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饲料配方模糊规划和随机规划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用模糊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设计饲料配方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52.
DNA分子标记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不同类型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对各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以便为这些野生居群的进化、遗传变异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从核型公式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石坎居群、双河居群、石林居群、马关居群、龙陵居群和泸西居群等6个居群;另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大关居群、旧城居群、扎西居群、文山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各居群的随体数为3~6个,主要分部在第1、2、6、8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各居群的染色体长1.64~1.92,臂比6.41~8.24,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82.05%之间,从高到低可以将12个居群排列为:马关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旧城居群石林居群=泸西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师宗居群大关居群文山居群扎西居群,都属于不对称性较强的类型。聚类结果表明,当阈值取1.04时,可以将12个居群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大关居群、扎西居群和文山居群,它们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和臂比值相对最低,且它们均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第Ⅱ类包括旧城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第Ⅲ类包括石林居群、马关居群和泸西居群,它们的染色体长度比值相对最高,核型公式均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变化。  相似文献   
54.
云南蔷薇属部分种质资源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个云南蔷薇属种质资源(包括7个栽培品种和7个野生种)进行白粉病抗性的离体鉴定和田间鉴定,其中免疫品种(种)2个,中抗品种(种)8个,中感品种1个,高感品种(种)3个。白粉病离体鉴定与田间鉴定两种方法的抗性评价结果完全一致,表明该方法可作为白粉病抗性快速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我国花卉质量标准现状及与国外比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面对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我国花卉产业的冲击与挑战.花卉产品质量标准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我国制定颁布实施了切花(叶)、种球、种苗、种籽等标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花卉生产中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先进性、实用性差,缺少检测技术标准以及标准实施力度不大等问题。认清与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研究建立花卉质量标准体系,对推动花卉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56.
生物技术在小桐子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物技术在小桐子育种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小桐子快繁体系,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小桐子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利用核酸分子标记进行小桐子遗传辅助育种以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 我国万寿菊单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有害生物的发生越发严重, 影响万寿菊产量与品质,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关于万寿菊有害生物调查, 前人报道多集中于吉林、海南、黑龙江、贵州、甘肃、山西等地, 对云南万寿菊主产区的有害生物缺乏系统调查。因此, 本次研究在全国最大的万寿菊种植区和近两年来万寿菊叶黄素含量最高的种植区, 即曲靖市沾益区和蒙自市冷泉镇进行有害生物系统调查, 发现曲靖地区万寿菊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和枯萎病; 主要害虫包括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棉铃虫等10种; 主要杂草有粗毛牛膝菊、鬼针草、马唐、千针苋等19种。蒙自地区万寿菊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和炭疽病; 主要害虫包括美洲斑潜蝇、四斑长跗萤叶甲、棉铃虫等9种; 主要杂草有粗毛牛膝菊、马唐、尼泊尔蓼、细柄野荞麦等13种。  相似文献   
58.
小叶榕为桑科榕属乔木,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止咳平喘、抗炎抑菌的功效,在岭南地区常用来治疗呼吸道疾病,是止咳类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小叶榕四季常绿,树型优美,也是我国南方城市绿化的优选行道树。但国内外对小叶榕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作为绿化植物特性方面的研究,而在用作药用植物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优良小叶榕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深加工及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缺乏。小叶榕药效成分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不够深入,生产上缺少叶干浸膏量效关系的质量标准,制约着小叶榕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应用。随着小叶榕的综合开发利用逐渐受到重视,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从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质量工艺、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小叶榕的研究与利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为获得具高效溶磷能力的溶磷真菌,本研究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5株具有溶解Ca3(PO4)2、AlPO4、FePO4及磷矿粉能力的高效菌株,分别命名为Z2、Z3、Z8、T4和Y2,分析了其对不同磷源的溶解能力,复配了最优溶磷组合同时评价了最优组合固定化回用的效果。结果表明:菌株Z2为黄色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Z3为绳状篮状菌(Talaromyces funiculosus),Z8为黑曲霉(Aspergilus niger),T4为嗜松蓝状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Y2为糙刺蓝状菌(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培养11 d内,Z2、Z3、Z8、T4及Y2对Ca3(PO4)2的最大溶磷量分别为610.51 mg/mL、674.39 mg/mL、687.10 mg/mL、667.06 mg/mL和629.08 mg/m L,对Al PO4的最大溶磷量分别为485.76 mg/mL、505.59 mg/mL、559.72 mg/m L、495.97 mg/mL和540.02 mg/mL,对FePO4的最大溶磷量分别为504.60 mg/mL、511.57 mg/m L、553.21 mg/mL、508.23 mg/m L和520.42 mg/mL以及对磷矿粉的最大溶磷量分别为139.78mg/mL、135.31mg/mL、159.03mg/mL、154.61mg/m L和154.43mg/mL。溶磷过程中,溶磷量与pH值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并测得5株真菌释放有机酸含量分别为228.6 mL/L、91.5 mL/L、7 254.1 mL/L、314.4 mL/L和284.6 mL/L。对无拮抗反应的菌株进行随机复配组合,发现菌株Z3、Z8和Y2组成的复配组合溶磷能力最强,其对Ca3(PO4)2溶磷量高达779.94 mg/m L。最优复配组合包埋固定回用至土壤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得到明显提升,最高效磷含量可增长至113.5 mg/kg,增长率为127.3%。本研究为微生物溶磷菌肥的开发提供菌种资源,也可为今后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究溶磷解钾真菌黑曲霉Z8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的促生长作用,测定了接种黑曲霉Z8后大豆种子与幼苗生物量、生理效应、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变化。结果表明,黑曲霉Z8对大豆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但可增加大豆芽的生物量,其中K3处理组总体效果较好;不同浓度菌液对大豆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当菌液浓度为1.0%时,株高、鲜质量、干质量、根长增加,且大豆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高,此时根尖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加,表明有最佳的生长潜力;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接种黑曲霉Z8可显著提高大豆幼苗的株高(19.44%~33.47%)、根长(19.95%~33.50%)、鲜质量(26.67%~86.67%)、干质量(25.00%~87.50%)、可溶性糖(31.67%~47.83%)、可溶性蛋白(21.70%~35.86%)含量,不同处理接菌使大豆植株叶绿素(T4>T3>T2>T1>CK)、超氧化物歧化酶(T4>T3>T1>T2>CK)、过氧化氢酶(T4>T3>T2>T1>CK)、过氧化物酶(T4>T2>T3>T1>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