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74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59篇
  62篇
综合类   536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181篇
园艺   12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81.
利用湘中地区1961-2010年气象站逐日观测数据资料,选取与农作物密切相关的气候极值和农业气候指标,采用统计检验、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的方法,分析了湘中地区农业水热气候条件和气候极值,进而研究主要农业气候指标的变化倾向。研究发现:湘中地区近50年来,水热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强降水量呈增大趋势,尤其以夏季强降水量增加最为明显,表明夏季洪涝灾害的威胁加大;最高(低)气温阈值的变化表明极端高(低)温均呈缓解趋势,及其出现的天数在减少,说明由极端气候引起高温热害、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减小;≥0℃和≥10℃积温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开始突变,上升趋势明显,表明湘中地区有效热量资源在增加;霜冻日数呈减小趋势,说明霜冻危害发生的风险在减小。这对确定合适的农业气候指标值和促进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2.
脲酶抑制剂不同用量对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在红壤双季稻田脲酶抑制剂适宜的添加比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的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双季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本文设置NBPT的施用量为尿素的0. 5%、0. 75%、1. 0%、1. 25%、1. 5%5个水平。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单施尿素N 135 kg/hm~2)处理相比,NBPT与尿素的比例1. 0%时,对早、晚稻的产量与氮素回收率均无显著影响,当NBPT添加比例为1. 0%、1. 25%、1. 5%时,早、晚稻的产量以及氮素回收率均显著提高,且添加量在1. 0%与1. 5%的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大于1. 0%时,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在分蘖期显著降低,铵态氮含量在孕穗期显著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始终无明显差异,孕穗期的脲酶活性也无显著差异;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添加NBPT可保持孕穗期较高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可能是其增产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原因,NBPT在稻田的适宜添加量为尿素用量的1. 0%以上。  相似文献   
183.
渝豆9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2011年从潼南搜集的地方品种经提纯复壮、单株选择及扩繁加代后选育而成。2015-2016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等特点,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重庆各区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4.
孙英  王萍 《福建茶叶》2016,(6):335-336
云南茶马古道是时代的产物,它在我国的历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不同时期,通过汉族和藏族之间用茶马交换为前提而形成的重要古商道。在时代的沧桑变迁下茶马古道形成了独特的马帮音乐文化,其蕴含了顽强拼搏、不畏艰辛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意义和作用,它推动了茶马古道音乐的传承与弘扬,演绎了动人的民族和谐之歌。  相似文献   
185.
热风干制温度对枣果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热风干制温度对枣果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该试验选用不同温度(35、40、45、50、55℃)热风干制枣果,利用石蜡切片、显微成像技术获得了热风干制过程中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果肉细胞、空腔等结构参数的分布曲线,借助分布曲线的偏度、峰度(以鲜枣为参照)描述了微观结构参数在热风干制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建立了微观结构参数(果肉细胞、空腔横截面的面积比、周长比及当量直径比)与宏观干燥参数(水分比)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利用微观结构参数分布曲线的偏度、峰度可较好地描述不同温度干制过程中细胞、空腔整体的变化趋势;干制过程中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果肉细胞、空腔结构参数的变化趋势均不具有一致性或连续性;不同温度相比之下,低温、高温干制过程对果肉细胞形态的改变均有较大影响,且高温(55℃)条件影响更大;不同温度热风干制过程中,由果肉细胞结构改变所引起的空腔塌缩和扩增同时存在,高温(55℃)条件对空腔的扩增、塌缩影响较大。果肉细胞,空腔结构参数比与水分比之间关系可用非线性模型描述(R2≥0.7283,Std≤25.1682%),模型可预测在不同温度热风干制过程中细胞、空腔随含水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可为热风干制新工艺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6.
钙对盐胁迫水稻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Ca对盐胁迫水稻的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以日本晴水稻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设置不同浓度Ca和Na处理以及正常营养液处理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水稻地上部的生长损害较为严重,外界供应5 mmol/L Ca能够修复25 mmol/L Na造成的生长损害。Ca对盐胁迫水稻的修复作用不是通过提高根系活力,而是通过降低水稻Na的吸收同时恢复根系K的吸收从而扩大根冠比实现的。水稻根系Ca含量对外界Ca和Na浓度的变化反应顿感,但地上部变化与Ca浓度成正相关。Na和Ca对Mg吸收的竞争作用主要表现在地上部的差异,根系几乎不受影响,但高Na能显著抑制水稻体内N的累积。  相似文献   
187.
膨大剂处理对无核白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孙静  陈全 《保鲜与加工》2016,16(6):20-24
以吐鲁番地区无核白葡萄为试材,研究使用2次920膨大剂(分别于葡萄果粒直径长到1.5和3.0 mm时对穗喷施药剂,2次的施药浓度均为35 mg/kg)和3次施特优膨大剂(分别于葡萄果粒直径长到1.5、3.0、4.0 mm时对穗喷施药剂,3次的施药浓度均为0.59μL/L)处理对-1~0℃条件下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2次920和3次施特优膨大剂,可有效抑制贮藏期间无核白葡萄的呼吸作用,延缓果梗褐变指数、落粒率和失重率的升高,并维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和硬度;但无核白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未使用膨大剂处理的果实(P0.05)。因此,在生产中要综合考虑,合理使用膨大剂。  相似文献   
188.
采用自动定氮仪碱解蒸馏法提取土壤中水解性氮,并用电位滴定法进行测定,计算土壤中水解性氮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好,精密度高,适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9.
为了解江西省猪群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感染现状,本试验利用APP江西分离株研制了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法(IHA)。试验将纯化的APP江西分离株培养菌液反复冻融,经超声波裂解处理后提取菌体抗原,致敏经戊二醛固定鞣酸化的兔红细胞,成功建立了APP抗体的IHA法。应用该法对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病毒的阳性血清进行检测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猪嗜血杆菌阳性血清检测均为阴性。不同批次APP抗原经IHA检测,结果显示重复性好。本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APP抗体IHA检测法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为下一步血清学调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0.
DA-6对野大麦幼苗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促进剂--DA-6对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幼苗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在二叶期喷施较低质量浓度(5 mg/L,10 mg/L)的DA-6,可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四叶期喷施较高质量浓度(20 mg/L,30 mg/L, 40 mg/L)的DA-6,可显著提高野大麦幼苗的生物量,其中20 mg/L和30 mg/L的处理,幼苗生物量分别提高55.1%和59.6%;光合作用能力分别提高12.8%和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