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85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40篇
  97篇
综合类   376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69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为探索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影响的机制和规律,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然后用APSIM模型模拟温度和CO2浓度两因素七水平小麦产量,分析了3种耕作措施下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2浓度的响应及敏感性强度。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小麦产量随CO2浓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上升型变化,但会出现报酬递减,且免耕覆盖的增产效应大于传统耕作和免耕2种耕作措施;小麦产量随温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型变化,其中传统耕作和免耕呈二次抛物线递减型变化,并呈叠加递减效应,而免耕覆盖呈二次抛物线拐点型变化,拐点值为0.94℃时,小麦产量可达到2 818.3 kg/hm2。温度和CO2浓度互作对小麦产量的敏感性分不敏感、正敏感和负敏感区域,且免耕覆盖的敏感性变化较小。在3种耕作措施中,免耕覆盖CO2浓度升高小麦的增产效应可以补偿高温所导致的减产,并且温度和CO2浓度具有更好的协同促进作用。免耕覆盖小麦生产具有较好应对温度和CO2浓度变化的能力,可以缓减气候变化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2.
谷硕  陈小姝  朱鹤  王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10-12711,12754
[目的]探讨小绒泡菌子实体和菌核诱导。[方法]利用液体发酵和有饲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小绒泡菌原质团进行培养,并对其子实体和菌核进行了诱导,确定其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原质团在饥饿条件下,通过对光照和温度的调节获得了小绒泡菌在不同培养温度下形成子实体的最佳条件。小绒泡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既可获得子实体也可获得菌核,其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26℃、6000lx和22℃、3000lx。[结论]为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黏菌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3.
为了提高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将灰色新陈代谢预测模型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相结合,提出PXGM(1,1)模型,并用该模型来预测阜新市参考作物腾发量.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简称PX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原有的灰色新陈代谢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该模型建模过程简单、适用性强,为参考作物腾发量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4.
陇东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及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甘肃陇东耕地生态系统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该研究采用生产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方法,对研究区域耕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5年陇东黄土高原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变化不明显,而总量略有上升。同时,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在空间分布上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该区域可分成NPP和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低的西北区和相对较高的东南区。在西北区,耕地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7.7万元/(hm2·a),NPP只有3.54 t/(hm2·a);在东南区,生态服务单位面积价值为10.2万元/(hm2·a),NPP为5.94 t/(hm2·a)。因此,要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以提高研究区耕地的NPP和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55.
小麦纹枯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南、北京等地采集小麦植株,分离得到202株内生芽孢杆菌,平板拮抗测定获得27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拮抗效果明显的菌株。温室盆栽测定了27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的生防效果,其中菌株M-1、W-2和W-3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4%、59.4%和56.6%。对3株生防菌株进行了分类学鉴定,M-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W-2为地衣芽孢杆菌,W-3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56.
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在对用友EAI及.NET构件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EAI的凭证接口模型,利用该接口模型可以轻松实现企业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凭证对接,使企业业务财务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7.
环境友好型技术转让作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众多林业相关公约中均有谈及.文中介绍于目前与林业相关的技术转让渠道和现状, 分析技术转让中存在的障碍及改善措施, 讨论我国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转让的意义, 并对我国开展相关国际合作和进行政策规划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8.
王茂沟流域淤地坝系土壤颗粒与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坝系坝地土壤颗粒与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以陕北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47个土壤剖面,采集土样940个,分析了分形维数、粗化度、有机碳与各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坝地的土壤粒径分布中,粉粒含量占主导地位,依次为砂粒、黏粒;(2)王茂沟坝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在2.674~2.829之内变化,垂直剖面上变化很微小,坝前、坝中、坝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分别为2.803 3,2.783 6,2.795 8;(3)王茂沟坝地土壤质地粗化度在0.27~0.58,平均值为0.44,坝前(0.40) < 坝后(0.45) < 坝中(0.46);(4)坝地土壤颗粒在0.05~0.002 mm和 < 0.002 mm范围内与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成极显著正相关,在2.0~0.05 mm范围内与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成极显著负相关;坝地土壤有机碳与粉粒和黏粒呈正相关,与细砂粒和极细沙粒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9.
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自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兰州百合自毒效应机制,明确百合根及鳞茎中主要自毒物质,设置水(CK)、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10、50、100、150 mg/mL,共计9个处理,用于自毒作用的生物学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测定百合幼苗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GC-MS技术分析兰州百合根及鳞茎中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显示,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效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SOD、POD、CAT三种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则相反。浓度高于100 mg/mL时,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根及鳞茎氯仿萃取液中分别鉴定出23种、1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2,3-二氢茚、萘、2,4-二叔丁基苯酚、对乙烯基愈创木酚、香草醛、月桂酸、丁香醛、肉豆蔻酸、苯基异氰酸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其中多数被报道为化感自毒物质。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对其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自毒效应。自毒作用是导致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0.
草地早熟禾的石蜡切片制作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地早熟禾为材料,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草地早熟禾组织结构特点,对脱水、透明、染色等重要制片环节进行改良。结果显示:脱水过程中,将乙醇逐级梯度脱水时间增加,有利于后续浸蜡,避免石蜡切片上的植物材料脱落;透明过程中,将纯二甲苯增加更换频率,同时减少每次处理时间,其透明更彻底;有效的番红固绿染色时间组合处理,使草地早熟禾解剖形态更为清晰。一系列针对草地早熟禾石蜡切片的优化,使得解剖图像染色均匀、图像清晰,不易出现植物材料脱落及组织结构不完整的情况,是观察草地早熟禾形态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