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从生理、环境、管理因素等方面总结了石榴落花落果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供广大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62.
牙鲆亲本对子代贡献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8对高度多态性微卫星标记, 13尾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亲鱼的188尾后代进行亲子鉴定, 计算其非亲排除率、鉴定准确率以及亲本对子代的贡献率。使用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亲子鉴定, 排除率≥0.999 9, 准确率为92.02%; 6个标记的排除率≥0.999 999, 准确率为96.81%; 8个标记的排除率≥0.999 999 999, 准确率为97.87%; 10个标记的准确率为99.47%; 1218个标记的准确率为100%。亲子鉴定准确率随非亲排除率和微卫星标记数目的增多而升高。检验所有子代全部是实验亲本的后代, 13个亲本对子代均有贡献, 但不同亲本的贡献率不同, 最高为47.34%, 最低为0.53%。实验表明, 基于多标记的非亲排除率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牙鲆亲子鉴定, 其鉴定准确率可以达到100%; 不同亲本对子代贡献率不同, 差异很大, 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牙鲆家系亲权鉴定的微卫星DNA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永新  孙朝徽  王玉芬  刘奕  刘英杰 《水产学报》2015,39(11):1593-1603
为准确进行不同家系的亲权鉴定,筛选具有高亲本排除概率的微卫星DNA标记,从牙鲆选育基础群体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雄亲本各10尾建立全同胞家系10个,从独立饲养的每个家系中随机选取30尾个体组成系谱结构已知的家系群体,从混合培育的子代群体中随机选取200尾个体组成系谱结构未知的混合群体。48个微卫星DNA标记选自牙鲆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且均匀分布于24个连锁群上,每个连锁群2个标记。家系群体的遗传分析结果发现,10个拥有丰富遗传多态性的微卫星DNA标记表现出高的亲本排除概率,其Excl1和Excl2的范围分别为0.655~0.719和0.792~0.837。随鉴定所用微卫星DNA标记数目的增加,累计排除概率逐步升高。当使用8个微卫星DNA标记鉴定时,累计排除概率达到100%。利用这些标记开展混合群体的亲权鉴定,显示共有13个雌雄个体参与繁殖过程,不同亲本配组产生的后代数量存在差异,亲本与后代群体之间的各项遗传学统计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筛选出具有高亲本排除概率的微卫星DNA标记能够有效进行牙鲆家系的亲权鉴定,可以作为今后开展家系选育与DNA分子标记联合育种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64.
mtDNA 和微卫星标记在放流牙鲆和非放流牙鲆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mtDNA控制区特异性引物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亲鱼、放流牙鲆和回捕牙鲆的DNA进行扩增,获得了3个群体的mtDNA控制区第一高变区部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母本55尾具有26种单倍型,作为其子代的预备放流牙鲆129尾具有5种单倍型,与亲本的单倍型全部一致,验证了mtDNA方法鉴定子代的准确性。回捕牙鲆435尾具有70种单倍型,其中330尾具有17种单倍型,与母本的单倍型相一致,为疑似放流牙鲆;另外105尾具有53种单倍型,与母本的单倍型不一致,为野生牙鲆或非北戴河站母本后代放流牙鲆。利用4个高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330尾疑似放流牙鲆做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330尾检测个体中有310尾等位基因与候选亲本等位基因全部对应,可确认其为放流牙鲆;另外20尾等位基因与候选亲本不对应,可确认其为非放流牙鲆。结合mtDNA和微卫星标记鉴定的结果,可以确认2013年的435尾回捕牙鲆中有310尾放流牙鲆,占71.26%;另外125尾为非放流牙鲆,占28.74%。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t DNA标记可快速排除回捕鱼中的非放流牙鲆,利用微卫星标记作进一步鉴定,可以排除疑似放流牙鲆中的非放流牙鲆,是区分放流牙鲆与非放流牙鲆,准确评价放流效果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5.
66.

本研究采用紫外线灭活的真鲷(Pagrus major)精子激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卵子, 经过静水压机处理诱导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优选施压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压力大小3个方面参数, 获得最佳参数组合为: 起始时间60 min、持续时间6 min、施加压力650 kg/cm2。在此条件下的受精率最高为67.80%, 孵化率54.23%, 与其他处理组间达显著性差异(P<0.0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静水压处理的胚胎, DNA含量约为普通二倍体的1/2, 即单倍体; 检测有丝分裂雌核发育胚胎, DNA含量与普通二倍体大体一致。结果表明, 应用该方法可成功诱导获得牙鲆有丝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

  相似文献   
67.
对比施氮量对饲草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区燕麦饲草增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在旱作条件下对2个燕麦品种‘蒙燕1号’和‘8202’分别设低氮(30 kg/hm2)、中氮(90 kg/hm2)和高氮 (150 kg/hm2)3处理,比较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2个燕麦品种饲草产量,‘蒙燕1号’在高氮处理下鲜、干产分别较其他处理增加8.42%~10.73%、9.30%~13.38%,显著高于低氮处理(P<0.05),且分别较‘8202’高氮处理下增产17.58%、19.28%。2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8202’粗蛋白含量在高氮处理下较其他处理提高4.24%~14.14%,较高氮处理下‘蒙燕1号’提高29.85%;‘8202’高氮处理下粗脂肪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0.44%~6.43%,较‘蒙燕1号’提高6.94%,2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高氮、中氮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却与低氮处理差异显著(P<0.05)。施氮后品种间草产量和品质有差异,若以草产量为目标,应选‘蒙燕1号’,施高氮,可获鲜草40891 kg/hm2,可获干草7801 kg/hm2;若以品质为目标,应选‘8202’,施中氮,整株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可达17.66%,2.88%,可获粗蛋白1080 kg/hm2,粗脂肪166 kg/hm2。  相似文献   
68.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大豆田杂草综合控制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点观察及踏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大豆田的杂草种类及其危害;设计6大处理,研究保护性耕作大豆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和草害水平。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大豆田主要分布的杂草有6科13种;6种杂草防除措施中,综合除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9.
银鱼移植     
银鱼移植银鱼移植涉及自然界两大方面,一是移植对象,一是移入水体。用人工技术将银鱼从原产地移入另一水体并形成种群生产力,收到渔业效果的过程,就叫银鱼移植。下面分别介绍银鱼移植对象及近期的移植概况。一、移植对我:目前进行移植的对象有两种,即太湖新银鱼和大...  相似文献   
70.
小麦穗蚜发生程度主要因子分析及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22a麦蚜及其影响因子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月下旬平均气温、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相对湿度和4月中旬蚜量是影响小麦穗蚜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并由此组建了中、长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