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鸡新城疫(ND)又名亚洲鸡瘟(俗称鸡瘟、喘鸡),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鸡业的头号传染病。近几年禽类疾病发病呈现混合感染趋势,从而致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严重影响了禽业生产的健康发展。笔者经几年门诊调查,归纳出如下几种易  相似文献   
82.
在低温含有粮粮堆表层,拌撒粮食防护剂保粮磷,可控制表层粮温上升时害虫的发生发展,达到防虫控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83.
【目的】小麦/玉米/大豆旱地三熟模式是我国西南山丘区的主要旱作耕作模式,大豆作为该体系中改善土壤环境的核心作物,明确其增产、增效作用,可指导该体系的科学管理。【方法】于2012、2013年连续2年进行田间试验,采用小麦-大豆(单作)和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两种体系,设置5个不同磷水平处理(SP1、SP2、SP3、SP4、SP5),调查了大豆在与玉米共生期和玉米收获后的生物量变化,以及收获期籽粒产量、全株养分含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1)玉米收获前大豆植株地上部生长率,单作为1.52 g/(m2·d),套作为1.18 g/(m2·d),单作比套作高28.8%;玉米收获后,大豆植株地上部生长率,单作为4.15 g/(m2·d),套作为5.60 g/(m2·d),套作显著高于单作34.9%。2)大豆籽粒产量套作平均比单作高20.3%。单作、套作大豆籽粒产量均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年平均产量最高均在SP4处理,套作为2923 kg/hm2,单作为2400 kg/hm2。SP4处理产量与SP2和SP3差异不显著,与SP1和SP5差异显著。3)收获期大豆籽粒氮、磷、钾含量套作高于单作,茎、荚含量套作低于单作;各部位的氮含量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磷、钾含量有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小麦+大豆种植带的植株氮、钾积累量,套作体系明显高于轮作体系,且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5)小麦+大豆种植带磷肥当季利用率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SP2、SP3、SP4、SP5处理套作体系比单作体系分别高44.6%、74.9%、66.9%、109.5%,平均高74.0%。【结论】套作大豆相比单作大豆具有产量和营养优势,套作大豆茎、荚氮、磷、钾养分相比单作大豆可更多地向籽粒转运,大幅提高其对磷肥当季利用效率。合理施用磷肥也可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84.
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有这样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名教师,10名学生.这位教师叫原子朝.  相似文献   
85.
封面介绍     
王科 《农家致富》2003,(8):34-34
  相似文献   
86.
高寒牧区牲畜暖棚的建设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深入,生态畜牧业以及设施畜牧业等思路已逐步纳入草地畜牧业生产实践中。近几年来,红原县依托畜牧项目,大力推广标准化钢结构砖混牲畜暖棚建设,对调整和优化草地畜牧业区域布局,促使传统的草地利用方式向舍饲、半舍饲方向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建设区域不断向远牧延伸,如何引导牧民,因地制宜建设暖棚,并发挥其作用,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本文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为给低压喷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传统灌溉方式(地面畦灌)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水量低压喷灌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喷灌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尤其表现在中后期旗叶上,衰老明显延缓;提高了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转化效率和开放比例,增强了光合电子的传递能力;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降低细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低压喷灌的小麦干物质积累、最终产量均高于地面畦灌,以减量15%的低压喷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8.
为了解成都市岷江流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情况,在该区域采集60个水稻土耕层样品,分析了土壤中Cd、Pb、Cr、Cu、As、Hg的含量,以川西水稻土重金属背景值为评价标准,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稻土Cd、Pb、Cr、Cu、As、Hg平均含量分别为0.282、28.70、86.39、35.88、9.57、0.100mg/kg,除Hg外,其他5种重金属不同程度超过背景值,积累程度CdAsCuPbCr,Cd累积最为明显,为背景值的1.74倍。研究区域水稻土Pb、Cr、Cu元素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有相互伴随的复合污染现象,Cd、Pb元素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有伴随关系。研究区域水稻土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生态安全水平较高,但有5.00%样点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等级,需要提高警惕,防范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Cd是研究区域水稻土潜在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贡献率为49.14%,其次为Hg,贡献率为23.34%。因此,在成都市岷江流域进行农业生产时,需防范农产品Cd和Hg污染。  相似文献   
8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轻度铅胁迫下23个不同水稻品种间籽粒产量、糙米铅含量及铅富集系数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糙米铅含量及富集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其变幅分别为484.1~624.8kg/667m~2、0.055~0.252mg/kg、0.0004~0.0024,轻度铅胁迫下水稻产量与糙米铅富集能力不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产量较高、糙米铅富集能力较弱品种3个(川作优1727、泸优11092、宜香优2115);5个产量中上、富集能力较弱品种(F优498、德香4103、川优6203、蓉18优447、宜香优1108),可用于轻度铅污染区种植。  相似文献   
90.
本项目的核心内容是对发生的猪“无名高热”病进行综合性预防和控制。针对鞍山地区乃至辽南地区的实际情况,从“种、料、舍、病、管”这5个环节同时进行探索,做到规范免疫,合理饲养,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