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王璇 《河北农机》2016,(11):44-45
翻转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通过采取课前线上学习和课上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克服了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繁多、实践性强与学生个性化需求高的矛盾,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实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2.
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很多木本植物溃疡病和枯梢病的重要病原菌。已有报道认为: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但对于葡萄座腔菌科其他真菌与山核桃干腐病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分离得到了山核桃干腐病相关病原菌,通过比较其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特征,将分离得到的供试菌株分为3组。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3组菌株分别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其中B.dothidea为优势菌株,分离频率为71.42%,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分离频率分别为14.28%。经致病性测定,上述分离菌株均能引起健康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枝条发病,但致病性存在差异。在山核桃上发现的B.obtusa和B.fabicercianum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3.
为了便于生产中对RE和其他相关免疫抑制性疾病进行特异性鉴别检测诊断,试验根据GenBank中的鸡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REV)pol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REV的PCR方法,通过对REV进行检测,其结果与预期相符,与鸡ALV-J、NDV和MDV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REV DNA最小检出量为0.095 pg。说明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特异性,可用于REV感染的检测诊断和分离毒株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44.
奶牛的双胎难产不仅会导致犊牛窒息死亡,还可能会引起母牛的死亡。临床上对难产奶牛实施助产时,若操作不当,引起产道拉伤还会引发后续的生产性疾病,影响母牛的生产性能。为了在临床上解决奶牛双胎难产的问题,实验阐述了1例双胎犊牛同时为倒生的难产奶牛的助产处置和产后护理。结果表明助产处置后,成功产下两公犊牛,均存活;经过产后护理,双胎难产母牛胎衣正常排出,产后10 d内体温正常,血酮值稳定,肝功能指标和能量指标正常,无异常状况。说明正确的助产和有效的产后护理方式,可以减少双胎难产奶牛母畜子畜的死亡,预防母畜产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类毒素过敏原蛋白(VAPs)是松材线虫侵染松树过程中分泌的一类蛋白。此类蛋白可通过抑制松树的防卫反应,从而利于松材线虫在松树内的定殖与扩散。本研究对4种类毒素过敏原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多抗制备和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明确松材线虫Bx-VAPs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阐明该类蛋白在松材线虫与寄主松树互作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基础支撑。   方法   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松材线虫4个Bx-VAPs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不同龄期松材线虫4个Bx-VAPs基因的表达量。同时,将扩增的4个基因全长产物分别转化至pET32b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b-VAPs,经鉴定正确后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纯化的Bx-VAPs蛋白分别免疫Balb/c鼠,4次免疫后获得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体血清效价;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进行蛋白鉴定。最后,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四个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预测B细胞抗原表位。   结果   松材线虫4个Bx-VAPs基因在不同龄期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Bx-VAP1和Bx-VAP2基因在成虫期表达量较高,Bx-VAP3和Bx-VAP4基因在繁殖型L3时期表达量较高。构建获得的重组质粒pET-32b-VAPn诱导表达的蛋白分子量介于21 ~ 31 kDa之间,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anti-VAP1、anti-VAP2和anti-VAP3均对松材线虫蛋白液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anti-VAP4抗体未能与松材线虫蛋白液结合反应。4个Bx-VAP蛋白的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存在信号肽,具有SCP结构域,无跨膜结构域,Bx-VAP1潜在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较多。   结论   重组质粒pET-32b-VAPn诱导表达的蛋白大小与预测的蛋白大小一致,均为包涵体表达,制备的多克隆抗体anti-VAP1、anti-VAP2和anti-VAP3效价高,特异性良好,Bx-VAP1具有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优势,为进一步研究松材线虫VAPs蛋白的功能及其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和基础。    相似文献   
46.
大豆肽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分子大豆肽是大豆蛋白水解后,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混和物,具有很多优良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该文对大豆肽的生理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7.
文章对贵州瑶山鸡种质资源的选育,包括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肉质风味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方式,为培育出符合民众需求、特点更突出的瑶山鸡优良品种,增加市场竞争力,打造贵州地方优质品牌鸡品种和充分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将伪结核棒状杆菌用含犊牛血清的平板培养后,刮取菌落,用营养肉汤稀释,经56℃30分钟灭活制备抗原。然后用已知标准血清、高免血清、待检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对比进行微型平板菌体凝集抑制试验。结果:标准血清、高免血清与待检阳性血清均抑制了菌体的凝集,呈现无圆形沉淀点,或仅有分散的絮状颗粒,即阳性反应;阴性血清不能抑制菌体的凝集,均呈现明显圆形成团的沉淀点即阴性反应,未出现非特异性即假阳性反应。本试验操作简便,敏感特异适用于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9.
从贵州省某临床发病鹅群分离出细菌1株,经形态学、生化特性、基因序列分析和血清型鉴定,证实该菌为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AR).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分离RA对10 d雏鹅肌肉接种半数致死量(LD50)为1.096×107cfu,死亡鹅脑、肝脏处可分离到相应RA.结果为贵州省养鹅业疫病防控及在防疫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免疫接种时选择适宜的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从贵州发病鸭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经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血清学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鉴定为1型鸭疫里氏杆菌(R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同时根据GenBank中鸭疫里氏杆菌omp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成功克隆出鸭疫里氏杆菌ompA基因,扩增产物大小为1149 bp。采用DNAStar Protean程序,综合运用二级结构、亲水性、可塑性和抗原性指数等参数,对鸭疫里氏杆菌omp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B细胞表位预测,为进一步研究鸭疫里氏杆菌表位疫苗和分子诊断技术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