛体外受精效果,试验从性控冷冻精液体外获能方法及抗氧化剂的添加、体外成熟24h后卵母细胞是否部分脱除卵丘细胞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牛性控精液体外受精效率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一次离心体外获能法体外受精卵裂率[(68.3±3.7)%]、囊胚率[(30.9±2.3)%]与精子上浮获能法体外受精卵裂率[(67.8±2.6)%]、囊胚率[(29.7±3.7)%]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二次离心体外获能法体外受精卵裂率[(56.1±4.1)%]、囊胚率[(21.6±4.6)%](P<0.05);获能液和体外受精液添加1.0%抗坏血酸组体外受精卵裂率[(70.2±3.2)%]、囊胚率[(35.0±4.7)%]显著高于不添加组体外受精卵裂率[(60.0±4.5)%]、囊胚率[(28.3±3.6)%](P<0.05);在体外受精前,成熟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脱除情况为部分脱除组体外受精卵裂率[(70.1±4.6)%]、囊胚率[(35.5±3.7)%]显著高于不脱除组体外受精卵裂率[(52.9±4.1)%]、囊胚率[(26.1±3.6)%](P<0.05)。由此可见,性控精液体外受精时,获能方法宜采用一次离心体外获能法或上浮获能法,且精子获能液和体外受精液中宜添加抗坏血酸;体外受精前,成熟卵母细胞部分脱除卵丘细胞对于提高性控精液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试验旨在研究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IN2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6~60月龄)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536头,采集血样并测定肉质性状指标,研究PLI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氨基酸突变,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测序共发现9个SNPs位点,其中g.C7919>T位点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C7933>T位点不同基因型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CC和C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G8015>C位点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C基因型(P<0.05);3'UTR区域g.T8496>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g.C8578>T位点T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综上,PLIN2基因对秦川肉牛肉质性状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秦川肉牛现代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95.
总结了淮安地区3种水稻飞虱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发生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水稻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秦川牛A-FAB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秦川牛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A-FABP基因与秦川牛肉质性状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秦川牛脂肪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对牛A-FABP基因进行克隆。使用DNAMAN、NCBI等一系列在线软件及工具,对所得到的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特性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秦川牛A-FABP基因含有15个酶切位点,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为14.7 ku,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不规则盘绕和延伸链为结构元件,含132个氨基酸,其中强碱性氨基酸18个,强酸性氨基酸19个,疏水氨基酸45个,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32个;含有6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个肉豆蔻酰基化位点,1个FABP结合域;含有4个Ser、6个Thr和1个Tyres,这11个氨基酸均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结论】秦川牛A-FABP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鸡、小鼠、大鼠、野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09%,85.61%,71.97%,88.33%,81.82%,表明在进化关系上,A-FABP氨基酸序列有较好的保守性;此蛋白序列具有脂钙蛋白结合域,没有信号肽;无明显跨膜区,不含有二硫键。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索卵丘细胞对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体外成熟后卵母细胞脱除卵丘细胞组、部分脱除组及不脱除组.[结果]与卵丘细胞共培养时,部分脱除组的卵裂率及囊胚率(74.4%±4.1、53.7%±5.1)好于不脱除组(72.7% ±5.1、52.4%±3.5),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都好于全部脱除组(39.6%±4.5、l8.8%±4.6),差异显著(P<0.05),且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卵丘细胞与褪黑素两者联合使用时,效果最佳.部分脱除组的卵裂率及囊胚率(79.8%±3.7、56.5%±5.1)好于不脱除组(78.2%±2.6、55.8%±4.6),差异不显著,两者都好于完全脱除组(48.3%±5.5、22.7%±4.3)及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对奶牛和肉牛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通过对牛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5′侧翼区的1441bp序列进行SNPs检测,结果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89bp处发现T→C突变,进而利用PCR-SSCP的方法在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夏南牛和郏县红牛共5个牛群体中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B和BB。χ2检验表明,除秦川牛外其它各品种在该基因座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A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含水率均显著低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AA和BB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BB基因型个体大理石花纹等级极显著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显著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这一位点可能是影响牛肉大理石花纹及含水率的主效QTL或与之紧密连锁,可尝试做为肉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9.
【目的】构建秦川牛醇溶蛋白2(Gli2)基因的重组干扰腺病毒,为研究Hh信号通路在秦川牛脂肪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3条短发卡RNA(shRNA):shRNA-LY1、shRNA-LY2、shRNA-LY3,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其干扰效率。再用干扰效率较高的shRNA-LY3构建腺病毒干扰载体pAD/PL-DEST/CMV-GFP/U6-LY3,转染HEK 293A细胞进行腺病毒的包装并扩繁以提高病毒滴度。利用LaSRT法测定腺病毒的滴度,并将得到的病毒以不同剂量侵染秦川牛脂肪细胞,确定其最佳感染复数(MOI)。【结果】筛选得到shRNA-LY3干扰效率最高,达到85%;成功构建了秦川牛Gli2基因腺病毒干扰载体pAD/PL-DEST/CMV-GFP/U6-LY3,包装后获得了重组干扰腺病毒Ad-shRNA-LY3;LaSRT法测得其滴度为1×10~9 PFU/mL。腺病毒对秦川牛脂肪细胞的最佳MOI为50。【结论】成功构建了秦川牛Gli2基因腺病毒干扰载体,包装后获得了高滴度的重组干扰腺病毒Ad-shRNA-LY3,其对秦川牛脂肪细胞的最佳MOI为50。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牛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第2、3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单核苷酸的多态性(SNPs),分析其与牛部分体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6个牛群体(鲁西牛、鲁杂牛(鲁西牛×西门塔尔牛)、南阳牛、夏南牛、郏县红牛、秦川牛)共779头3~4岁左右母牛为研究材料,通过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牛MyoG基因上存在的SNPs,并分析其与牛部分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MyoG基因第2外显子及其侧翼区的扩增片段中不存在多态性,第3外显子及其侧翼区的扩增片段中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位于3′-UTR 2 109位点处。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各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的体斜长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鲁西牛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的尻长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郏县红牛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的体高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3种基因型对其他体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MyoG基因对黄牛体尺性状有一定影响,可作为黄牛体尺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