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小苍兰又名香雪兰,鸢尾科香雪兰属,花色艳丽,花香清幽似兰,故得名。小苍兰既可盆栽,也可用于切花,除了夏季,自9月下旬至翌年晚春都能进行切花生产,切花瓶插时间长,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发展很快的一种高雅早春切花。  相似文献   
42.
大豆杂种优势及高优组合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质-核互作不育系的发现及其三系配套技术为未来大豆生产中利用杂交种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使得大豆杂交种优势的研究及高优组合的筛选成为当务之急。本试验所选配的高优组合如果经过二次测产进一步确定,有希望成为将来大豆杂交种的亲本组合。1材料与方法实验采用国...  相似文献   
4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2011年育成了适合吉林省早熟区种植的小粒大豆新品种吉育105,经过2009~2010年的多年多点试验,本品种表现丰产、稳产、外观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合做纳豆、豆浆、豆奶及生豆芽,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4.
吉科豆7号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科院经有性杂交新近育成的高产大豆新品种,2004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淇县无核枣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苗木嫁接繁殖、建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害防控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6.
吉林省农科院在2009年育成了适合吉林省中、东部及南部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吉育401,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本品种表现出了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有广阔的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47.
以8种品种的大豆为材料,对其颜色、提取率和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颜色的测定中,亮度最高的为吉育59,颜色饱和度最高的为吉青68,而色度最高的为吉黑61;在提取率的测定中,干物质提取率最高的样品为大粒黑;在抗氧化性的研究中,8种样品对于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大粒黑、吉黑61、吉育89、吉育101、吉育59、吉小7、吉青68和吉育103。  相似文献   
48.
种植方式、疏叶及昆虫对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杂交大豆的制种产量,本文研究繁种中杂交大豆父母本种植方式、人工疏叶和传粉昆虫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本同穴混合种植,能够提高昆虫的异交传粉几率,显著提高不育系的单株结荚数量,比传统的父母本1:1成行种植提高20.40%(蜜蜂传粉)和30.52%(苜蓿切叶蜂传粉),其中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率显著高于蜜蜂。在大豆开花期间疏父母本整株三出复叶中的两个小叶片,改变叶片的空间分布,可显著提高不育系的结荚率,使JLCMS9A和JLCMS4A两个不育系结荚率分别达到24.1%和65.3%,比对照提高了68.82%和54.01%。  相似文献   
49.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406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育40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以公交94198-1为母本、美国品种CK-P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单粒传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4.4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平均增产4.5%;201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8.4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平均增产7.3%。其主要特点是高油(23.88%)、高产,适于吉林省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50.
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文章阐述了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在成果产生、研制过程及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健全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力度等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对策,以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