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喹烯酮”对猪增重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喹烯酮”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合成的新型畜禽生长促进剂。笔者将此药按不同比例,添加于猪饲料中,对6批断奶仔猪进行了增重试验。  相似文献   
72.
痢菌净与痢立清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3.
74.
云杉是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吉林省东部林区分布较广,具有干形端直、树形美观等优点。云杉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阴坡和半阴坡地带,根系分布较浅,给云杉大树移栽后的成活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笔者从1990年开始,在白山地区东部栽植云杉幼苗,当年成活率达90%.3年保存率达到80%122上,为城市同林绿化工作在大树移栽上作了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75.
东丰县农技推广总站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专业队伍与农民组织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东丰县情的推广模式。在争取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逐步完善了县、乡两级站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研发了符合本县实际的农业新技术,并成功的推广给广大农民,为东丰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  相似文献   
76.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符合绿色水稻生产基地标准。东丰县横道河镇已审核通过建成了20万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本文简要介绍东丰县绿色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以期能够为我国东北部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7.
从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培育壮秧、精细早整地、适时早插秧、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北方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期为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王娟  王玉春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0):100-101
<正>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种植最广的饲草,以"牧草之王"著称。为了选择适宜山西省生态环境的苜蓿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新引进的同引苜蓿1号等32个苜蓿品种进行了品鉴、品比研究,结果表明,同引苜蓿1号单位面积产草量、经济价值各方面均表现突出,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9.
GA_3和6-BA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呤(6-BA)浸种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和6-B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延长浸种时间也可促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80.
中国主要茶区茶树炭疽菌系统发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炭疽菌能够侵染茶树叶片并造成病叶干枯、脱落,论文旨在分离、鉴定中国主要茶区茶树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茶树病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单孢分离法对采自中国15省(市、自治区)茶区的茶树炭疽病病叶进行炭疽菌分离,并对其ITS、TUB2两个位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采用MEGA 6.0软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多基因位点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的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对龙井43和中茶108茶树品种叶片进行有伤和无伤处理后接种代表性菌株,测试其致病性。【结果】以茶树上分离的炭疽菌菌株的2个基因位点序列(ITS、TUB2)构建多基因位点系统发育树,Colletotrichum boninense CBS 123755作为外群,结果表明所有菌株聚为3支,其中45个菌株与C. camelliae聚为一族、28个与C. fructicola聚为一族、5个与C. siamense聚为一族,所有菌株均归属于C. gloeosporioides复合种,并且C. camelliae在中国茶区分布范围最广,为茶树炭疽菌的优势种。形态特征结果表明,C. camelliae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平均11.8 mm·d-1,菌落白色,气生菌丝致密,绒毛状,中央凸起,边缘整齐;菌核、刚毛未见;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未见;分生孢子透明,光滑,圆柱状,两端钝圆或基部渐尖,(8-15)µm×(3-6)µm;菌丝附着胞褐色,棍棒状,不规则状,有分枝,(8-10.5)µm×(6.5-8)µm;分生孢子附着胞未见。C. fructicola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平均6.76 mm·d-1,菌落正面白色,背面中央褐色,边缘白色,气生菌丝致密,绒毛状;菌核、刚毛未见;分生孢子梗透明,有隔,具分枝,产孢细胞圆柱状,7-18 µm,顶端直径1-2 µm;分生孢子透明,圆柱状,两端钝圆,部分中部溢缩,(10-15)µm×(3-3.5)µm;菌丝附着胞深褐色,圆形,近圆形,不规则形,有分枝,(6.5-8)µm×(3.5-5.5)µm;分生孢子附着胞褐色或深褐色,圆形,(5-7)µm×(5-6.5)µm。C. siamense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平均7.6 mm·d-1,菌落白色,气生菌丝致密,绒毛状;菌核、刚毛未见;分生孢子梗透明,有隔,具分枝;产孢细胞圆柱状,8-16 µm,顶端直径1-2 µm;分生孢子透明,圆柱形,梭形,两端钝圆,部分中部有溢缩,(9.5-13.5)µm×(3-3.5)µm;菌丝附着胞深褐色,球形,棒状,不规则形,(5-8)µm×(3-5.5)µm。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C. camelliae能侵染龙井43品种茶树有伤叶片,但对龙井43无伤叶片和中茶108有伤、无伤叶片无致病性,而C. fructicolaC. siamense 2个种对2个品种茶树有伤、无伤叶片均无致病性。【结论】基于系统发育学和形态学结合的方法对中国15省(市、自治区)部分茶区茶树病叶病原菌鉴定,基本明确C. camelliae为中国茶树炭疽菌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