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探明2011年我国猪群仔猪腹泻的病因,采用巢式RT-PCR方法对河南和辽宁省2个规模猪场采集43份出现腹泻的粪便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轮状病毒(PRoV)的检测,结果表明:43份腹泻样品均为PEDV,没有检测出TGEV和PRoV。对扩增的PEDV进行测序和分析显示,这些PEDV流行毒株均属于基因G2.3亚型,彼此之间的同源性高达99.2%~100%,与2011年韩国和2008年泰国流行的PEDV毒株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将其中3份病料在Vero细胞传代后接种2日龄仔猪,结果发现接种后13~57h内仔猪全部死亡,接种仔猪呈现典型的腹泻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提示了这些PEDV流行毒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利用PCR或RT-PCR技术连续两年对规模猪场采集的猪全血分别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检测,结果发现2008年猪全血中CSFV、PRRSV、PRV、PCV2的感染率为30.0%、50.0%、4.0%和30.0%,2009年猪全血中CSFV、PRRSV、PRV、PCV2、BVDV和JEV的感染率分别为19.8%、13.7%、1.1%、31.9%、0.7%和2.7%,这表明用猪的全血可进行猪瘟等6种疫病的监测和流行,为更深入研究疫病的流行病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2010年-2011年间我国5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变异规律,应用Mcar-145细胞分离得到15株PRRSV,通过RT-PCR方法对15株PRRSV的ORF5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依据NCBI所下载的标准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ORF5全长进行扩增(603 bp),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8%~99.9%,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5.5%~99.5%.15株PRRSV分离株与美洲型的PRRSV同源性较高,可推断均属美洲型.其中9株ORF5(151)氨基酸位点发生与HB-1相同的变异,即R151-K151,其余6株ORF5 (151)氨基酸位点与JAX1相同,即ORF5(151)为R.系统进化树表明,BFLN3-2010、BFSD1-2011和BFAH2-2011 3株与CH-1a在同一分支,属于第2亚群,BFLN2-2010等12株与JAX1在同一分支,属于第4亚群.  相似文献   
34.
采用热分析方法(TG,DTA)、热分解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联合手段,对双酚A(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和四溴双酚A(2,2-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的稳定性和分解机理与取代基性质、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有明显关系,并对其稳定性、热解机理从电荷分布出发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5.
以苏州市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tropurpurea’Jacq.)、日本晚樱(Prunus lannesiana Wils.)和腊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等5种常见的群植小乔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降温增湿效应和对PM2.5的消减效应。结果表明:5种群植小乔木中,紫薇和桂花的降温效应相对明显,日本晚樱和紫薇的增湿效应明显;紫薇对PM2.5消减效应最为明显;5种群植小乔木综合降温增湿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紫薇日本晚樱紫叶李桂花腊梅。其降温增湿效应与PM2.5消减效应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内部的降温增湿效应与PM2.5消减效应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植物配置结构的优化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
<正>在少年读书时,有位老教授对我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果人不是从十八岁向八十岁活,而是八十岁向十八岁倒着来活,那绝大部分人都会活得比现在更好"。这句话好似一记当头棒喝,让我受益终生。那么如何实现"倒着活"?读人就是其中一个方式,从一个人的人生辗转起伏中去看他的习惯、他的选择。恰逢菲利普·科特勒先生自传出版,我也想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7.
干扰素相关发育调节因子(interferon-related developmental regulator factor, IFRD)主要参与植物耐盐机制和-ABA-信号传导途径。为深入了解陆地棉IFRD基因家族功能,本研究通过对锦葵科植物陆地棉IFRD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染色体定位、亚细胞定位、构建进化树、基因结构可视化、motif序列检测、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及表达模式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得到了15个陆地棉IFRD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陆地棉的九条染色体上,根据系统发育树分析将其分为两个亚家族,亚家族Ⅰ成员与锦葵科植物同源性较高、亚家族Ⅱ成员与锦葵科和蔷薇科同源性较高;GhIFRD亚家族Ⅱ成员在陆地棉各组织中表达量比亚家族Ⅰ成员较高,推测其参与陆地棉生长发育的调控;GhIFRD亚家族Ⅰ、亚家族Ⅱ都有部分成员响应逆境胁迫。通过陆地棉蛋白互作发现陆地棉IFRD可能参与mRNA的剪切、核糖体的加工以及核糖体上蛋白起始翻译、DNA损伤修复过程。启动子分析显示:亚家族Ⅰ成员GhIFRD13具有较多的激素类调节元件与逆境响应元件,推测其在陆地棉逆境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陆地棉IFRD基因家...  相似文献   
38.
针对油菜机直播作业中因施肥农艺要求及高速作业产生的肥料颗粒流量大而无序导致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碰撞离散+筛式分流+螺管约束”的高通量颗粒流离散化及分流序列化方法,基于离散分流有序机制设计了颗粒肥分流有序并行检测装置。根据油菜施肥农艺要求和颗粒肥排量精准检测要求,确定了传感检测结构、匀肥管、筛式分流结构、螺管的关键参数。根据多通道并行检测原理,设计了多通道信号同步采集系统。为验证离散分流序列化效果,利用螺旋扰动锥体离心式排肥器搭建试验台架,开展装置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排肥器转速为100~130 r/min(排肥频率361.80~631.60 Hz)时,随转速增加,倾斜状态下检测装置的各通道分流一致性变异系数逐渐减小。正常田间作业0°~5°倾斜状态下各通道分流一致性变异系数不超过6.08%;单通道排肥频率为30~80 Hz时,使用螺管的检测装置准确率相较直管提升7.3个百分点;经排量补偿修正后,检测准确率不低于90.11%,较补偿前提高9.3个百分点。振动试验表明,低频振动(0~30 Hz)提升颗粒肥离散化效果,检测准确率提高;中频振动(30~110 Hz)检测准确率趋于稳...  相似文献   
39.
稀土是具有生理活性的元素,能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而植物根系可以对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做出响应,调节植物生长。采用水培试验,以西红柿幼苗为材料,分析了稀土镧、铈对西红柿生长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显示,稀土元素的施加浓度为0.05 mmol/kg时,能够促进西红柿株高和叶面积的增加,浓度达到0.1 mmol/kg时则会产生抑制作用;而施加稀土元素后,植物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作用;对西红柿根系分泌物成分和含量进行鉴定分析,稀土处理与空白组对比差异显著的代谢物共有110种,隶属于10个二级分类、38个三级分类,其中三级分类中的Fatty Acyls分类、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分类和Organooxygen compounds分类差异最为显著,但各类根系分泌物对西红柿生长的影响机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多溴联苯醚污染现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赛赛  宋怿  韩刚  孟娣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0):149-157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新增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一种溴代阻燃剂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区多种环境介质和人体中均检测到PBDEs的存在,其中电子垃圾拆解区、污水处理厂排水口处及大型工业区附近PBDEs污染最为严重。由于PBDEs具有生物累积性、环境持久性及生物毒性等特性,其引起的环境及健康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笔者沿着水体-沉积物-食用动物-人体和大气-人体这两条链,综述了近年来环境介质和人体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现状、污染来源、生物富集特征以及人类膳食和日常生活中PBDEs的暴露情况,并进行了国内外污染水平对比,从而分析了中国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深入开展PBDEs环境毒理学和生态风险评估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