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选择3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白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以可溶性淀粉、小麦淀粉、粉碎的滤纸纤维、木聚糖和果胶作为底物,精粗比为70∶30,维生素B1在瘤胃培养液底物中的浓度设为0(mg/kg)、30(mg/kg)、60(mg/kg)、90(mg/kg)4个水平,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pH值、氨氮、乙酸、丙酸、丁酸以及TVFA、乳酸等指标的测定,探讨维生素B1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条件下,随着维生素B1添加量的增加,培养液的pH平均值呈降低趋势,NH3-N的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影响瘤胃发酵类型,但有降低乙酸浓度平均值、提高丙酸浓度平均值和TVFA浓度平均值、降低乙酸/丙酸比值的趋势。培养液中添加维生素B1可以降低乳酸的浓度。  相似文献   
42.
选用敖汉细毛羊的育成母羊和成年母羊进行了3年试验.第1年试验在同一饲养水平下设对照组、常规驱虫组和缓释胶囊驱虫组;第2年和第3年又在常规饲养和改进饲养2种饲养方案下进行驱虫试验.所有试验羊在以披碱草、羊草和冰草为主的同类草场上放牧,每年进行3次驱虫处理.试验表明:放牧绵羊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季节呈动态变化.其挥发性脂肪酸总量(TVFA)在青草期内较高;在枯草期内较低.放牧绵羊瘤胃发酵水平较低,特别在冬春季节内瘤胃发酵处于最低水平,发酵质量不高.另外,绵羊瘤胃液pH值随季节变动幅度较小.但发现在枯草期内的瘤胃液pH值高于青草期,特别在冬春季节内较高.蠕虫感染严重的时期内,蠕虫会影响绵羊瘤胃发酵水平,使瘤胃液VFA浓度降低;但常规驱虫法与缓释胶囊驱虫法间差异不显著.改进饲养与常规饲养方案对绵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3.
选用35日龄、体重相近的扬州鹅2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4个代谢能水平的日粮(A组10.11、B组11.19、C组12.37和D组13.45 MJ/kg),研究其对扬州鹅脂肪代谢及肝脂酶(H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D组扬州鹅的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腹脂率极显著提高(P<0.01);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活性及其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日粮能量水平显著影响扬州鹅机体脂肪代谢和HL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利用3头瘤胃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以淀粉、纤维素、酪蛋白为底物进行体外培养,研究花生油、菜油、玉米油和豆油等对瘤胃发酵产气及微生物活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36 h总产气量在20.61~39.67mL,除花生油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油脂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产气量呈现波动变化。培养液总脱氢酶以豆油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依次显著高于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组(P<0.05)。另外,培养液原虫DNA、细菌DNA、微生物DNA、原虫/细菌区系比例的均值与对照组,以及油脂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微生物DNA在各时间点都以豆油与玉米油组的较高;原虫DNA一般在16 h达到最高,而细菌DNA则在8 h或16 h最高,并显著高于1 h或4 h的量(P<0.05、P<0.01),且各个试验组在培养过程中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模式也不尽相同。总体看来,不同油脂对瘤胃微生物体外产气及区系动态变化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5.
随着高谷物、低纤维成为当前高产奶牛或育肥牛、羊饲粮的典型营养特征,通过谷物预处理对反刍动物营养进行调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不同谷物处理方式的优点与不足,重点评述了有机酸处理谷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养分代谢以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谷物预处理在反刍动物饲粮配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分解代谢物控制蛋白A(CcpA)是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基因转录的抑制或激活因子,对瘤胃微生物代谢具有调控作用。瘤胃中主要乳酸产生菌——牛链球菌(S.bovis)中的CcpA与磷酸转移酶系统(PTS)有着密切关系,对碳源次序代谢利用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多种关键酶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有关CcpA对S.bovis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期进一步研究S.bovis代谢产酸机制、防控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7.
 【目的】采用荧光染色标记细菌(fluorescence labeled bacteria,FLB)技术,研究山羊瘤胃中原虫对细菌的吞噬速率。【方法】利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采集瘤胃液以获取瘤胃原虫和细菌。试验设置清洗原虫祛除瘤胃自由细菌的荧光全标组(WFLB)及未清洗原虫保留瘤胃自由细菌荧光标记组(FLB)。【结果】WFLB组和FLB组的吞噬速率分别为398.4 cells/(cell•h)和230.4 cells/(cell•h),换算为细菌N为:2.15 pg N/(cell•h)/和1.24 pg N/(cell•h)。【结论】每天每头羊由原虫在瘤胃内循环中带出的细菌N损失在WFLB组和FLB组分别估计为103.2 mg N/(d•头)、59.5 mg N/(d•头),或者细菌蛋白损失为0.645 g/(d•头)和0.372 g/(d•头)。结果同时表明,荧光染色标记技术可以应用于瘤胃原虫对细菌吞噬速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49.
50.
前言与评价家禽福利有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度量应激,测定心跳速率或血浆皮质醇浓度是测定短期应激因子的敏感方法,但对长期或重复应激的影响,却不能提供易被接受的指标。然而业已证明,在产蛋前注射肾上腺素、移笼或移栏以及断水或光照制度改变等管理失误,都可导致母鸡产异常蛋,这种蛋之所以异常,是由于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