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规模养禽场为家庭式养殖,养殖场对禽病的防治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但缺乏兽医知识,加上禽病也日益复杂,经常会出现乱用药的现象,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有关安全用药的知识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2.
合理的森林恢复方式能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我国南方红壤区研究了3种典型森林恢复方式(引进种恢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本地种恢复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和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构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湿地松人工林有155种植物,隶属66科118属,马尾松人工林有137种植物,隶属59科97属;天然次生林有226种植物,隶属86科160属,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科属明显不同,马尾松人工林的优势物种和天然次生林更相似;(2)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区系基本构成、植物区系类型种类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并且天然次生林的温带成分比例高于湿地松人工林;(3)恢复方式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天然次生林的物种丰富度、辛普森指数明显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两种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4)3种森林恢复方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湿地松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的植物群落组成与天然次生林更相似.总之,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多样性高于人工恢复的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本地种马尾松人工林在维持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功能上优于引进种湿地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93.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Biolog法,分析环丙沙星作用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以揭示环丙沙星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丙沙星(wCIP≥0.1 μg/g)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影响显著(P<0.05),土壤中环丙沙星浓度愈高,微生物量碳含量愈低,100μg/g的环丙沙星处理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下降58.69%.环丙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影响显著,环丙沙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羧酸、氨基酸、聚合物、酚类和胺类的碳源利用率;环丙沙星(wCIP≥0.1 μg/g)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强度和代谢多样性,但不同浓度的环丙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的影响不同,0.1、1、10 μg/g的环丙沙星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处理前期(用药第7天、21天),这种影响在处理后期(用药第35天)表现不明显,100μg/g的环丙沙星在用药的前期和后期均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土壤中环丙沙星积累到该浓度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干旱区植物根系构型及其功能特征。[方法]以艾比湖流域四种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盐爪爪、盐角草、猪毛菜、碱蓬为对象,分析四种植物地下根系的数量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结果]碱蓬和盐爪爪主根较长,细根分布范围较广,根系相对发达,猪毛菜和盐角草主根较短,细根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株高较小,但根径和茎径较粗,四种植物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顺序均为碱蓬>盐角草>盐爪爪>猪毛菜。氮磷比值(N/P)碱蓬为最大,盐爪爪最小,N/P与植株的茎径和根径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植株株高、根长、根径、冠幅等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对植株根系活力贡献最大的因子是全磷、全氮和过氧化氢酶(CATU)含量,四种植物根系活力综合得分的排序为盐角草>猪毛菜>盐爪爪>碱蓬。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浙江省海盐县葡萄产业自2014年开始,出现了种植面积及产值双下降的问题,而应用大棚精品葡萄田间管理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及产值。为进一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从培育好叶片、等距离规范定梢、扎丝缚梢、7+4叶剪梢+4叶摘心或7叶剪梢+8叶摘心、促使果实着色、病虫螨防治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针对东阳市标准农田地力培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升,试点标准农田地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7556%的试点标准农田由二等田提升到一等田,2444%的标准农田为二等三级田。同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利建设、电力建设等也日渐完善。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项目涉及面广、农民接受能力差等原因,提升效果与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异,今后应加强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0.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为了从生产实践上验证江西省南昌县早稻能否提前播种和提前移栽。2014年和2015年均采用早稻品种淦鑫203,分别于每年的3月10日、3月15日、3月20日和3月25日共分4个播期在塑料薄膜覆盖的秧田中播种早稻,秧龄约30 d后移栽。在早稻生长过程中,观测各播种期秧苗和移栽至大田后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分析同期的气象条件和各播栽期早稻的产量因素。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对各播种期早稻的育秧和移栽至大田的生长发育有利,各播栽期早稻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播期早、移栽早的早稻发育期相对提前;播种早、移栽早的早稻有利于产量构成,2014年4月10日、4月15日、4月20日和4月25日各移栽期早稻的实际产量依次为607.2、597.2、482.3和395.4kg/667 m2,2015年4月10日、4月15日、4月20日和4月30日各移栽期早稻的实际产量依次为694.1.5、604.6、541.2和379.5 kg/667 m2,明显表现出播种(移栽)偏早的早稻产量偏高。南昌县进入3月中旬后,应尽量使早稻早播种、早育秧,4月中旬初移栽至大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