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1篇
  41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0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目的]研究遮光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果棉间作棉花合理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果棉间作条件,通过人工遮光田间试验并设置不同的氮素水平,记载棉花生育进程,调查测定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并对测定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遮光延长了棉花的花铃期,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影响程度加重;遮光对株高、株宽、倒四叶宽影响较大,施氮量320 kg/hm2(N1)株型理想;遮光使叶绿素含量升高,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施氮量320 kg/hm2(N1)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冠层结构合理,干物质积累较多,最终皮棉产量最高,较不施氮(N0)及施氮量480 kg/hm2(N2)处理提高约64.0;和17.9;.[结论]遮光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较大,施氮量为320 kg/hm2时,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抗枯萎病性差异,确定海岛棉和陆地棉室内抗病性鉴定方法,分析海岛棉和陆地棉病程反应机制,为今后的棉花抗枯萎病性研究奠定基础.了解海岛棉枯萎病发生规律和抗病机理,揭示不同类型棉花品种抗病性的机制,为今后培育抗病新品种开展海岛棉抗病鉴定、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海岛棉和陆地棉接种枯萎病菌,考察海岛棉和陆地棉的发病特性,利用方差分析,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以及不同品种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性差异.[结果]不同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感病情况存在差异,棉花品种在25℃受到棉花枯萎病的感染最为严重,海岛棉品种比陆地棉品种感病程度重.[结论]不同温度条件下枯萎病对海岛棉和陆地棉影响不同,棉花感枯萎病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重,以25℃条件下感病程度最为严重;不同棉花种对枯萎病的抗、感病性不同,一般条件下陆地棉不宜感病,海岛棉较为感病,海岛棉品种比陆地棉品种感病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83.
在防雨棚测坑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麦后移栽棉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蕾期水分亏缺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棉花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等生长发育指标均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减小,而花铃期水分亏缺对其影响较小;在植株快速生长阶段,蕾铃数和叶面积指数呈现良好的对数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达到0.90以上;不论蕾期还是花铃期,与对照处理相比,水分亏缺均显著提高了叶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质量分数,且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进而限制了蕾铃的正常生长发育,复水后可溶性糖与MDA均降低至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的程度。  相似文献   
84.
鸡补体受体2(Chicken complement receptor 2, chCR2)是一种表达于鸡B淋巴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hCR2可以与其生理学配体鸡补体组分3 d(Chicken complement component 3 d, chC3 d)相互作用。目前评估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和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 BLI)等。旨在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鉴定chCR2受体分子与其配体chC3 d分子的亲和力。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TT5-chCR2和pTT5-chC3 d;利用HEK 293F表达系统表达了His-chCR2和His-chC3 d蛋白;利用NI柱纯化系统纯化了His-chCR2和His-chC3 d蛋白;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通过分析chCR2与chC3 d结合的动力学参数得出两者之间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1.37μmol/L。结果表明chCR2与其配体chC3 d之间的亲和力较高。  相似文献   
85.
依据建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级标准在各等级取值范围内随机生成数据作为样本,采用投影寻踪的思想优化投影方向,得到客观权重,并与层次分析法得到的主观权重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海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86.
藏药角茴香属植物药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茴香属主要有直立角茴香(H.erectum L.)、节裂角茴香(H.leptumHook.fet Thoms.)等,使传统的藏药植物。但其药用价值、临床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笔者对中药角茴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进展作了综述,为角茴香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7.
王聪  刘慧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167-3168,3174
分析了实验室条件下对獾油进行精炼的方法,并在衡量了实验环境与工业生产工艺环境差距的基础上,对獾油精炼的工业化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98名护生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法两种教学模式带教,出科时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护生间的理论与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教学组成绩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组.问卷调查中,两组学生对于手术室实习经历的收获与感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教学组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PBL教学法能够有效促进手术室护生带教工作.  相似文献   
89.
生物质炭具有含碳量高、吸附性强、不易分解等特点,农田施用生物质炭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土壤固碳和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本研究以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为对象,添加不同量的小麦秸秆生物质炭(0、0.5%、1%、2%和2.5%w/w),以不添加生物质炭处理为对照,在25℃恒温,保持田间持水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60 d的室内培养,通过测定培养期间土壤CO_2和N_2O排放与相关土壤性质,分析其动态变化,探讨生物质炭添加对红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添加极显著的影响CO_2和N_2O排放(P0.01)。在培养期的前15 d,尤其是前2 d,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添加促进了CO_2排放,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生物质炭本身含有的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和无机碳释放有关。与CO_2排放相反,在培养期的前10 d,生物质炭添加较对照降低了N_2O排放。这是由于生物质炭吸附土壤中的NH4+-N,降低了硝化过程产生的N_2O排放所致。在培养期的15~60 d,与对照相比,各生物质炭处理均显著降低了CO_2的排放(P0.05),降幅达8.2%~18.4%。培养10 d之后,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增加了土壤N_2O排放。从整个培养期来看,与对照相比,生物质炭添加促进了CO_2(0.5%生物质炭处理显著降低,P0.05)和N_2O排放,增幅分别为-6.3%~18.7%和16.9%~58.5%。研究表明,在室内培养条件下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添加促进了第四纪红壤的CO_2和N_2O排放,该结果可以为田间条件下应用生物质炭作为减排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生物入侵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在外来物种入侵之前,识别出最有可能定殖扩散的潜在有害生物。基于入侵性有害生物集群的原理,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生物入侵研究中。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有自组织映射(SOM)、k均值和层次聚类法。其中,SOM已在国内外入侵生物定殖可能性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聚类分析可以进行风险排序,从而筛选出需进一步研究的潜在入侵生物。本文综述了近年聚类分析在生物入侵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基础数据在风险评估中的地位。同时,围绕"大数据"时代背景,提出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入侵生物数据信息的研究思路。将聚类分析与单一物种分布模型相结合,可以更有效的分析入侵生物定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