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4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23篇
  67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39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天津地区不同年限设施土壤pH及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天津地区露地土壤作对照,研究了栽培1,2,3,6,12年设施蔬菜土壤有关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设施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高于露地,过氧化物酶相反;随着连作年限延长,土壤脲酶活性逐渐增强,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转化酶活性开始增强之后减弱。土壤酶活性都由表层向底层逐渐减弱。土壤pH随着栽培年限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2.
不结球白菜雌蕊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矮脚黄’的雌蕊为材料,从蛋白质提取、IEF程序、IPG胶条pH范围和染色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利用Tris-HCl提取方法,使用pH 4~7 IPG胶条和改进的等电聚焦程序,改良银染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结球白菜雌蕊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并使用该体系对开花前2 d的花蕾雌蕊和开花2 d后的雌蕊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获得187个差异蛋白点。  相似文献   
63.
通过室内生物量测定,研究不同温度、酸碱度及光照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白涩病病菌菌丝在5~30℃温度范围内均可以生长;最适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5℃;pH值3~11范围内病原菌丝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的pH值为9。榆白涩病病菌孢子萌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5~35℃温度范围内病原孢子均可萌发;最适于榆白涩病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最适孢子的生长pH值为8。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不同光照试验表明光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64.
对不同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OLED)进行了电容-电压(C-V)特性测量,研究了不同空穴注入结构对OLED负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负电容的产生与OLED内部电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负电容开始出现的频率与电压的平方根呈指数关系。与超薄的单层空穴注入层相比,掺杂的空穴注入层不仅能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而且其载流子传输特性和出现负电容时的初始电压对频率有着更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65.
杨继余  王娜  王立事 《北方园艺》2012,(19):153-154
以榆白涩病病菌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榆白涩病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蔗糖;适宜病菌菌丝生长的氮源为NaNO3、Ca(NO3)2、甘氨酸、NH4NO3;适宜榆白涩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谷氨酸、淀粉;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氮源为Ca(NO3)2、NH4NO3、谷氨酸。  相似文献   
66.
在不同条件处理下,对菌丝生长和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不同温度及pH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白涩病病菌的生长速率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5~30℃,菌丝生长量与温度呈正相关,25℃最适合菌丝生长;5~35℃,病原孢子的萌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pH值在3~11范围内病原菌丝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的pH值为9,pH值在3~11条件下孢子能够生长;最适孢子生长的pH值为8。  相似文献   
67.
 ‘优文图斯’芹菜是从耐抽薹材料S80和优质材料S53的杂交后代中经过分离纯化、多代选育而成的耐抽薹优良新品种。植株紧凑直立,株高80.4 cm,叶片绿色,第一节叶柄较长,叶柄厚1.0 cm,浅绿色,有光泽,实心,横断面近圆形,质地脆嫩。耐抽薹性显著优于对照‘圣地亚哥’,定植后70 d可收获。单株质量805 g,平均产量129 t · hm-2。适宜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北方地区早春各种棚室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68.
文章以黄秋葵的庭院种植为例,探讨一套简易高效的新型种植技术及适合日益城市化的特色种植模式,通过阐述黄秋葵的推广价值,探索其在庭院种植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期将黄秋葵栽培技术进一步推广,并且把庭院种植发展成为一种生态、安全、卫生的高效益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69.
白鲜为芸香科白鲜属植物,以根部入药,是一种传统中药,主要用于消炎杀菌。白鲜的主要药用成分是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和内酯类物质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白鲜的药用价值正在被逐步开发,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白鲜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比定量和定性采样方法的差异,为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1年10月采用定量采样的彼得逊采泥器和定性采样的D型手网对温榆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并分析该2种采样方法大型底栖动物各自物种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结果]定量和定性采样方法均采集到28种大型底栖动物,有16种相同物种。定性采样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为7 377ind/m2,大于定量采样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6 309 ind/m2)。[结论]在定量采样的同时加入定性的采样方法能够更有效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