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5篇
  11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5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改进的变尺度混沌优化算法对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求解,求解程序用Visual Basic编写。以河西武威绿洲春小麦数据为例,将混沌算法应用于小麦灌溉制度优化设计中,并与动态规划法进行对比,证明了改进的混沌优化算法可以提高灌溉制度优化设计的精度与速度。  相似文献   
52.
核桃直立性强.经济寿命长。这里以主干疏层和自然开心形为主,谈谈其整形修剪的技术。  相似文献   
53.
沙棘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保持水土、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先锋树种,是地球癌症“砒砂岩”的克星,沙棘喜光、耐旱又耐涝、耐寒,能忍受零下50℃严寒带和60℃的地面高温,在年降雨量为200毫米的干旱地区可以生长,也能忍耐季节性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pH值9.5的碱性土和含盐量达到1.1%的盐渍化土壤上都能较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54.
王红霞 《畜禽业》2006,(6):45-45
疝是腹部的内脏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至皮下或其他腔、孔的一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55.
<正> 保护地栽培番茄普遍使用2,4-D蘸花,以促进番茄生长、保花保果,但常因使用不当造成药害。 1 症状 叶片药害表现为叶片下弯、僵硬细长,小叶不能展开,纵向皱缩,叶缘扭曲畸形,似病毒病或茶黄螨为害症状;果实药害表现为果实畸形(前端出现乳头状的尖)和裂果。  相似文献   
56.
区域尺度下气候因子的插值优化及其与草地NPP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及周边42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154个草地样地地上生物量(风干质量)实测数据,在AMMRR插值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坡度、坡向两个变量,对甘肃省1996-2005年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不同季节温度和降水量进行空间模拟,并分析了甘肃省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对年均温、年降水量和不同季节温度、降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相对其他插值方法,引入了坡度、坡向等微观地理因子的AMMRR插值方法,可充分体现甘肃省的年均温、年降水量受地形影响的微观变化,更符合实际情况。2)除冬季外,草地NPP与不同时期的温度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不同时期的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温度。  相似文献   
57.
双膜西瓜-玉米栽培模式是赵县北王里镇沟岸村采取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仅该村常年种植面积2000余亩,近年来,为解决西瓜重茬问题,采取到外乡承包土地的办法,因此,这种模式已辐射到其他乡村及周边县。  相似文献   
58.
59.
改进的变尺度优化算法在节水灌溉制度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变尺度混沌优化算法对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求解,求解程序用Visual Basic编写.以河西武威绿洲春小麦数据为例,将混沌算法应用于小麦灌溉制度优化设计中,并与动态规划法进行对比,证明改进的混沌优化算法可以提高灌溉制度优化设计的精度与速度.  相似文献   
60.
低覆盖度行带式种植模式下赤峰杨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根钻法对低覆盖度行带式栽植模式下赤峰杨的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用烘干法对其根质量密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赤峰杨的总平均根长密度在不同土层间变化很大,0.0 40 cm土层为根系主要分布区域,其在总平均根长密度中所占比例高达77.1%;不同径级之间的根长密度差异显著,0.0 0.2 mm径级根系的根长密度最大,可达0.61 cm·cm-3。带间根长密度变化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少而后略有增大的趋势,环境因子影响根系分布,>2.0 mm的粗根根长密度主要分布于带间。低覆盖度行带式配置模式下的赤峰杨吸收根系(<2mm)主要分布于0 40 cm深度区域,粗根(>2.0 mm)主要分布于地表40 cm以下区域,带间是根系的主要分布区域,根系主要利用的是天然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